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复调摄影
——对多重曝光的深度探索

2019-01-30

海峡影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摄影创作

初次看到邱晓宇的摄影作品就被深深地吸引,惊叹于她天马行空的思维模式、独辟蹊径的创新能力、神领意造的视觉与意境的构设。

静静凝注她的作品,似乎能感受到时空的悄然流转,万物的繁衍生息,重重叠叠的影像在精准的融合、留存、发展、消亡、又归于混沌,在混沌中隐约又有丝丝的微明;又似乎有如泉的音符在其间滑动,交织出纷杂的红尘与由心的灵境,若隐若现的视觉要素在理性中纠缠、连绵、断续、分离、又浑于无迹,却又似虚空中渺茫的天籁。这种多义又特殊的视觉感受与心灵沟通,完全不同于我过去看到的摄影作品。当影像文本成为大众用于网络交流的又一种语言,摄影的专业性壁垒似乎在日益强大的硬件支撑下渐次消融。在记录式影像泛滥之时,摄影的创新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全民性的记录式摄影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数的镜头时刻虎视着世界的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在“决定性瞬间”来临的刹那按下快门,再通过网络把影像迅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种覆盖广、传播快的网络时代,选择拍什么已不那么重要,怎么拍、拍成什么才是摄影师主要考虑的创作问题,这也是与他人的影像形成明显区别的关键所在。

如今,获得个人化的影像更多要依赖独到的创意。然而,在面对相似场景、相似被摄对象时,如果没有强大的后期,留给摄影者的创意空间就很有限,影像很容易有雷同感。摄影的客观性属性制约着主观参与的程度,也限制着对题材本身更为个人化的视觉呈现。那么,如何让摄影在保持纯粹性的前提下,摆脱这种种限制,让创作进入更为自由的时空。观看了邱晓宇在同济大学博物馆的摄影展后,我认为她的摄影专题《影绣长安》系列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例,而且这种创作的思路一旦打开,也许会在摄影艺术领域形成一股变革之潮。

回看过去,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引发艺术领域的创新,艺术家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革新的手法表现巨变的世界,形成一个个经典的时代。在观看邱晓宇的摄影展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摄影还可以这样!”很显然,这些作品已经超出了他们对摄影一贯的认识。长久以来,人们意识中的摄影是其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属性,即使有所创新也在对摄影认知的范围之内。而邱晓宇认为,客观性固然是摄影的主要特征,也是其价值所在,但是摄影本身应该有更多的潜力有待我们去发现。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之下,逐渐形成了《影绣长安》多重曝光专题系列作品,从2015年第一组组照《方城悟道》的诞生到2018年《五行》组照的完成,《影绣长安》专题已形成8个系列组照,每一组组照都是作者对摄影潜力的一次开拓性探索,从具象刻画到抽象表现,从创造虚拟形象到空间维度转换,从文化层面的立体探求到视觉解读的多义构设,逐渐构建出多重曝光摄影的体系架构,以实例向我们呈现了摄影的巨大潜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摄影之路。

邱晓宇的多重曝光摄影从一开始就是以研究为目的的探索,这需要足够的自信、坚韧的毅力和广博的才学才能支撑。她认为,多重曝光是一种更积极主观的摄影艺术创作技巧,具有两个明显的创作优势:1.全天候——可以较为自由地考虑各种天气、场地、光线进入画面之后的复合状态,进行搭配;2.跨时空——可以摄取不同时空的影像为我所用,创作一张作品的时间可以几分钟,也可以数个月,更可以让一幅作品一直处于完成—继续—完成—再继续的待续中,让摄影最大限度摆脱客观条件的种种束缚。

《影绣长安》专题 / 《渡》组照 / 《泽》 邱晓宇 摄

为了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细致、有效的实验,邱晓宇用拍摄专题的创作形式来展开,并以西安城墙为主要载体,以“无摆拍,非后期”相机直接成像来完成创作,这样可以直观地对多重曝光的表现力和创作自由度、写意、抽象表现等特点有较为直观的审视和评估,便于归纳和总结,使实验层层推进。这种严谨的态度和工匠精神造就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作品。邱晓宇对摄影技法的探索只是表面现象,对影像文化、心理、时空的探求才是她的主要目的,她在谈到实验技法的选择时说道:“我选择多重曝光摄影是要将客观事物内在涵义的个人解读和联想进行视觉呈现的需要。”“眼睛观物的直接性和意识反应的经验叠加性使视觉和思维总是具有相异性,当眼睛看到有些外部事物时,头脑往往产生很多联想,这种眼前景物和个人经验相互渗透、叠合、重组,形成既有联系又焕然一新的画面,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经验,很象多重曝光形成的结果。而这也正是我的多重曝光所要捕捉、表现的影像符号,这是基于人的瞬间思维活动基础之上的影像,在我看来是另一种真实——意识的真实。”这是她对于影像表现怎样的真实进行的深层次思考,也是贯彻《影绣长安》创作始终的理念,这种站在理论高度的思考也体现在对拍摄对象的独到感悟上:“城墙在这里被看作西安精神的物化,也是摄影将思想视觉化可借助的有形之象。城墙的开与合、攻与守,在此不仅寓意着阴与阳、虚与实的流转,更深含着无与有、恒与变的理趣。”“古人画山水,是以流盼的眼光绸缪于身所盘桓的形形色色,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整个大自然。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模拟空间错觉和外物形象的,而是凭胸臆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体现出对于意境的追求。”正是这些对摄影创作的理性认识和感性捕捉,使邱晓宇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哲思、理趣的深邃内蕴,也最终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复调摄影——创意多重曝光摄影实验》一书就是邱晓宇二十年来对多重曝光摄影研究的理论总结与视觉呈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反映这种状态的摄影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复调摄影在多重客观影像的交叠中,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相对稳定的表象之下错综复杂的内在变化与潜在联系。”复调摄影理论的形成也来自于多个方面知识的累积与融合,从建筑的“透明性”理论的引入、发现多重曝光的“影调互冲”规律、构设影像新秩序的设计意识、中国诗画意境的追寻、事物多面性的哲思到受音乐启发的对位关系理念,无一不体现出她的视域的宽广与思考的深刻,以及对一个新理论提出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原创精神。复调摄影理论是作者对摄影的重新思考与认识:纯粹与融合、表象与心像、真实与虚幻。有疑惑才能解惑,有质疑才有探索,有原创才有发展。邱晓宇对多重曝光的探索还在路上,她把自己现阶段的实践与理论毫无保留的公之于众,就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发掘摄影更多的潜力。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Jazz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消闲(创作谈)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