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2019-01-29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陈佳文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陈佳文

1 商业银行正在或将受到互联网及其金融方面的冲击

1.1 对商业银行中介地位的冲击

在传统金融交易系统中,商业银行是金融运行的中枢,连接着金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但在互联网金融P2P模式下,金融交易实现了脱媒,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金供求直接对接,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加灵活高效。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所依托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也迅速崛起,这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局面。大部分消费者已经逐渐习惯选择相对更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来缴纳水电煤气费、转账汇款等,大量因传统商业银行中介职能而产生的中介服务被替代。

1.2 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收入来源的冲击

(1)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冲击。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资产业务,面对其严格的贷款信用审查程序,互联网金融以其忽视的小额信贷为突破点,辅以大数据征信体系,对贷款者要求不多,形式多样,更高效、透明,银行的贷款业务流失量有增无减。

(2)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方式,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兴起使得商业银行部分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流失,像蚂蚁金服的余额宝货币基金,相比银行存款,其对投入资金的额度没有要求,流动性更强、效益更高,更受用户青睐。

(3)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交易、担保承诺、咨询顾问、投行业务、基金托管等,而支付结算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手段的产生使银行中间业务被迫减少,有的商业银行减少甚至取消一部分手续费。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资产负债业务所产生的利差收入,互联网及其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其收入来源。且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离柜化”与“去网点化”,在一定程度上切割了金融需求者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替代了其部分中间业务,使得客户黏性降低,从而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

1.3 对商业银行经营服务模式的冲击

在近几十年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由于商业银行在国内独特的发展环境之下,使得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速度轻管理”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互联网金融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引导客户更加注重效率与成本,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客户体验度的诉求,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商业银行之前的垄断地位发起了挑战。

互联网金融企业人员配备更年轻化、组织结构更扁平化,其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经管学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虽然近几年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旧以经管类人才为主体,对信息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改造,尤其是对自身经营理念进行转变时产生十分严重的障碍。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转型期,这些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也开始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这是对商业银行传统强势板块发起了挑战。

2 商业银行未来业务范围将发生的变化

商业银行未来的业务范围将有目的性地扩大与裁减,其业务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与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与合作,并需要根据不同的金融业务类型制定不同的应用策略。因为每一类金融业务的特点不同,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方法与方式就不同。

2.1 裁减不必要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未来将删减一些将被淘汰和替代的中间业务,避免因手续费的收取导致客户流失和倒戈。并将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中间业务的精简化、收费合理化。

2.2 将拓展手机银行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手机进行交易。商业银行未来将实现部分线下业务也能线上移动端操作,增强客户的使用体验。

2.3 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金融所抢占的部分市场恰是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空白,而这或许是银行可考虑的新的业务方向,在利用好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发力,比如满足中小微企业、个人的贷款需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切入跨境电商货币汇兑市场等。

2.4 将创新化支付类业务

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凭借其便利性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形成了庞大而又具有黏性的客户群体。但传统商业银行信誉度远高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其支付安全性更有保障。并且商业银行在支付额度方面并无限制,仍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商业银行未来应将不断从客户体验出发,探索新型支付手段,重回支付市场。

2.5 将差异化借贷类业务

目前,互联网金融借贷类业务模式种类繁多,包括P2P网络信贷、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借贷模式在各自垂直领域又存在不同的业务分类。而传统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利率更低,且具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与风险评价机制。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服务的市场中80%的中小型金融需求者,商业银行可在服务好市场中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再拓展业务进军更大的市场。

2.6 将多样化理财类业务

在理财产品规模上,商业银行虽远超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但其增长速度却远远落后。商业银行虽现已在理财产品和业务上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也相继推出了一些创新产品,但受目前监管政策的影响,仍然无法突破理财产品申购门槛高、交易便捷性低、产品多样性少等问题。在利用好信用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数据实现理财产品多样性是未来商业银行需探索的理财业务方向。

3 商业银行未来经营模式将发生的转变

3.1 将创新性拓宽业务范围

互联网金融所触及的部分业务领域是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进军的方向,以开放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为例。长期以来,因贷款规模小、收益低、风险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一直被我国商业银行所忽视。相比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固然是小额贷款,但它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业务和规模都处在快速成长期,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中小微企业的这些特点,可与互联网科技企业进行合作,辅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利用中小微企业的交易信用数据,来探索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3.2 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1)挖掘客户信息数据,细分客户类型。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的不同客户群体的用户画像,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业务方案、采取不同的服务态度,在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同时,甚至可以做到精准预判。

(2)以互联网为载体,增加与客户的互动。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手段,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业务活动,积极引导客户参与。及时收集客户的体验反馈,发现新需求,总结纠偏,充分做好客户管理,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3)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保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安全无风险的基础上,省略掉部分业务原办理过程中可有可无的环节,从客户角度出发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以节约客户业务办理的时间与精力。

3.3 将以互联网技术作为转型引擎

数据信息时代下,金融数据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资产。商业银行将建立新型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库,整合银行业内的数据资源,并加大与非金融机构的数据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结合的技术优势,深入分析与挖掘潜在金融客户信息资料,不断发展与完善银行业大数据库平台,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注意数据的隐私保护。通过对客户金融产品消费、信贷业务办理等方面的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可洞察出客户的需求,形成用户画像,从而更精准地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找出客户流失的原因,以此改进或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服务能力。

3.4 将以金融安全管理作为转型保障

随着P2P网贷平台频频爆雷引发行业恐慌,商业银行凭借其专业性质强、资金实力雄厚、盈利模式完善、风控措施到位,在金融安全管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公信力。在传统商业银行向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除了防范金融风险外,还应防范因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风险。未来应将构建好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防控因计算机系统问题故障而引发的金融风险,同时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在线监管力度,为银行互联网转型保驾护航。

3.5 将重视市场营销工作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网上银行客户端,但很多客户甚至还不知道,界面设计、交互体验也不够友好,流量很小,其运营还远远不够。未来商业银行应加大该方面的投入,通过尝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营销和线下门店引流,来增加网上银行客户量,同时提升网上银行的交互体验,增强客户黏性。改变传统单靠物理网点扩张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挖掘和培育潜在客户。

3.6 将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影响会因银行规模和业务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门槛”效应,且每一类金融业务的特点不同,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方法与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商业银行不要盲目随大流,不要为了互联网创新而创新,而应根据自己所服务的客户群体采取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来实现良好的业绩,这才是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关键。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为客户节省时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