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和对策
2019-01-29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黄虹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黄虹
一直以来,创新教育都是高校教育所提倡和重视的内容。而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民办高校创新教育逐渐向创新创业教育过渡和发展,旨在培养具有优秀创新意识和良好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建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和新引擎提供基础支持。不过受限于多方因素,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1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研究
1.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虽说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依旧有部分民办高校领导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意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尤其是部分民办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生成绩和就业率,依旧停留在传统思想和观念,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只是喊喊口号,对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没有积极作用,从而不愿意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没有制定科学目标、规划合理方案及投入足够资源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导致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难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1.2 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有着更高要求。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量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有效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创业观念,并为学生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持。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学校相关负责人积极与校外社会力量展开协商,共同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尤其要让教育内容和行业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强调先进性。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才能充分运用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创新研究和自主创业。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
1.3 学生主动性欠缺
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和正确,错误地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学校理论教育内容,并不打算真正践行创新,自主创业。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也产生了轻视心理,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其二,部分学生的就业思维根深蒂固,再加上教师没有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创业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始终认为创业与自己无关,只需要好好学习、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即可。其三,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死板,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1.4 激励机制不成熟
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长期坚持创新创业。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十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包含诸多阻碍和挫折,部分目标不够强烈、意志不够坚定、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成效。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当构建科学而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督促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创新与创业。但是民办高校的激励机制并不成熟,甚至部分高校缺乏激励机制,无法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激励,学生极易产生挫败感和沮丧感,逐渐丧失创新创业的信心,最终选择半途而废。
1.5 实践支持欠缺
创新创业不是口头说说,而是需要用实践来证明与实现。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支持较为欠缺,学生仅凭自己和同学的努力,不但很容易走弯路,还无法获得优质资源支撑创新创业,导致教育成效偏低。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支持主要体现在资源、渠道、平台及技术上,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没有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支持体系完善工作,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都缺乏足够支持,难以为继。
2 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
要促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首先就必须要强化关于该方面的认知,将正确的理念树立起来。有关专家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分析,采用了互联网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开展调研,最终发现抱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占据了87%的比例,这说明当前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创业愿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少大学生都存在对创业了解不足的问题,比如不知该如何创业,该怎样选择行业,以及创业条件不完善。特别是一部分刚走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且会认为自己尚处在学习知识的时期,没有过多地考虑该怎样创业。同时这部分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或是在校创业时,容易表现出信心缺乏的问题,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对于相关情况也不甚了解,因此无法实现创新创业。针对于此,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真正看到自身的创业优势。
2.2 增强师资力量建设
要确保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推行,则师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民办高校中,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都较为薄弱,没有亲身经历作为指导。对此,学校就可以让校内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提升其创新创业实践水平,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团队。当民办高校的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还可以深入到社会当中,进入企事业单位,参与调研或是开展挂职训练。以此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在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同时,民办高校还应当积极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邀请一些企业家来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演讲,扮演学生创业导师的角色。还可让一部分培养出来的优秀创业毕业生回到学校来,给校内学生们讲述其成功创业的故事,作为正面教材来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量便会得到增强,进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2.3 完善激励机制
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激励,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民办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基金。高校可以积极发挥自身在创业方面的优势,和社会力量展开密切合作,吸引社会企业、组织、单位等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直接从经费成本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解决学生缺乏本钱进行创业的难题。不过高校需要加强创业基金的运行管理,制定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学生创新创业方案,只对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提供经费支持,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基金,最大程度地有效支持学生创业。其次,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并从各个方面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该部门的职权包括审核学生创新创业方案、划拨经费、创业管理等,是保障学生有效创新创业的基础。尤其是在创业管理方面,部门负责人应当加强创业方案管理,定期了解通过审核的创新创业方案的进展情况,并开通专门的意见渠道,认真倾听广大学生的需求。当发现学生创业过程中缺乏资源、技术等时,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支持。更为关键的是当学生遭受挫折、创新创业受阻、心理压力大幅增加时,该部门需要从心理、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疏导,增强学生受挫心理和应变心理,全面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2.4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作为民办高校,可以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多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不能仅停留于知识层面,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意愿,充分联系学生、专业以及行业的多方面特征,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办高校还应当从资源、渠道、平台及技术等方面为学生实践提供支持。高校可以积极与社会企业、组织、单位等展开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并以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反哺合作方,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民办高校可以构建起和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平台,在确保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通过实践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例如在校内建立条件良好的创业孵化园,或是采用校企联合的方法,给在校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新创业的技巧与方法,积累经验。另外还可安排学生参与有关的竞赛,让学生相互促进,培养其创新创业思维。
3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实际教育成效较差,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方式,全方位改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意识和优秀创业能力,为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及推动我国经济、技术等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