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岛市文旅资源深度融合路径研究①

2019-01-29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潘洋洋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葫芦岛葫芦岛市资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潘洋洋

辽宁省兴城市投资集团 田 莹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于艳雨

近年来,辽宁省葫芦岛市立足城、泉、山、海、岛等独特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成效显著,但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域和融合层次还有待拓展提升。在新形势下,优化葫芦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整合路径,对推进葫芦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葫芦岛市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现状概述

1.1 葫芦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葫芦岛市拥有醇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和多元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葫芦岛集兴城古城、温泉、首山、海滨、觉华岛等历史文物、自然景观,构成了葫芦岛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脉、历史文脉、风土人脉。(2)文化资源浓重多彩。古城文化、红山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温泉文化、葫芦文化、筝岛文化、泳装文化形成葫芦岛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要素。

1.2 葫芦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葫芦岛市现有旅游资源总量357处。其中,世界级资源景点6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景点37处;绥中九门口长城、东戴河银泰水星海洋乐园、葫芦山庄、觉华岛、灵山寺景区、兴城古城等7家国家4A级景区在全国知名度攀升。

(2)旅游资源特色渐显。近年来,葫芦岛市以文物古建筑为依托,以生态景观为特色,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打“文化牌”,旅游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

(3)顶层设计助力成效显著。为突破制约葫芦岛旅游发展瓶颈,葫芦岛市先后制定出台规划措施和具体落实方案,主导和推动旅游产业成效显著。葫芦岛市围绕旅游交通、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谋篇布局,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4)文化旅游产业动力十足。2001年葫芦岛市旅游总收入仅仅为8.8亿元,2018年葫芦岛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205亿元,17年增长了22.3倍。在国家政策促进东北产业转型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葫芦岛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2 葫芦岛市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和旅游要素深度融合不够

(1)文旅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与互联网、移动多媒体等其他产业融合不够。旅游产业链条融合度低,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限,与国内周边旅游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2)缺乏高端、精品旅游文化品牌。问题表现在:一是旅游形象定位不精准。目前城市的形象定位不能体现滨海、温泉、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不能概括“城、海、山、泉、岛”俱全的城市形象。二是历史文化挖掘创新和创意不足。表现在:古城旅游体验性项目较少;海滨浴场项目同质化;乡村旅游趣味性不足;红色文化旅游目前还停留初级层次等。三是旅游项目产品空间协同性差。葫芦岛市旅游景点分布较散,以单点资源开发为主,没有形成主题线路和集聚区,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

2.2 旅游淡旺季分明,游客体验性差

因葫芦岛市气候影响和旅游资源现状制约,7、8月份为旅游旺季,9月份旅客数量迅速下降,其余月份旅客数量较少。淡季接待力过剩,造成资源与设施闲置等问题。

2.3 营销推广手段缺乏创新

现代化新型文化旅游营销方式运用不够,网络技术的营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营销宣传机制,产品宣传形式和内容不够全面丰富,没有利用营销组合效应来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待提高。

2.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投入不足

景区产品配套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基础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硬件接待设施不够完善,软性接待服务还亟需提升。旅游智慧建设发展速度缓慢,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智能化不足。

3 葫芦岛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谋划发展格局,明确产业方向

(1)积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十三五”期间,葫芦岛市委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各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总规划和专项规划,这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极大助推了葫芦岛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2)切实确保规划践行和落地见效。一是启动严密、及时、有效的监测、预警和跟踪机制。各牵头单位应研究细化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具体措施。二是实行问责制度,落实责任单位,加大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做好各旅游资源整体协调和互动发展、城市与乡村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工作。

3.2 挖掘核心资源,创新开发模式

(1)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兴城古城核心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传承,建立袁崇焕纪念馆;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项目文化开发模式,以明清文化为背景,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把兴城古城步行街打造成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引入“真人不倒翁”等行为艺术表演,带给游客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打造网红产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提高兴城知名度。

(2)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依托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戏剧、曲艺、音乐、美术、工艺等,编排有代表性的表演节目、仪式精品,打造关东第一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品牌;借鉴天津古文化街,建设葫芦山庄民俗一条街、打造地方风土人情、民间技艺、土特产品、饮食文化的商业步行街。

(3)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塔山阻击战纪念馆、辽西农村第一党支部红色旅游类项目,开发复合型体验式旅游产品,打造红色主题民俗村、红色文化影视村。整合红色旅游类项目,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4)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依托大台山果树农场、天香源生态农场等现有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挖掘康体养生、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民族文化元素;开发高端品牌民宿、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美食街区等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产品。

3.3 启动“旅游+”融合模式,释放旅游新活力

(1)打造全域旅游。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优化产品、设施、环境供给,由“点”向“面”,积极探索全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树立发展引擎,融合相关产业,打造多个产业集聚区,引领葫芦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由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打造全季旅游。充分利用滑雪和温泉两个旅游元素,打造“旅游+冰雪+温泉”旅游产品,设计冬季特色主题精品线路,培育温泉小镇、冰雪小镇,协调全年旅游产品供给平衡。

3.4 创新营销推广手段,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借助主流媒体和各新媒体平台,利用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主流视频APP线上进行媒体投放形象广告;打造古城风味小吃,葫芦山庄精品表演节目等网红产品,利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携程网、蜂窝网等,由媒体或导游进行美景挖掘和软文编撰。

3.5 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

(1)完善交通设施。培育建设旅游风景道,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推进通景公路、通村公路及停车场的拓宽和新建,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

(2)提升住宿餐饮。住宿方面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酒店及旅游产业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实现共赢;进一步提升民宿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餐饮方面,突出海鲜特色,以螃蟹、多宝鱼等标志性美食为代表,推出一批独具特色和品位、具有标志性、独创性的葫芦岛特色海鲜美食,带动和加快葫芦岛海洋经济与产业迅速提升。

(3)启动智慧文旅。以“旅游+科技+互联网”为核心,构建智慧旅游体系,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利用人脸识别、智能热点、移动支付、语音、三维全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覆盖游客在葫芦岛的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需求,打造智慧、健康、便利的全域旅游生态项目。

猜你喜欢

葫芦岛葫芦岛市资源
◆其它
其它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如果我是一棵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趣味课堂》2019年全国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核心素养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资源回收
葫芦岛市博物馆馆藏金代铜镜简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