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30孙中青
孙中青
(枣庄学院 传媒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心理健康包括建立个体的心理、情绪和行为能力,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心理健康包括个体处理信息的方式、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自身想法和行为的回应。当个体思考、感受并采取积极行动时,这有助于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并建立整体的力量。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一方面,社交网络和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受到了冲击,物理环境的恶化和不良的社会关系又破坏了大学生的个人福祉和生活质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完善、不健全,加速了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崩解。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共情力缺失、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较低、情绪自我效能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家庭、学校应积极采取对策,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认知。
在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积极被定义为一种态度,如果你对某件事持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会变得乐于助人、更加自信,更容易在某种情况中看到好的方面而不是坏的方面。积极也可以被定义为好的、有助益的事情[1]。在 《新华字典》中,积极在用于抽象事物时,被定义为肯定的、正面的;积极在用于具体事物时,被定义为进取的、热心的[2]。
塞利格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将积极的心理学定义为对包括生命、个人、关系、制度、文化和全球生活在内的多个层次的积极人类功能和繁荣的科学研究[3]。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对生活最有价值的科学研究[4]。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幸福、美好的生活或繁荣,研究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生活。积极心理学家虽然没有试图严格界定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但诸多心理学家同意为了体验美好的生活,人们必须过着快乐、有活力、有意义的生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
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17-2018)》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呈相对平稳的状态,有略微上升的迹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逐年改善与城镇化、国民收入、大学生比例、消费水平、招生数、财政支出等社会因素有关。[5](P316)在研究生群体中,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提升。重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比普通高校更为全方位,且改善的幅度也更大。为此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一)态度消极
多数大学生尊敬老师、勤于劳动、热爱学习,在人际关系方面,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但有部分大学生态度消极,表现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思想,他们难以寻找到生活中的意义,对待他人十分冷漠,自我接受程度较低,呈现出自暴自弃的消极态度。比如说,家长对子女忽冷忽热或者漠不关心,很有可能使子女感到周围世界是不安全的,周围人对他是有敌意的,而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家长应努力给子女创设一个使他们感到安全的情境。
(二)不当行为
多数大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勇于挑战,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自我效能感高。但很多大学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难以采取行动调节自身状态,并且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被动、难以进行自我决策、自控力差等现象。
(三)认知偏差
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同理心,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并且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较高,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勇于承担责任。一部分大学生同理心较弱,他们难以与他人实现共情,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较低,当身处逆境时,会推卸责任,逃避现实。他们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对自己普遍感到不自信,如果不学会积极接纳自己,他们很有可能会放任自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作为一个外部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恶劣的物理环境阻碍大学生的发展,社交媒体使大学生对网络上瘾的同时,网络欺凌、社会比较都造成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压力或抑郁,而不良的社会关系会对大学生心理造成损伤,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导致社会价值观和信仰受到冲击,进一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塑造。
(一)社会价值观和信仰的异化
价值观是识别社会中良好和公正的文化标准。价值观深深植根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是传播和教授文化信仰的关键。信仰是人们认为何为真实的信条或信念。社会中的个人有特定的信仰,但他们也有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通过暗示什么是好的和坏的,美丽的和丑陋的,来帮助塑造一个社会。价值观经常指明人们应该如何表现,但他们并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塑造了理想的文化,指明了标准社会愿意接受或拒绝的事物。但理想的文化不同于真实的文化,社会实际的运作方式是基于发生和存在的事物而被决定的。
社会努力向公民传播价值观的方式一般是奖励、制裁或惩罚。当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时,往往会得到回报。而制裁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是鼓励符合文化规范的一种方式。当人们违背社会价值观时,他们会受到惩罚。但近年来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老少价值观冲突、社会不公正、人性与道德的沦丧等现象,无疑助长了病态的价值观。尤其是在虐童事件的法律处理上,我们看到人情压制法律,长辈虐童,周围人纵容甚至视而不见,更荒唐的是,虐待者得到了社会人士的谅解,法律放弃制裁大恶之人。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法律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如果法律都无法给予他们庇护,那么社会公正、个人道德的改善就更加无从谈起。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价值观和信仰造成了冲击,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电视媒体的异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错误不在于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使用科技产品的方式,而网络监督不力、电视媒体的不作为、不负责任,是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价值观和信仰出现了问题,那社会中的个人,尤其道德判断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很有可能被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信仰。
(二)家庭内部交流的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然而,缺乏时间并不是大学生疏远家庭成员的唯一原因,同伴关系的质量在大学生时期发生变化。这些质的变化是由于大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逐步成熟,随着大学生在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他们与同龄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并且在情感上更加亲密,能够彼此信任。认知发展使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并预测同龄人的需求和感受,这种精神和情绪上成熟度的增加意味着大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为对方提供真正的情感支持和安慰,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因此,家庭不再是社会支持的唯一来源。
大学生可能不会与父母讨论某些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向自己和他们的父母证明,他们可以靠自己处理生活中的艰难局面。相反,当大学生转向他们的朋友寻求帮助时,他们是以平等的权力和地位进行讨论,和同龄人讨论使他们感到安全,这与咨询父母是非常不一样的。
有时大学生避免与父母交谈,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父母不会了解或者认可他们的说法,或者预想他们的担忧、痛苦等情绪不会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大多数家长仍旧会希望他们的子女在遇到麻烦时来向他们寻求建议或帮助。家长们可以通过仔细聆听子女的感受,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三)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较低
情绪成熟是通过适当地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积极应对压力的反应能力来确定的。因为情绪成熟需要个体具有理解和反思自己的能力,这与自我认同和自尊的平行发展密切相关。自我认同是指人们用来界定自我的描述性特征、品质和能力。自尊是一种非常类似于自我认同的概念,但包含了对自我身份的价值判断。
虽然自尊是对自己的判断,但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的判断。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再加上智力方面的发展,会使青年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自我意识,并关心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由此,自尊在青春期早期似乎处于人的一生中的最低水平。然而,在青春期中后期,大学生的自尊开始提高,因为他们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他们可以享受许多新的体验。例如,他们在青春期中后期享受持久的友谊、与异性交往、获得工作、并达到学校的目标,如从高中毕业或进入大学。
随着年轻人开始理解固有的天赋才能和能力造成的绩效结果之间的差异,他们的自尊也开始提高,而努力工作和毅力所带来是更好的绩效结果。这意味着他们认识到,尽管他们可能不具备运动员的天赋,或者天才般的智力,但他们仍然可以为实现目标而感到自豪,特别是在他们努力工作并发挥自己的能力的时候。
当年轻人开始思考 “我是谁?”这个问题时,说明他们已经能够以更抽象的方式进行思考,而这种抽象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扩大自我定义。大学生会倾向于使用具象化的、可观察的特征来形容自己,比如他们快速奔跑的能力,或者他们衣服的颜色。相反,大学生开始使用更抽象的特征来形容自己,比如他们的个性或特质,如忠诚、善良和幽默。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分析主要从社会、家庭、大学生个人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在对于应对策略也将从这三个角度入手,给出应对策略。
(一)社会层面支持
社会支持是预测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福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的缺失表明受影响的个人存在一些劣势。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预测当事者身体和精神健康的趋势。最初的社会支持也是成功克服生活压力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支持的存在预测了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大学生知道他们受到别人的重视能帮助他们忘记自己生活的消极方面,并更积极地思考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心理指标。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改善一个人的幸福感,还会影响其免疫系统。因此,它也是预防抑郁和焦虑等不良症状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如果没有得到他人的足够的社会关注,这可能使他们产生某种敏感的情绪,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他们可能卷入一个令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或尴尬的不幸状况。大学生仍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不能立即获得帮助,他们很容易感到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两种主要心理障碍。
(二)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学
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支持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作为他们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大学生通常会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多东西。家长的支持不足可能会增加大学生陷入与父母不幸的状况的机会。除家庭支持外,同伴支持也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大学生得不到父母的足够重视,同伴支持可被视为获得社会支持的替代方法。这种社会支持方式并不像家庭支持那样可靠,因为未成熟的大学生如果抑郁,会较轻易地与自己的朋友断绝往来。另一个问题是那些沮丧的学生将他们与集体隔离开来,这会令当事者陷入更加无助的境地中,他们不会获得任何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己取得成功并在学校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至关重要。
“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学”是子女和家庭合作的框架,为了促进个人和系统内的优势和能力建设而提出,而不是侧重于解决问题或补救缺陷。联系的重点是家庭作为发展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利用家庭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发展能力和个人优势。正如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赖所倡导的,提升人的能力不仅仅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关于识别、培养他们拥有和最擅长的领域,并帮助他们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优势的环境。
“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学”的重点是加强社会支持和社交网络。“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学”模式是围绕家庭内部、体系间协作和伙伴关系构建的,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发展积极主动的联系和社交网络有助于家庭成员调动可用的资源。此外,“伙伴关系”的概念意味着家庭成员在确定需求和目标、战略和计划以及评估结果时是平等的。学校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发展潜力至关重要。与学校建立积极的建设性关系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发展大学生的能力。事实上,跨系统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支持系统的形成是 “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学”的关键,联合行为咨询 (CBC)是一个模型,旨在解决大学生需求、发展跨系统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家庭技能。联合行为咨询是一种结构化、间接的服务交付形式,家长和教师通过共同协作为双方承担一定责任的个人解决学校、社会或行为上的问题,在CBC中,家长和教师一起构建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流程,以协作解决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大学生的需求。
(三)大学生个人层面
人们有三种天生的心理需求,即自主性、能力和相关性的需要。对自主的需要意味着人们普遍渴望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并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对能力的需求关系到人们对处理环境有效的内在欲望,对相关性或归属感的需要意味着个体普遍倾向于与其他人互动、关联并体验关怀他人的感受。满足这三项需求会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并使个人有更好的外在表现,而未满足需求则会加剧工作压力,对个人表现有负面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任务或不同的学习内容积极改变他们的学习计划,学习设计的个人在其任务中经历了身体和认知的变化或其任务的关系边界的变化。身体变化是指学习任务形式、范围或数量的变化,而认知变化是指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关系边界意味着大学生在他们学习时可以决定与谁讨论交流、寻求谁的帮助。创造属于自已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学习风格,以体验它的意义。
大学生对学习的制定是满足基本需求的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策略,通过根据自身喜好或价值观积极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计划,大学生会感觉到他们更有效地处理他们的环境,从而满足他们对自己能力的需求,他们将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意愿或内在动机,从而发挥他们对自主的需求。通过影响他们在工作中与谁交谈,这也将满足他们对相关性、即与他人相联系的需求。
四、结论
大学生通过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更好得解释和组织他们的经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释放自身压力,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精力,提升个人福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认同和自尊水平较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关系处于健康状态。他们对生活拥有积极的态度,能更好地实现共情,发展个人的显著优势,并且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