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顺博物馆藏漆器赏

2019-01-30刘述昕

文物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螺钿通体旅顺

文/刘述昕

唐 “春雷”黑漆七弦琴桐木质,伏羲式。琴通长123.2厘米,肩宽20.3厘米,尾宽13.9厘米,底厚1.1厘米。表面髹黑漆,有小蛇腹断纹。附七根琴弦,外侧嵌金徽十三枚。扁圆形凤沼,圆形龙池。龙池上方刻草书“春雷”二字,下方刻篆字“沧海龙吟”钤印一方。

中国古代的漆器与古代青铜器、书画、陶瓷等,同样是源远流长、流光溢彩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所收藏和展示。旅顺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藏有大量精美的漆器,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增加藏品数量,至今已经成为重要的馆藏文物门类之一。

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制造和使用漆器的历史达数千年之久,是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也是出土古代漆器最多的国家。漆器无疑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已经掌握了漆液的获取、运用,将其运用于日常用具、丧葬用具、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几乎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漆器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或为实用器,或为工艺装饰品,其实用性和艺术性为达官贵人、普通百姓所公认。漆器之美不仅具有漆液美丽柔和的光泽,在经过能工巧匠琢磨之后,其潜在的美质更加得到丰富和展现,同时还融入了创造者的思想情感,使之饱含精神意蕴。

明 填描漆人物菱花式几长41.7厘米,宽26.4厘米,高17.4厘米。1963年购于大连文物店。此几为木胎。通体呈扁长菱花形,赭黄色漆地。平面,束腰,彭牙,鼓腿,下带托泥,几足内折外卷呈象鼻状,做工讲究,造型精巧俊逸。几面作回纹边饰,内饰一执杖老者携琴童行于桥上,身后一楼阁座落于山水树丛之间。腰、牙裙、鼓腿及托面均饰缠枝牡丹、菊花纹。此器形制精巧,漆色温润,雕工细密,为明代填漆之佳作。

旅顺博物馆创建于1917年,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历经日本建馆、苏联接管和中国政府全面接手与管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馆藏漆器共185件,主要有三大来源:旧藏、调拨、征集,此外还有少量的考古品及捐赠文物。旧藏是指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所收藏的漆器;调拨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文物局协调调拨了大量品类齐全、制作精美的漆器,主要是1954、1955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大连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调拨给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征集指的是解放以后(大连地区为1945年8月解放),通过收购等方式所得到的馆藏,其征集时间分别为1948年、 1949年、1957年、1961年、1989年;考古品中的漆器为20世纪50-60年代,在大连营城子汉墓及土城子汉墓群考古发掘所得,共7件;另外,中国大连箸文化博物馆于2006年9月8日将500余件箸藏品捐赠我馆,其中包括1件珍贵的宋代红漆勺。

明永乐 剔红牡丹圆盒直径18.7厘米,通高6.4厘米。1957年购于大连珠宝商店。木胎,扁圆形,平顶,直壁,平底,盖与器身为子母口扣接。通体髹朱漆,漆层较厚,色泽润亮。盖面剔刻着五朵怒放的牡丹花,正中一朵,其余四朵在四周围绕。花朵中间点缀着花蕾、枝叶,枝叶肥厚;盒外壁雕刻牡丹、月季、菊花、山茶等花卉纹。内壁及底部髹黑色光漆。底部一侧边缘有楷书“大明永乐年制”针刻竖行款。此器造型秀美,色漆光亮,刀工圆熟,磨退光润,边无棱角,具有明代早期雕漆浑厚圆润的风格。其有条不紊的布局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表现了永乐时期高超的制作水平。

清乾隆 剔红云龙宝盒口径15.4厘米,高7.2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此盒为扁圆形,子母口扣接,上下对开,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圆盒上、下的形制、纹饰完全一致,在厚达数十层的红漆上采用浮雕的手法剔刻云龙纹。龙首居于盒中央,龙体穿绕翻腾于云海之中。云纹呈海水旋涡状,层层迭起,似被龙搅动所致,极富动感。盒内髹黑色漆,内底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盖里中心刀刻填金楷书“云龙宝盒”双行器名。此盒髹漆肥厚,图案层次起伏,盒体虽小,却体现了大气磅礴的皇家气势。

清 剔红开光松鹿卷足长方几长107厘米,宽54厘米,高35.5厘米。木胎,卷足,案面平整,剔刻花纹,整体如一幅将展开的画卷,造型优美。通体髹朱漆,漆层较厚,色泽润亮,内壁髹黑色漆。两端剔刻卷云纹并向上卷曲的器足,犹如奥运祥云火炬一般。通体剔刻卷曲缠绕的如意状枝叶纹,间或装饰有菊瓣纹,以菱形回字锦地纹为地。器物画面由上下两边宽1厘米许的光润朱漆线条分割成三个区域,朱漆带处的边缘部分,纹饰与整个器物相同,只不过额外剔刻有鸟鹊,取鹊立枝头之意。通体有三处开光。案面部分开光呈菱花形,八边锦地花纹与回字纹为地,剔刻一株苍松,一对锦鸡枝头站立。一只梅花鹿口衔仙草扭头与雄鹰相对视。器足卷曲面上的开光呈扇面形,其中一开光饰以花草丛中两蝶相戏,另一开光饰蜻蜓、鸣蝉休憩花草间。此器纹饰繁多,集菊瓣纹、如意枝叶纹、松、灵芝草、鹿、鹰、蝴蝶、蜻蜓、鸣蝉、鹊鸟等寓意吉祥长寿喜气幸福的纹饰于一体,其所取之意不言而喻。不论其功用是桌案亦或琴几,其造型秀美,朱漆光亮,刀工圆熟,磨退光润,边无棱角,都堪称一件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的精美漆器。

中国古代漆器在工艺和造型等方面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但每个时代在继承中又有所创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时代的发展、生产水平的进步、生活习惯的变化、审美意识的差异以及精神信仰的不同,都为漆器的发展增添了跳动的音符,展现了一时代异于其他时代的风貌。旅顺博物馆所藏漆器按时代可分为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另外还有一部分民国、安南(越南古称)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制漆器,形成以明、清、民国漆器为主要藏品的体系。

汉代漆器7件,均为考古品,发掘于大连营城子及土城子汉墓。其中漆器残片5件,漆片原器形无法辨认;另外,用漆髹饰的兽面器足、鎏金漆奁环各1件。

清 剔红花卉纹冠架高31厘米,底径17.4厘米。朱红漆髹涂、剔刻而成。整个冠架剔刻有多种花卉纹及蕉叶纹,由冠托、立杆、底座三部分组成。冠托,伞形,顶心的香盒盖镀金镂雕而成,内可盛放香料,精致实用。冠托及香盒均等分为五瓣,其间以回纹带相隔,从上观之,香盒如金色花蕊,周边环绕五片朱红花瓣,每片花瓣上刻有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等。立杆细长,环绕五道蕉叶纹,立杆上的纹饰可分为三段,上下两段均为仿古器物上的蕉叶纹,在蕉叶纹中部各有一道回纹横带,中段部分为文字带,每纵列4字,共48字。底座为梅花形,其上部平面剔刻有牡丹、菊、梅花等花草;底座下部遍刻梅花;底座的中间部分刻有花叶纹及卍字符;底座的上、下缘均为如意纹边沿。在清代,冠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器物与帽筒同时流行,是古代官员家中的必备之物,一般被放置在正厅的香案上。此冠架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做工精细,线条流畅,玲珑剔透。色泽古雅沉稳,亦庄亦雅。

清末 剔红风尘三侠之虬髯客像高42.2厘米。旅顺博物馆旧藏。立像是在木胎之上髹涂几十层朱漆,然后精工剔刻而成。虬髯客面目方正,天庭饱满,高鼻,眉毛粗浓,丹凤眼,嘴角微露笑意,一缕长髯飘洒胸前。双手相握置于胸前,做拱手施礼状。一身戎装,侠气十足,头戴回字锦地纹冠帽,中嵌宝玉,帽摆下垂至肩。身着回字锦地纹长衣,花卉纹镶边。外罩长大六方朵花锦地纹披风,朵花锦地纹间以卍字纹相连。整套服饰间以莲、菊等花卉装饰。脚蹬卷云鳞纹靴,腰悬长剑。

清末 剔红侠女立像高41.5厘米。馆内旧藏。通体髹涂朱漆,剔刻而成。人物面颊清瘦,弯眉,杏眼,高鼻,樱桃小口,瓜子脸。冠帽遮耳,中嵌宝玉。一袭长裙垂地,上饰三角朵花锦地纹,外着披风,直至脚踝,披风上饰六方朵花锦地纹,衣襟部分有卷云纹条带,披风上间饰火云状纹饰,披风下摆以回纹为地装饰有梅兰竹菊图案。整体器物剔刻纹络清晰、雕工精细,比例适当,将人物曼妙婀娜、端庄大方的身姿展露无余。

唐代漆器1件,为唐代“春雷”黑漆七弦琴。1962年9月,经近代著名古琴家查阜西先生鉴定,“春雷漆糙均古,小蛇腹断,断齐而长,唐代物也,时代绝不在五代之后”,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宋代漆器2件。红漆勺1组,是漆器应用于食器的体现。南宋淳熙七弦琴,琴箱内刻“……淳熙……”等文字,为南宋孝宗时所制之物。红漆勺、黑漆琴都是一色漆器,充分体现了宋代漆艺的特点。

元代螺钿技术负有盛名,螺钿丹凤朝阳砚屏一面为元代所做,另一面为清代后补做。

明代漆器13件,以雕漆和彩绘漆器为主,器形包括盘、碗、几、柜、琴、笔等,并有永乐、宣德款的精品。

清末 黑雕漆山水楼阁花鸟方盘边长35.5厘米,高4厘米。正方形,撇口,四方委角,出四角线,盘壁斜撇,平底,四方圈足。该器红漆、黑漆相间,红漆为地,纹饰图案部分均以黑漆雕刻而成。盘内底装饰楼阁山水,楼阁、人物、树木、山峦、飞鸟均为黑漆雕刻,其余部分近处江面饰以水波锦地纹,远处江水以平行回纹锦地纹表示;外壁饰连枝牡丹及鹊鸟,其间红漆地子饰以斜方回纹锦地纹。细观该盘内底所雕楼阁山水之景,应为湖南岳阳楼。

清 剔犀长方盘长42.9厘米,宽23.9厘米,高4.6 厘米。旅顺博物馆旧藏。长方形,委角,圆边,斜壁,平底,浅圈足。通体为黑、红两色漆相间髹饰,漆层肥厚,盘边髹红漆。采取“乌间朱线”的做法,以斜刀刻绘纹理,盘心云形开光,内饰团云纹,四角饰连续回纹。盘内、外壁皆饰如意云纹。刀工精致细腻、磨退圆润,纹饰自然宛转,线条流畅优美,如行云流水,古拙中透出华美,完整表现出漆质内含之光泽。

清代漆器104件,工艺门类比较齐全,器形包括盘、碗、瓶、盒、柜、几、桌、床、挂屏、座屏、琴等,为馆藏漆器之大宗。其中乾隆款识漆器尤为精美。

民国时期属于传统手工业衰替期,而且时代上也不属于中国古代范畴,但以漆器发展史、漆器制作工艺观之,仍沿袭清代风格。旅顺博物馆藏有该时期精美漆器12件。

历代不乏有识之士,对漆器进行专门著述与研究。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研读明代黄成撰写的《髹饰录》,著《〈髹饰录〉解说》一书,从工艺角度对漆器进行了比较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分类,将漆器归纳为一色漆器、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包括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剔犀、款彩、戗金、百宝嵌共十四类。参考此分类,可将旅顺博物馆藏漆器分为一色漆器、描绘漆器、填漆、剔红、剔犀、螺钿、百宝嵌;另外,馆藏6件古琴自成发展流传体系,年代分别为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故特设古琴一类。

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纹饰,显露本身质地的漆器。旅顺博物馆藏一色漆器数量较少,只有汉代漆片、宋代漆勺、清代朱漆盒等,皆用朱漆。

描绘漆器,是指在加工完成的胎体上,用笔直接描绘花纹,不再罩漆、研磨、雕刻,画完即可者。包括彩绘、描金、晕金、金银彩绘。旅顺博物馆藏此类漆器15件,以带有乾隆朝款识的最为精美。

填漆,即填彩漆。做法是在漆器上阴刻花纹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磨平,因而其表面是光滑的。填漆与雕填不同,不用加金的方法勾纹理。填漆有磨显和镂嵌两种主要做法。磨显填漆就是在未做最后一道漆之前就做花纹,其花纹不是刀刻而是堆漆。镂嵌填漆是先刻后填的方法,涂最后一道漆之后,直接在漆地上镂刻出低陷的花纹,填平色漆,经打磨即可。旅顺博物馆藏有此类文物5件,器形分别为盒、几、屏风,制作精美。

剔红,即雕刻红漆。从传世实物看,剔红数量很多,又常与其他颜色的雕漆相结合,如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其中剔红必不可少,其他几类因技法相同,也归入剔红。剔红漆器的做法是在器胎上髹红漆至一个相当的厚度,少则二三十层,多则百余层,然后在其上刻画花纹,雕刻花纹的厚度即为漆层的厚度。旅顺博物馆藏剔红漆器44件,其中带有明永乐、宣德,清乾隆朝款识的堪称佳作。

剔犀,属于雕漆类,也称“云雕”。其做法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在胎骨上有规律地逐层积累,每层髹涂若干道,达到一定厚度,再涂另一色,至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斜剔出回纹、卷草、云钩等不同图案花纹,在刀口的断面清晰地显露出不同的色层,颜色有黑面的、红面的、紫面的,其外貌天然流动,宛若生成。旅顺博物馆藏剔犀漆器5件,分别为盘、盒、碗、几等,饰有云形开光、团云纹、如意云纹等,做工精美,断面清晰,将剔犀工艺展现无遗。

清 黑漆描金葵花攒盒直径38.8厘米,高11.4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此盒为木胎,呈八瓣葵花形,平顶。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底有垂云四足。通体髹黑漆作地。盖面呈葵花形,起窄边廓,嵌9个内绘蕃莲团花开光玻璃图饰;正中为菱花形,边饰描金八蝠;余为圆形,间饰描金勾莲纹,运笔细腻。盒内有9个饰描金花卉小盘。上下器壁饰描金花卉图案,金色深浅不一,线条粗细相宜,构图工致繁复,整体呈现出金碧辉煌之意。内底及外底均饰四季花卉纹,无款。此器制作考究,色彩绚丽,为清代宫廷祝寿用器。

清乾隆 彩漆描金“佛日常明”盘直径16.2厘米,高3.4厘米。圆盘,卷沿,圈足。通体髹涂赭黄色漆地,外壁饰并蒂莲花纹以红绿彩绘其花卉枝叶,腹壁有等距离四个圆形开光,内书“佛”“日”“常”“明”四个字,相邻两个开光间以两组并蒂莲花纹和一个朱红色寿纹相隔,并以金色材料描绘勾勒各种图案纹饰的轮廓。盘底描金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楷书款。据著名漆器收藏世家李氏家族传人李经泽先生考证,书“乾隆年制”并加外框的漆器,多为民间所制。“佛日常明”是清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以佛家吉语作为题材的装饰图案。该盘制作精美,纹饰布局对称,绘画工整,色彩细腻华美,不失为清乾隆时期漆器之佳品。

清 填漆戗金云龙菊瓣盒直径45.8厘米,高19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此盒为木胎,16瓣菊花形,圈足。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盖面平、花边。通体赭黄色地。盖面边缘、上下口沿及足底均以戗金回纹作边饰,盖面填彩戗金飞龙9条,分别为盒盖中心的一条飞龙和周围环绕的八条小龙,间缀灵芝云纹;每一菊瓣形立墙内又绘一条小龙,间饰如意形云纹及火焰纹,各龙首尾相间排列。盒底立墙绘有16组山、海、蝙蝠和灵芝云纹,意思是“仙山福海”,寓意吉祥如意。

清 填漆戗金唾盂径14.6厘米,高5.7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填漆戗金工艺。拱盖,正中球形钮,盖下子口。盒体平口,横出花边,边郭起沿。圆直腹,平底。通体赭黄色漆地,以深红、大红、深绿色彩漆填嵌描画卷叶花纹,再于花纹上戗金轮廓和纹理。色漆鲜艳,金钩富丽,构图严谨规整。底及盖内髹黄色漆,无款。

用贝壳做材料,裁切成薄片,镶嵌于漆器表面,谓之螺钿漆器,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唐代时已有厚螺钿镶嵌漆器,元明清时有厚、薄两种螺钿漆器。厚螺钿因其贝壳较厚,又称“硬螺钿”,薄螺钿又称“软螺钿”。薄螺钿花纹,精致秀美,光彩夺目,正如《髹饰录》所言:“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这两种螺钿技法在明清时期颇为盛行,尤其是薄螺钿的发展,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另外,旅顺博物馆藏有数量较少的镶嵌骨、玉、玻璃的漆器,也一并归入螺钿镶嵌类中,共38件。

清 螺钿八宝圆角花边方盒边长36.8厘米,高8.2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盒圆角花边方形,平顶,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通体髹黑色漆为地,嵌薄螺钿图案,选料精良,剥离、裁切细致,镶嵌工艺臻美。盖平面正中嵌一双喜字,边饰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佛教八宝图案,间饰缠枝花纹。立墙饰蝙蝠衔磬及缠枝花纹等。攒盒内置九个小盘,纹饰均嵌衬色螺钿,中间小方盘为四蝠四喜卍寿图案,其余八个异形盘分别饰鱼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暗八仙图案,与盒盖上的佛教八宝图案相互应,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双全。漆面光亮平滑,螺钿镶嵌致密,整体装饰繁密,装饰纹样分布均匀,绚丽多彩,是清代螺钿工艺中的精品。

百宝嵌,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地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从而达到突出构图主题和强化装饰效果的目的。此工艺出现于明代,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用百宝嵌成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发出各种各样的光彩,主要出现在中国古典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素屏谣》中曾用“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的诗句,形容百宝镶嵌屏风的富丽华美。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装饰和镶嵌工艺之一。旅顺博物馆藏有百宝嵌漆器19件,其中挂屏、座屏12件,屏风、柜子等家具7件。

清 螺钿仕女小盘共4件。各件均为直径12.325厘米,高1.1厘米。圆形,斜壁,平底。黑漆薄胎,体小质轻,边缘以闪光钿片镶嵌细锦纹一圈,内加镶金点。盘底环绕镶嵌一圈凸纹,其中以薄螺钿嵌饰出仕女造型,每盘一个,人物色彩分别为红、紫、蓝、黑、金、绿等,人物右侧分别题有“绛珠”“弄玉”“谢道韫”“琴操”,以及“沼民”款识,外有正方形边框。绛珠,来源于清代曹雪芹所著《石头记》;弄玉,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谢道韫,魏晋时期著名才女;琴操,宋朝钱塘歌妓。

清 螺钿人物楼阁方盘共8件,均高1.5厘米,边长11厘米。旅顺博物馆旧藏。四方委角,斜壁,平底。黑漆薄胎,边缘以闪光钿片镶嵌菱形细锦纹一圈,内加镶金点。盘中楼阁、人物、山水等图案,均以细螺钿镶嵌。图案分别表现树下对赋、楼台赏月、平湖泛舟、石林亭榭等意境。钿片剥离精细,色彩斑斓,镶嵌工艺精美。

旅顺博物馆藏有6件古琴,分别是唐代“春雷”黑漆七弦琴、南宋淳熙七弦琴、明“龙吟”古琴、明万历七弦琴、清黑漆鸣鸾琴、清琴,均髹单色漆,造型古朴,唐“春雷”黑漆七弦琴、清黑漆鸣鸾琴更是其中的佳品。这类藏品对于研究中国古琴、古代乐曲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顺博物馆所藏的这些精美的漆器,每一件都折射出一个多彩世界,蕴涵一份精工细琢,展现着古朴风雅,闪烁着美的光辉。

清 螺钿诗画小座屏高21.9厘米,宽12.2厘米。旅顺博物馆旧藏。通体黑色底色,五彩斑斓的细螺钿镶嵌成画,正面“月夜泛舟”图,画中远山高耸,近山郁郁葱葱,巨石嶙峋,红色的枫树分布其间,一株苍松钻出石缝,曲折生长。夜色中水波荡漾,飞鸟嬉戏捕食。水中一叶乌篷小舟,一人坐于船中,一人一手撑船一手指天而问。反面嵌楷体诗一首:“月地云潜夜色多,乘槎谁与犯银河。春风天上无华发,散作五陵蹋臂歌。”落款“俨客”,篆书“竹泉”。下部为髹朱漆屏座。螺钿诗画小座屏集诗情画意于一身,螺钿装饰繁美、画面华丽多变、线条和谐流畅。

清乾隆 脱胎朱漆菊瓣盒直径15.2厘米,高9.6厘米。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拨藏。脱胎,一色漆。通体呈菊瓣形,菊瓣排列规整。胎骨用丝绸及生漆制成,内外通体髹红珊瑚色漆,光素无纹,色泽润亮,历久如新。盖与器身子母口扣接,圈足,足底髹黑光漆,正中有“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绕款环列隶书御制五言律诗一首,诗文为“髹作法前明,踵增制越精,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把手初无觉,映心似有情。设云十人谏,惭愧不期生”。署“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款及“比德”印,年款与诗文均为刀刻填金字。此为清宫造办处向苏州漆作定制的御用之物,传世数量极为有限,目前在南京博物院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各收藏有相同的一件。

清 百宝嵌百子戏屏风每扇长123.5厘米,宽25厘米,厚2厘米。1965年购于大连文物店。插屏共六扇,木胎,黑漆地上以螺钿、象牙、兽骨、碧玉等镶嵌出百子庭园娱嬉的场景。屏风正面为通景,画面上嵌亭榭楼阁、曲水小桥、回廊雕栏,其中有妇人、婴孩戏游于园内,或谈天说地,或结伴赏景,或追逐嬉闹。屏风四周嵌有星花纹,每一扇屏风下面都雕刻有一只灵兽,绚丽多彩,活灵活现。背面装饰很简单,仅在褐漆底上描了金彩的花卉纹样,简洁大方。无落款。

猜你喜欢

螺钿通体旅顺
痛风
通体结冰的球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中国沉香基地及通体结香技术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