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览促文化联动
——“静谧人生:粤港澳藏孙中山次女孙琬戴恩赛伉俪文物联展”策展纪略
2019-01-30文/李飞
文/李 飞
孙琬用的手袋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孙琬用过的水晶项链深圳博物馆藏
2008年深圳博物馆入藏了一批孙中山先生次女孙琬女士及其丈夫戴恩赛的家族文物,数量庞大,类型丰富。这批文物共计1761件(套),种类包括照片、信札、书籍、货币、文具、服饰、证章及生活用品,质地类型涵盖了陶瓷、书画、文献、牙骨器、漆器、木器、织物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家喻户晓,他的家庭生活及子女尤其是女儿孙琬的人生经历,却鲜有人知。孙琬的丈夫戴恩赛出生于香港,美国留学归来后就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还曾在1930年前后出使巴西,担任全权公使。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戴恩赛作为女婿,和孙科一起协助料理了后事,同时也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琬夫妇长期生活在澳门,1955年戴恩赛病逝后,孙琬与女儿戴成功移居到香港。所以澳门、香港都有孙琬家庭的文物留存,如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近2000件(套),澳门博物馆则征集到500余件(套)。
2009年,深圳博物馆启动了对这批藏品的整理、研究和登账工作,具体由深圳历史文化研究部近代组实施。整理登账时间历时近一年,对每件藏品都进行了详细的编号、登账、记录和摄影工作。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批藏品当中虽然缺乏艺术或学术价值极高的文物,几乎都是生活用品,但正因为这个特点,也成就了“静谧人生:粤港澳藏孙中山次女孙琬戴恩赛伉俪文物联展”(下简称“静谧人生”)的展览特色。
历史杰出人物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历史重大事件亦不会每天都发生。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往往过着一天天看似平凡的日子,然而正是在熟悉的生活当中,历史在一点一滴地流淌,一分一毫地衍进。可以说,通过孙琬夫妇的这批藏品,既可以展示孙中山家人的生活世界,体会和分享他们作为常人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能鲜明感受到民国时期古今交错、中西交融的独特风韵。20世纪以来的历史学要求矫正以往只注重大人物和政治史的弊端,提倡“眼光向下”,注重民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方面的研究,而孙琬夫妇的藏品恰好具备“日常生活”的特色。本着这样的宗旨,在馆领导和部门领导的支持下,“静谧人生”的展览创意得到了肯定。
戴恩赛的旅行酒具套装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戴恩赛家用“戴”字堑龙纹铜盘 深圳博物馆藏
戴恩赛使用过的相机 澳门博物馆藏
戴恩赛所用的金属烟具 深圳博物馆藏
戴恩赛用粤海关公署监督证章深圳博物馆藏
戴恩赛在竣工的南京中山陵留影澳门博物馆藏
既然是以展示日常生活为主,自然越全面越好,策展团队随即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和澳门博物馆取得联系,交流观点,并请两家单位提供了各自的文物清单。在此期间,又得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亦有相关藏品,策展人员马上着手进行调查。本着“互通有无,重在补短”的宗旨,深圳博物馆从香港历史博物馆借展孙琬用过的手袋、珠宝、手表等文物,从澳门博物馆借展戴恩赛用过的相机和几乎全套的戴成功从小到老的照片,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借展孙中山原配卢慕贞使用过的大量首饰,极大弥补了深圳博物馆藏品的不足。这样,关于孙琬夫妇及其子女都有了相应的藏品支撑,在此基础之上,便启动了大纲的编写工作。
“静谧人生”主体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青葱岁月——孙琬与戴恩赛的青少年时代”按照时间线索分别交待了孙琬、戴恩赛各自从出生到求学的人生经历,二人最终于1921年3月在澳门完婚。第二单元“游宦半生——戴恩赛的事功与交游”则以戴恩赛为主线,叙述了孙戴二人的婚后生活。孙琬虽为孙中山之女,但终生未入政界,始终以戴恩赛夫人的身份出席各种社会活动,所以戴恩赛个人的起落便是这个小家庭在历史浪潮中的沉浮。第三单元“往事如烟——戴恩赛与孙琬的家庭生活”叙述了长期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别的家庭成员,如孙琬生母卢慕贞、儿子戴永丰和女儿戴成功的人生轨迹。每位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并不因为他们是孙中山的亲人而与常人有所不同。恰如历史大转型时的普通家庭一般,他们也常因生计而发愁,因子女问题而困惑,更因家庭成员的团聚或离别充满欢笑和泪水。
刻有戴恩赛名字的茶具和酒具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卢慕贞18k白金镶珍珠戒指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戴恩赛的死亡证回执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卢慕贞亲手为女儿孙琬缝制的绣花荷包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1927年卢慕贞从澳门寄给戴恩赛的信件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卢慕贞使用过的金十字架 深圳博物馆藏
卢慕贞印章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2013年初,大纲初稿编写完成,分管领导蔡惠尧副馆长首先对大纲进行审阅,并提出很多修改意见,策展团队进行了首次修改。在此过程中,香港、澳门和广州三地的博物馆对该展览亦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要求展览在深圳结束后能至广州和港澳进行巡展。因涉及展览出境,2013年5月,深圳博物馆受广东省文物局委托,邀请省内相关专家召开了展览评估会。专家们就展览大纲、展览方案、文物安全保障、境外合作单位资质、展览协议草案等多个问题进行评估,认为深圳博物馆作为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此次牵头组织“静谧人生”展览,“精心策划,与其他合作单位积极沟通,科学编写陈列大纲,遴选文物展品,文物清单明晰,符合规范”,对陈列大纲进行了肯定。策展团队在吸收众多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大纲,打磨文字,最终确定了“静谧人生(第四稿)”为最终版。大纲确定后,随即启动了文物借展运输、展厅装修和布展工作。
一个好的展览大纲是一个展览成功的一半。大纲是设计蓝图,一旦确立,剩下的只是实施问题。2013年9月12日,“静谧人生”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展期两个月。次年1月,即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2015年4月,该展览出境至香港历史博物馆分馆孙中山纪念馆展出,展览时间长达五个月。2015年9月,再赴澳门博物馆展出,直至2016年1月方入境回到深圳博物馆。从2009年启动对该批藏品的整理研究,再至2013年推出成熟展览,共计花费了四年时间。而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开幕后,巡回广州、香港与澳门,持续和影响时间亦长达近三年,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因媒体广泛报道,2016年10月上海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又专程将此展览引入上海,展览了三个月,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在巡展期间,各个单位还都配套有专题讲座,如蔡惠尧副馆长先后赴澳门、香港和上海就展览主题进行了多场学术报告。
首先是乡土情结。孙中山先生生于广东,他的革命事业及孙琬戴恩赛一家的活动轨迹,也集中在粤港澳三地。而此次展览,恰好是粤港澳三地共五家文博单位联合打造,由深圳博物馆牵头。本来孙琬的家庭遗物是一个整体,但在后来的保存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分散到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乃至北京、上海等地,深圳博物馆作为藏品收藏数量较多的单位,有优势也有能力将这些散落在各地的藏品整合起来。在策展过程中,香港、广州和澳门的同行们均对此创意表示赞许。深圳、广州、香港和澳门,地域毗邻,文化同源,在中国近代史上,粤港澳本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次展览,整合了粤港澳地区多家博物馆的相关收藏资源,既是对三地合作优良传统的发扬,也是深圳开展粤港澳文博界交流创新的开端。
然后是平民视角。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的先行者,他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深深感染与影响着一代代志士仁人。而默默支持他致力革命的其他家庭成员,同样值得永远铭记。从卢慕贞到孙琬,再至戴恩赛与戴成功、戴永丰,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正是这种伟人光环下的普通生活,恰恰诠释了孙中山的家庭观念。策展团队正是从这个视角切入,希望通过展览能把参观者带入名人家庭的平凡生活,将“国父”转换为“家父”,把历史还原为生活,可以说最终贯彻了这一理念。
展览在粤港澳三地巡展后深受好评,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称之为“五馆透过其馆藏文物、历史图片和研究成果,娓娓道出戴恩赛、孙琬夫妇的故事。每一站的故事演绎都是五馆合作的成果,充份呈现三地的独有特色”。由深圳博物馆原创的展览大纲也为其余兄弟单位提供了重要借鉴,各单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发挥。如香港是戴恩赛的出生地,香港历史博物馆便补充了大量关于戴恩赛出生和少年时期的历史资料;澳门是孙琬戴恩赛夫妇长期生活的地方,澳门便补充了很多和澳门相关的资料。但通过“日常生活”讲述历史,把“大历史”转换成为“家庭史”的策展宗旨,则始终得到了贯彻。
通过策划实施这个展览,笔者也有很多体会。提起博物馆,国内对博物馆的通常印象都是收藏古董或文物,而近代史和近代文物无疑被忽略。自然古代文物历时久远,数量弥足珍贵,无论学术性和艺术性都实属难得。而近代文物和传统类型如陶瓷铜玉、骨角竹木类文物相比,无疑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如文献手稿、影像资料、各类质地的生活用品、文具、织物、皮具等等,难以概括完全。近代文物距离当下时代较近,保存相对完好,其实这正是近代文物的一大优势,即虽然缺乏因岁月累积而造成的“物以稀为贵”,却因成体系、大批量,而能讲述一个完整故事。
就“静谧人生”而言,正是如此。展览展品共计200余件,其中没有一级文物,也没有如孙中山或历史大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和制作精美的高级艺术品。不过正因为普通,也启发了策展团队从“普通”的角度思考,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展示“家庭生活”的根本性策展理念。结合近几年民国文化和民国史在社会上的流行,一个民国时期广东人的家庭生活展览便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所以策划展览尤其是近代史方面的展览,并不需要先定下一个主题再去搜集文物,不是“命题作文”。首先要吃透手中所掌握的藏品资源,分析和深刻认识到藏品的性质与特色后,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迸发出来,犹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好的创意未必能落实成一个成功的展览,而将文物资源研究清楚和吃透以后,自然就会明白如何运用文物资源提炼出某个特色主题。
近代文物因其体量庞大,距离较近,而近代以来颇多战乱,民众和收藏家漂泊流离,就造成了本该合为一处的文物藏品却分散在多地,例如孙琬家族文物。在这种局面之下,博物馆应当改变通常被认为的被动姿态,而应主动以此为契机,整合文化资源,促进地域联动。如深圳博物馆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自建馆之日起,就担负了向港澳和海外地区“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重大责任,正是本着这样的“初心”,馆领导才决定以孙琬家族文物为契机,联合香港、澳门两地共同合作,通过展览的方式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在围绕展览工作期间,三地五馆的馆领导和业务人员频繁互动,交流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也为日后继续合作创造了良好开端。2017年国家在战略规划层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而“静谧人生”也在无形中践行了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这说明粤港澳三地在历史和现实中,确实是“同声相应,文化同源”,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统一。
总而言之,近代文物是中国文物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量上看,应该说占据了大部分。而以近代文物为基础的近代展览做什么,怎么做,更是一个重要问题。常见的以人物、事件或群体作为主线,虽然便于操作,但往往难以唤起参观者的亲近感。“静谧人生”所依托的孙琬戴恩赛夫妇文物,虽然缺乏一些和重要历史人物或重要历史场合有关的物品,大多为生活用品,但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切入,反而促成了一个成功的展览,也引起了参观者在感情上的共鸣,为这个掩盖在孙中山光辉下的小家庭最后的凄凉命运不胜唏嘘。而通过这个展览联合粤港澳三地五馆联动,以文物交流促文化合作,这既是深圳博物馆践行大湾区理念的重要开端,也为今后深圳博物馆近代史方面的策展提供了宝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