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表现性评价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实施与应用

2019-01-3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表现性美术交流

王 昊

客观科学的评价,对教学双边的师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价手段与方式较以往有着巨大变化。基于微信、个人空间、画时等各类App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美术教学活动的师生互动交流广泛。良好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本身更具有实际意义,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同时,良性评价方式也悄然影响着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

一、美术学科学习活动评价的趋向

美术学科有很强的学习操作需求。设计、绘画、造型等层面的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下的美术学习创作除了使用传统的纸张笔墨之外,电子化的美术作品形式也很常见。作品创作形式的巨大变化,让美术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变化,掌握和运用能与之相匹配的媒体工具交流评价软件,显得非常重要。于是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在点评分析、交流展示等环节中,也运用了不少现代化的工具手段实现作品的评价。整体凸显出三个趋势:评价工具的信息化,交流作品的网络化,存储作品的数据化。为什么用“趋势”,而不用“特征”这个词,是因为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美术教育,评价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全数字化的交流,而是评价的传统方式和现代工具并存交错,融合互通的过程。

评价实质上也是一种记录交流的过程,明确指向性的可以展示、交流、记录的媒体技术工具或软件,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如QQ、微信、微博、个人空间、广播系统、录像录屏工具、美术App……这些平台工具软件,有的为大家所熟悉也能独立使用,并适用于各类行业工作的交流,有的已融入教育平台或教学软件。

二、表现性评价适用于美术学科学习活动

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表现性评价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它主要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过程,主要通过学生的客观外在行动表现,验证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在美术学习的评价过程中,主要是收集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所经历的实践过程,不仅关注创作的结果,还要看创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创作的记录,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美术学习活动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多方面的评价,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评价的地方。所以说,美术学习活动更适用于表现性评价的机制。

传统的美术活动评价工具手段对表现性评价没法做到全方位的考量和记录,只能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机制。教师通过现代化工具,及时地记录反馈学习信息,诊断学生在创作时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达到预期效果,激励学习积极性。对教师而言,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创作状况,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和改进。通过科学高效的评价手段与方式及客观完善的评价过程,积极地推动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美术学习活动表现性评价应用与实施

软件平台多样,相关功能操作也大抵相似,在选择美术学习活动评价的工具软件时,哪些更适合成为美术学习活动表现性评价软件呢?从功能成本效能等方面,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低成本、便捷化、高效率、持续性、跨平台。教学系统不同于其他行业,同样的软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所呈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技术手段的视角看美术学习活动表现性评价的应用与实施,大致可以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评价的数据四个方面梳理现代媒体技术下推动美术教学活动表现性评价的情况。

1.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美术学习活动与数理化学科有本质上的区别。作为以情意性为主的美术活动,人们对作品没有绝对统一标准的答案。美术学科学习的表现性评价,需要收集有关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所经历的过程和实践信息。不仅要看最终的作品效果,还要看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草图、团队合作的资料等。所以,这不是单一的评价,也不是一个人的评价,而是多方位多视角的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非请几名学生简单互相点评,而是要建立一个宽松、人人都能对话的平台。传统课堂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借助信息技术等工具平台的搭建,让学习活动中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既能展示自己,发表感受,也让参与作品创作的旁观者、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进来,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以自身视角发表视野感受,客观评价一张完整的大图。

电子化的创作设备,让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更为便捷,辅以各类App工具的使用,使多元的评价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运用iPad进行创作设计,通过多样的传送展示方式,既看到自己的作品样式,又能对其他学生的作品做评价。线上留言的功能,让不喜欢在群体面前表述个人意见的学生,通过在线留言评价的方式,各抒己见。当然,在这里并不主张单纯的线上评价,仍需要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形成两者的评价互补。网络互动展示平台,实时群聊工具,都可以很方便地让家长参与进来。目前常见的例如画时App等工具平台、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群,都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评价中的积极性。一方面,符合家长对孩子关注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情况,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

相互交融、互相督促、人人参与的多元评价,有激励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创作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对待学习伙伴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2.记录展示过程性的成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与表现性评价的要求不谋而合,要关注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外的表现和情况,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美术的学习效果,融合了技能与情感、审美、道德、思维等,是一个需要通过量变转质变的积累过程。

(1)发现与评价

所谓发现,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意识地捕捉。在学生进行学习或创作过程中自然流露或是偶发产生的创意、情感或问题障碍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活教材。极域电子教室、Classroom等网络教师管理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看学生的数字化创作过程,运用电子教师的随机调取,可以看到学生正在操作的情况,同时也能通过大屏幕的显示,发现操作中有问题的学生,予以及时指导,这样的方式也能对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做相互的了解。投屏工具也是个非常好的工具设备,无需将学生作业过程在讲台的实物投影机下进行反馈,因为这样既耽误时间,又打断了学生的操作过程,能点评之处也很有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只需要手持移动终端巡回辅导,打开投屏模式,即可及时捕捉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当即反馈,高效率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展示与评价

分享交流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展示的内容即成为评价的目标和对象,较完整记录展示集体的成果,让评价更全面也更具指导性。例如,传统课堂主要采用纸张作画的方式,点评作业时,通常将学生作业依次贴在黑板上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费时费力。而拍摄上传的方法,可以让全部作业一目了然,轻松地做到评价的及时性以及展示的完整性,这个方式很值得借鉴。例如,国画课中每组学生分配有一个移动显示端,教师运用屏幕分享,展示了学生用笔和用墨的绘画过程,每名学生都可以点击播放,既肯定了优秀的绘画作品,又起到了及时示范展示的效果。

(3)评价与被评价

美术学科不但要掌握技能的表现,更要学会思想的表达。对事物的评价、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学生评价别人的内容,也应该成为教学中评价的内容,就是要了解学生是如何评价的。学生的评价,反映出自身的认知情况、逻辑思路、思想意识、表述方式和语言,这些也都应该成为教师集中点评的重要内容。要想收集了解到全班学生的评价内容,传统的口头语言评价既没有记录,又浪费课堂时间。运用专题展示App、奇奕画王网络平台等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评价留言。课堂中教师集中展示学生的评价内容,把学生的评价语言内容又作为评价的目标和对象,既营造了学习氛围,又对学生审美思想的引导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创建多条沟通评价的渠道

美术学习创作的形式手段不断革新,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日趋多元化。表现性评价方式要求不是简单的分数、等级、对话、评语、批注等形式。机械的、量化的、相对单一的评价方式,既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变化,甚至有时还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需求。评价不能只是一种类型一张面孔,而应该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形式的过程,让评价活动既关注能力的提升,又关注兴趣爱好、品质发展、性格特点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外部评价中,逐步过渡完善成自我评价,从而认识自己,确定自我的位置和价值。

(1)指导性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不能只有泛泛的鼓励和表扬,更应该有中肯的指导与建议。正所谓“有心师事者,当从规矩进,再从规矩出”。艺术创作是在理解美的法则的基础上再打破重塑。指导性的意见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留言的方式既能记录教师的评价过程,又相对淡化了教育本身,更侧重于与学生的交流,同时也能留下学生温习回顾的资料,而语音更能够节省时间,快捷高效。

(2)研讨性评价

实效性的研讨评价主要以课外为主,不能是流于形式的课堂环节。它在合作中开展探索交流,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同时也是协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不是以达到甄别为目的,而是一种完善修正学习成果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小组间的社区论坛、技术通信工具评价研讨,交换了意见,提出了想法,更重要的是课堂上通过网络这种协作研讨式的评价方式,形成一种意识和能力,也便于课后网络研讨交流方式的养成。

(3)关注式评价

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有出于情感和被认可的需要,不仅是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被关注的需求。通过线上展示空间的交流分享,一个粉丝、一个点赞、一个收藏或是一句评价。虽是简单的操作,都在说明浏览者因为自己的作品而驻足停留。通过线上空间让更多有不同视角的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4)成果类评价

电子化的投票系统客观公平,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参与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方式。投票的结果具有对学习的导向作用,也能揭示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意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一定程度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在很多美术教学活动,都采用线上投票的方式评价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使用集体投票的方式评比出自己最喜欢的绘画作品,不考虑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完全以作品说话,客观公正,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4.数据化存储建立持续性的评价机制

学习档案的建立,为表现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持续的评价形式和评价依据,个人档案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能真实反映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取得的成果,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要求: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等。”作为教师,要建立档案机制,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有效妥善保管好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利用个人空间建立的档案袋的评价相对稳定,主要以学生个人纵向比较完成自我评价,这也是学生温故知新的资料。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档案袋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参照学习评价的标准之一。

很多个人空间平台的开发企业,为学校量身订制了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因为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是比较大的工程,有时还需要家长共同配合完成个人成长信息的积累,通常建议选择学生成长档案袋平台的时候,可以整合到学校大数据平台上,也可以建立在一些专业稳定的网络平台上。

四、结语

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学习活动的表现性评价,通过网络平台工具,很好地突破了传统课堂中的局限,方便快捷。既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明确前行方向,让学生自我反思发现不足,评价不是指向一时的教学目标,而要在沉淀中思考学生的能力。除以上所介绍的一些案例和技术之外,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梳理,也有很多设想和期望。网络平台工具虽然方便快捷,评价过程和内容精准,但教师对于技术的掌握运用,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了解,在后续的实践中,还要进一步深化思考,尝试更科学的美术评价方式,从而完善美术教学系统,让美术教育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表现性美术交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意美术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创意美术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