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浅谈

2019-01-29贵阳市工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王世由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资产融资转型

贵阳市工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王世由

20世纪90年代末期,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城投类公司是建立最早的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承担了许多政府职能,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总规模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拉动内需,各类平台公司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发展,平台公司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地方政府按照行业板块对平台公司进行重组,将其组建为城投类、农垦类、产业类、金融类、大数据类等集团型公司。

多年来我国杠杆率持续积累,导致企业和个人负担加重,政府赤字持续扩大,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高负债、高杠杆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类平台公司转型的必要性日益突显。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自身债务风险。其次保持未来融资能力;再次妥善解决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确保转型轻装上阵;最后整合资源,回归实体经济。

1 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自身债务风险

产业类平台公司成立之初是由政府无偿划拨拥有国有企业的股权,后期将资金注入被投资企业拥有股权,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依靠财政拨款进行资本运作,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产业类平台公司成立时得到的多数是股权,实物资产,可变现能力差。依靠每年微乎其微的分红来维系,生存困难,企业只能靠自身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融资常见的方式有:金融机构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海外融资。在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相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债券融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核准程序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从上报审批到拿到融资额度大约半年时间,变为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做出核准和不予核准的决定。市场首次出现了担保信用债后,推动了债券市场进化过程,自此以后无担保债券发展迅速、占比最大,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成为了现今产业类平台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产业类平台公司在多年的融资过程中,债务风险逐渐积累,主要表现在:第一,项目投资所需资金量大,一个项目少则几千万,动辄上亿,没有足够的投资回报率来覆盖高额的利息。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陷入“借新还旧”的循环中。如果新债的利率低,那么是良性循环。如果金融市场环境不好,新债利率高,那么就是恶性循环。第二,下属子公司自身拥有优质资产并具备融资能力,通过自有资产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贷筹集资金,而集团公司又以该子公司的资源去融资,甚至再上级集团公司也会以该子公司的资源再去融资,就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像一条引线上串起来的炮竹,如果底层爆仓,那么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上述债务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开展供应链金融。现在赊销成为贸易主要方式,资金缺口逐渐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阻碍,同样是产业类平台公司转型中的绊脚石。对于集团下属企业的融资,除了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外,也可以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解决资金问题。将供应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联系,用物流盘活资金,用资金拉动物流,让金融机构有效地参与到供应链网络中来,与企业展开合作,甚至集团也可以作为一个担保主体融入其中增加信用。在内部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的上下游客户中挖掘,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解决资金问题。在经济下行的现阶段,让大家抱团取暖、相互依存。

(2)存量资产变现。第一,出售持有的公司股权。在适当的时期出售变现,或者助推被投资企业上市后退出变现。第二,开发土地。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随着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将土地进行园区开发建设,或者房地产开发业务,都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这样既能解决债务风险、盘活土地,又能拉动地方经济,将整体推向良性循环中。

2 保持未来融资能力

产业类平台公司在不断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保持良好的融资能力,就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优化报表结构。在遵守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降低资产负债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账务处理方式都要想到对报表的影响,现金流如何分析对后续信用评级最有利。融资资金如何使用,在应对监管机构后续的资金穿透、追本溯源时不会出现违规。对于长期挂账的往来,梳理形成原因并组织讨论会充分论证,该核销的核销,该保留的保留,不要累积成历史遗留问题,减少政府非经性占款。

(2)优化债务结构,避免集中兑付。各种短融、超短融、过桥贷款、中长期债券进行组合,将手中各种资产发挥最大限度的融资能力。既能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准备,也能避免金融机构趁机提高利率或者支付不必要的手续费。

(3)保持良好的银行信用,避免产生资信风险。秉承诚实守信原则,严格履行所签订的合同、协议和其他承诺,债务到期前获得足够的资金按期偿付,严禁逾期。

3 妥善解决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确保转型轻装上阵

“有主要任务、没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体制僵化、行政化色彩浓”是大部分平台公司存在的现象。要寻找探索新的业务,谋求转型之路,但是自身的债务压力,成立之初的职能定位已成固态,对于转型谈何容易。身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任,在完成政府投资任务后用于自身转型的资源和资金所剩无几。身负社会责任,用于自身转型的精力不多。如果是新兴产业,例如大数据等,只需要规划未来。对于产业类平台公司下属企业中涉及国有老企业的,光是理清楚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就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阻碍了平台公司的自身发展。只有完成国有老企业的改革改制,才能真正完成自身的转型。

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逐渐加大,GDP增速由2010年的10.6%下降到2018年的6.6%。制造业国企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步履艰难的维持生存。经过多次市场洗牌,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尚且勉强维持生存,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甚至出现了一夜关停的悲剧。老国企存续多年,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是转型的绊脚石。一些老国企为了转型发展,把优质资产从原有资产中剥离出来,注入到新组建的分、子公司,单独建立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将存在问题的老资产组合在一起另行管理。这种资源的排列组合,虽然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但是历史问题依然存在。当初国企为了发展,成立了这种那种的分、子公司,以为通过不同的薪酬制度或者激励机制就能发展。多年以后,当审计机构从企查查、天眼等查询出来一堆企业名称时,甚至有的老国企都不知道自己曾经组建过哪些分、子公司,就算知道的,要么业务已经停滞,要么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将就着纳税零申报维系,造成许多即无法注销又管理混乱的僵尸企业。直到现在,有些国企还是认为,只有建立新的公司才能打破原有的束缚和壁垒企业才能发展。作为管控的集团公司,自己都不清楚下属企业哪些是正常生产、哪些是僵尸企业,有多少资源,有多少账外资产。不摸清家底,转型难,发展也难,管理更难。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资产搞明白负债,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考虑将现有资源效益最大化后再思考是否需要注入新的资源。把宝贵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而非单纯的靠资源投入量的扩大。其次梳理管理问题,不能用“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通通带过。每个问题都必须追根溯源,弄清楚来龙去脉,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资源整合、人员整合,给企业减负。人员想办法安置和分流,不能坐等时间的流失,让人员自然老去后推向社保。资产通过处置和盘活变为现金流。

4 整合资源,回归实体经济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竞争激烈,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产能过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国有企业制度体系,全面增强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必须一企一策,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1)找标杆,通过行业对比找差距。

(2)找政策,集团公司的政府性职能可以发挥便利。

(3)改组改制,下属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接着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员工持股计划,制定超额利润分配方案或者利润分配方案,激发员工动力。

5 结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类平台公司身负支撑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重任。

产业类平台公司只有将手中的存量资产盘活,才能化解自身的债务风险,带来可持续的现金流入。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团下属的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能带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树立领头羊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产业类平台公司自己的转型。

猜你喜欢

资产融资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融资
融资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