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30李春明向月波
李 建 李春明 向月波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 611830)
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在校园面积、办学规模、校舍条件、生活设施、实训仪器设备以及校园环境美化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而有规划地建设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具有较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先导,做好学校、专业、教师三个层面的发展规划。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理念,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结构调整计划,制定学校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师资队伍数量、结构、质量等建设目标;各专业根据专业所服务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同行发展的情况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发展规模、专业课程体系、科研与技术服务等目标,制定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规划,明确教学科研团队的目标任务、结构与分工;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应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相结合,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各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即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重点是针对教师核心课程建设和科研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规划,重视教师个人特长,关注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思考
1.有必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
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过程中,如果让规划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学校层面的规划就会与系部需求脱节,教师团队就会达不到课程体系改革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就会摇摆不定,技能也会不精,学校层面的规划也就无法落地。因此,学校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必须要有效延伸到各系、各专业,即进行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上下联动,让规划落到实处,也为学校的二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2.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必须解决好与其它规划衔接问题
高职院校要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毫无疑问必须做好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对四川高职院校的调研情况分析,绝大部分学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大多是从学校层面比较宏观的角度所做的规划,主要是考虑从师资数量、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的规划。学校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如何让学校层面的规划能够有效的实施,切实解决学校规划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同步开展,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相一致的问题;如何通过规划来解决引进教师的盲目性问题,如何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等。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才能切实可行地指导学校师资队伍的长效建设。
二、影响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的因素
影响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的因素很多,从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学校所服务的区域经济发展或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景气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从微观层面而言主要是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定位、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的成熟度、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例如,专业建设目标的因素,是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专业,还是省级重点专业或院级重点专业,目标不同对师资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又如专业成熟度的因素,成熟度较高的专业一般有较长产业发展和办学历史,有较充分的校企合作,在师资数量、结构方面具备合理的供给,可以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成熟度较低的专业往往是新兴产业,办学历史较短,师资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过程中必须分析和研究影响师资规划的因素,才能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师资规划。
三、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的基本方法
1.以现有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
在做规划前,首先需要摸清家底,搞清楚现有专业各类教师的基本情况,在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年龄、职称结构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特别要注重科学分析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帮助教师确定其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规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2.科学预测未来师资需求量进行数量规划
在师资队伍二级规划中,遇到的最基本问题是师资的数量问题,需要教师数量的多少,一般按专业学生规模进行确定。若遵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级要求,可按学生:教师≤16∶1进行规划。但在具体实践中因不同专业涉及到的行业未来发展水平是不同的,特别是科技创新程度,如,智能制造、支付方式的变化等会影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必然影响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如: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等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会有所增加;特别是专业定位和以提高质量为主导的内涵建设会直接影响对教师的需求量。因此,若要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应进一步降低生师比才能达到建设目标。由此可见,院系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时,要科学预测其需求量的变化。
3.以课程建设需求为核心进行分层规划
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是要立足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和服务地方,如果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的产品就是课程。因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从学校、专业、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制定规划,要在规划中做到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与专业建设规划相匹配,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相匹配,教师个人发展方向与课程建设方向相匹配。以课程建设需求为核心,分层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院系二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按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进行能力规划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二级院系在教师的需求上都是比较盲然的,往往是课程安排不下了才想到要引进教师,通常情况都是试讲考核一下感觉还可以就引进了,对教师的职业能力等并没有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评价。在引进教师过程中,经常存在引进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从而加大了对教师培养难度。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中,务必要搞清楚这个专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能力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除了要求满足对高职院校教师通用的评价标准之外,还应提出适合这个专业发展的专业教师标准。
四、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实践
1.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的基本思路
在院系师资二级规划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南,各系通过重构后的专业建设方案,制定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紧抓专业核心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建设中青年教师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紧抓的制度,培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探索创新教师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与之相匹配的分配制度,使师资二级规划成为各院系师资队伍建设的航标。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类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按学生规模、课程体系、专业拓展、企业实训、科研技术服务等五个方面对师资进行规划。
2.以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师资二级规划为例的实践教学
(1)重构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以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企业调研和工作领域分析,按照“与企业一起进行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教育专家选择典型工作并归纳整合职业行动能力——企业技术专家确认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教师对典型工作和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教学设计”的系统教学设计途径。落实了课程改革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通识课程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专业课程在校内理实一体化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
(2)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确定教师的配置
结合课题组对高职轻工类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研究,将教师的职业能力分为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大部分。其中教学能力包括理论教学能力、实训教学能力、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专业与课程建设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了专业学习能力、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备企业生产管理能力、技术指导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生规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等因素,确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所需数量、结构和性质。
(3)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师资队伍二级规划
根据未来五年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建设、科研服务、教学条件等要求,结合现有专业师资队伍情况,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在规划中要明确教学岗位、工作任务、岗位数、岗位任职条件及要求、教师性质、建设规划等内容。仍以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该岗位教师标准确定岗位任职条件,即包括学历、职称、性质、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库开发能力、项目化和信息化课程设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条件。结合现有师资情况,提出师资二级队伍建设规划:拟引进专、兼职教师数量,拟进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教师数量,拟进行项目化、信息化教学开发能力培训的教师数量,拟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培训的教师数量,拟提升科研能力的教师数量。
通过师资二级规划,使院系明确了应选聘多少教师、选聘什么样的教师,并使院系明确了专业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向,同时也让现有的教师明确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向。
五、师资队伍规划实践的成效
近几年通过开展师资队伍二级规划工作,由人事处牵头、二级院系组织实施,以教学团队为依托,全校建立了43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二级规划,在规划中做到了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与专业建设规划相匹配,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相匹配,教师个人发展与课程建设方向相匹配。有效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落地、学校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系部脱节的问题,解决了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团队不配套、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摇摆、技能不精以及引进教师的盲目性问题。促进了二级院系沿着“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教学团队建设引、培并举,培养培训路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建设途径来打造师资队伍;促进院系主动与企业深度融合,吸引企业高层次、高技术型人才走向讲台,引导教师主动到企业实践,提高“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效率,促进教师实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