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育人功能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

2019-01-30毛文娟

中国轻工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育人政治

张 杰 毛文娟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人才培养,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在专业知识传授、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研究等过程中,无不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诸多成果,但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科研育人功能发挥作用仍不够充分。教育部在2017年底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科研、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科研育人能够促进高校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科研活动在培养师生政治意识、思想作风、思维方法、团队意识、学术道德等方面具有巨大功能,因此,探索高校科研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规律,切实发挥好高校科研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科学研究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

1.科研活动中培养师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

在科研项目实施中,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研究导向是课题能够得以立项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项目设立的基本原则,没有正确的政治意识,科研活动就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科研项目完成的过程,本身也是对科研人员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不断塑造的过程。

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师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把爱科学、学科学和科技攻关当作工作和事业的理想追求,在这个理想信念的支配下,个人的行动便烙上了科学的印记。在科研活动中,经历了研究目标确立、研究方法探索、研究结果失败与总结、研究成果的产出与转化,能够激发研究人员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品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历经磨难苦尽甘来的精神追求,对于个人的理想信念的提升具有巨大作用。例如,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正是因为怀有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才会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甘于奉献、不计名利,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新时期的榜样。

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师生的坚定意志。科研活动需要以极大的精神和毅力,坚忍不拔地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科研活动能够培养人坚强面对困苦和考验、乐观面对挫折与失败,坦然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意志品质,给人精神上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例如,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的情况下仍坚持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电脑资料,为的是给国家留下电脑里的核心技术文件。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在长期科研活动中磨砺出的坚定意志的体现,树立了一心为国、奋不顾身的光辉榜样。

2.科研活动中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科研活动的基本属性,只有恪守不断创新的理念,才能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领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出新成果;才能充分体现学术价值,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确立研究目标和方向上需要创新,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创新,在成果产出上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科研毫无价值。科研活动的实施,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科研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科研目标的确定,需要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知识和背景,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广泛调研;科研方法的确定,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寻求最适合的工艺和方法;科研过程的进行,需要亲自动手,反复操作;科研目标的达成,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整个过程离不开大量的头脑风暴、动手操作,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科研人员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科研活动中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与集体攻关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科研工作者所必备的。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往往需要利用他人的智慧、经验、技艺,充分发挥团队的协同攻关作用,才能形成合力,创造出更加显著的科研成果。现代科技史表明:任何一项伟大成果的产出,都不是科学家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背后无数个团队成员协作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通过组建创新团队,联合攻关科研项目,成员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协同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增强团队科技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形成科技创新的巨大动力,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

4.科研活动中培养师生做人的道德与诚信

恪守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要求科研工作者要通过自我努力产出科研成果,绝不能剽窃他人成果,更不能弄虚作假、颠倒是非。科学研究不能掺杂任何虚假,不能急功近利,科研工作者要淡泊名利、求真务实。这些基本要求不仅是科研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长期对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恪守,也能够对科研人员坚守做人的道德与诚信产生正面影响。

二、当前科研育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具体到高校科研育人的实际情况,还存在功能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1.科研育人的意识还不强,科研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

近年来,作为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反应,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科研育人的责任意识、主观意识、实践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科研活动更多是关注成果本身,科研过程中育人作用得不到体现,科研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

2.科研育人的效果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一些高校建立了科研育人工作方案,但育人的效果评价与考核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客观的对科研育人的效果进行正确评价,科研育人的激励导向作用尚不明显。

3.科研育人的协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科研育人基本上是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完成,其他部门的协同机制尚未建立,需要其他各方发挥作用,构建完整的高校科研育人体系。

三、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举措

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是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补充,也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强化科研育人的意识,营造有利于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围;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引领科研育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要建立科研育人的评价机制,激励科研育人的动力和热情;要加快构建高校科研育人的良好机制,协调各方参与,形成科研育人的强大合力。

1.强化科研育人意识,营造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育人功能,前提在于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包括立德树人的宗旨意识和育人的责任意识。一是要强化立德树人的宗旨意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功能,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解决社会热点为根本出发点,教育引导师生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二是要强化育人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引导任课教师明确认识到自己是育人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科研活动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担负着在科研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育人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教育管理人员明确育人的责任意识,在科研项目管理、团队及人才培养、研究平台管理等工作中,充分考虑科研育人的功效,为制定科研育人的方案和考核管理机制提供支持。

2.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引领科研育人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引领科研工作。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教育培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主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以正确的思想价值和意识形态培养人才。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改进科研项目申请、评审、管理、结项、成果转化中的环节和程序,明确科研育人在项目实施中的功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的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项目申报和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科研人才。

要大力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完善科研工作者道德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定期开展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警示,树立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明确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教师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学术委员会在师生科研诚信中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廉政风险防控,严格管理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定期开展科研资金使用情况自查,实行各科研主管领导分级审核制度。

3.探索建立科研育人效果评价激励机制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探索科研育人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要突出品德评价,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建立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其次,应注重科研活动对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例如:在科研项目或团队考核报告中,应增列该项目育人工作取得实效总结等相关内容;管理部门在进行科研考核时,可采取持续对被培养者取得的成绩和后续发展进行调查作为科研育人实效的评价依据,以充分发挥科研制度在育人方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工作保障机制

高校是科研育人的直接主体,承担着科研育人的具体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校各方在科研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科研育人的有序发展。一是要发挥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指导学生科研活动向学生传授科技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也会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导师科研项目为纽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科研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作用;设立面向大学生的各类科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三是要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安排教学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和科研在育人中的“同频共振”。四是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功能,鼓励和吸纳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在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实践过程中接受不同的思想和学术氛围的熏陶,培养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科研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育人体系是相互促进、统筹联动的关系。要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必须要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建设等环节共同推进高质量育人,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政工作总体目标。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