中学生作文人物素材的整理与综合
2019-01-30周娉
周 娉
议论文写作初始阶段,学生在掌握好了写作基本知识后,如何给搭建好的框架填充适合的材料,成了最让学生头疼的问题。观点拟定了,结构构建好了,拿什么来证明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总是感觉“无米”的体验,让人捉襟见肘,心生尴尬。学生已有的几个材料成了“万能”素材,生搬硬套,拆东墙补西墙,有时还闹出一些笑话,初涉议论文写作满满的新鲜感和信心也随之消耗殆尽。笔者认为,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对人物写作素材积累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尤其重要。
一、有序整理
人物素材的来源有多种途径,比如报刊、书籍、访谈、纪录片、网站等,如果将这些庞杂的素材通过整理序列化,做成文件夹并贴上查找标签,既方便保存又便于查找。笔者认为一方面将人物素材以时间先后为序,不分国别,按学科整理,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艺术、科学、医学”等等;另一方面以常见的几大门类为主,各选几位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人物,尽量在所属时代、学科、国家上均衡积累。对人物素材进行序列整理,在为学生查找资料、熟悉运用材料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让论据更为丰富充分,实现论证的深度和广度合二为一的目标。
二、资源共享
对于一个学习群体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能利用集体的智慧,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积累人物资料,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未尝不是一种既便捷又合理的积累素材的方式。我们不妨做如下尝试: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先确定小组要推荐的人物,然后分成“人物述评”与“素材责编”两个小组。“人物述评”组的成员主要负责人物推荐会的筹备,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主要推荐手段,其内容与形式可自行而定。推荐会的作用是为了引起同学对推荐人物的关注与探究兴趣。“素材责编”组是在上一组的基础上,将查找的人物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成素材初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修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最后将定稿后的人物材料发放给每位同学学习收藏。
三、素材综合
依上述所言,“素材责编”组将收集的人物材料经整理后形成初稿,完成第一环节。接下来,小组同学将对初稿的内容组织讨论修订,完成第二环节。此环节对于成稿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有具体要求。对于人物材料的来源,要注明出处,确保真实可信;人物素材的板块设计,不必格式化,鼓励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或小组成员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允许个性化的设计;“人物评价”栏里,最好收录有影响的名人评价,精准且尽量兼顾到不同时代;收录的人物故事要具有代表性,内容简短完整,主题鲜明,每则故事能突出人物不同的品性特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素材调整综合,最终定稿。下面是笔者所带班级学生整理“嵇康”人物素材的示例。
“嵇康”人物素材整理(初稿)及讨论建议。
生平简介: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年幼丧父,由母亲及兄长抚养成人。其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之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娶妻后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工诗善文,风格清峻。其主要作品有《琴赋》《蚕赋》《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风入松》《长清》《幽愤诗》等众多诗文、音乐作品。后被奸人构陷,处死于断头台,时年40岁。
讨论建议:充实人物故事,彰显人物主张。
人物故事: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下药,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反而得罪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谆风俗”。司马昭一怒之下,听信了钟会的谗言,下令处死嵇康和吕安。
钟会与嵇康何时结仇?这要说起嵇康一次打铁的经历。那天嵇康正兴高采烈地打着铁,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来访,嵇康懒得理他,连头也没抬,尴尬的钟会一会儿决定离开,嵇康问话了,很幽默,“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很巧,“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问一答、一字一眼透露着讽刺,特点是钟会的回答有一丝无奈,也有一丝酸酸的羡慕。也就是这句话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曾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据说嵇康行刑的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可朝廷并不同意。临刑前,嵇康面色未改,他回过头从容地看了一眼快落山的太阳,向兄长嵇喜请了一张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弹完最后两个音,铛铛两声琴弦断了。他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声落,弦断,刀落。
讨论建议:提炼多个故事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并补充“人物评价”。
“嵇康”人物素材小组作品(综合后定稿)。
生平简介: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节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及兄长抚养成人,聪颖好读,各种技艺娴熟。成年后喜读道家之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娶妻后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其主要作品有《琴赋》《蚕赋》《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风入松》《长清》《幽愤诗》等众多诗文、音乐作品。后被奸人构陷,处死于断头台,时年40岁。
人物评价:
王戎: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
钟会: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晋书》)
陈寿: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三国志》)
刘义庆: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世说新语》)
白居易: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杂感》)
李清照: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咏史》)
陶宗仪:美风仪,文辞壮丽,好言庄老,工草书。(《书史会要》)
王世贞:每叹嵇生琴夏侯色,今千古他人览之,犹为不堪,况其身乎!(《艺苑卮言》)
王夫之: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读通鉴论》)
冯友兰: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
人物故事:
1.狂放任性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史书记载说嵇康经常“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母亲也管不了他,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自己的性情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控制。特别是成年的他接受老庄的思想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他有了先贤的思想依托,更加放纵,在懒散与自由里,嵇康的性格理所当然变得狂放和旷达。嵇康年轻时傲世,对那些遵守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同样为竹林七贤的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2.藐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19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29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问一答、一字一眼透露着讽刺。而钟会的回答有一丝无奈,也有一丝酸酸的羡慕。就是这句话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曾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3.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精神特质的体现。
4.仗义执言
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景元四年(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下药,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拍案而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来印证朋友的意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5.广陵绝响
据说嵇康行刑的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朝廷并不同意。临刑前,嵇康面色未改,他回过头从容地看了一眼快落山的太阳,向兄长嵇喜请了一张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弹完最后两个音,铛铛两声琴弦断了。他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声落,弦断,刀落。
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让这种学习方式得到充分实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人物材料在深入探讨切磋中得到充实、提高与完善。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从甄别辨识到补充完善,从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不再苦于“无米之炊”,一部分同学开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兴趣日渐浓厚,在班上很好地起到了领头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可见,“搜集素材”是提高独立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物素材只是作文素材的一部分,如何让搜集素材更加有序有效,还需要教师长期探索,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