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2019-01-29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朱露明

中国商论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环境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朱露明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1.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1)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存在问题。目前,我们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确定的研究存在很多认识性问题。只注重数据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重要性,过于看重数据,而忽略了实际的经济、政策、文化、地理、人文等非常重要的外部宏观环境。区域主导产业在宏观环境中存在,对于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者不得不去考虑。而目前我们过于重视微观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样则会造成偏差,导致出现选择的不准确性。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把区域产业研究放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的模型研究上,这导致了数据收集的不准确性,即使准确但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意义,并且研究出来的结论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作为我们现在研究的唯一,并太过重视。因此,作为学者应该把握全局观念,不仅要考虑微观环境如具体数据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人文地理等大环境,不能用纯数据模型分析方式,还要和当地的资源以及传统的产业结构结合,只有这样全面的研究,才能够选出较好的主导产业,我们务必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选出好及与之相适应的主导经济产业,不然必定与主导产业选择结论不符,导致政府作出错误的决定,对当地经济发展是极大的损害。

(2)区域分析角度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区域主导产业虽然以当地产业为基础,理论地选择主导产业,不过并未考虑区域内经济的负责性,区域经济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分开的。就像人体中各个器官一样,只有一起工作才能够起作用,单一的经济产业无法产生集聚效应。所以,我们选择区域经济产业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单一,过于理论。其实一个地区,是整体利益的全体,又是单独个体,地区的多重性体现在各个利益的整合与选择,所以区域主导产业应是多方利益体共同考虑的结果。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前提假设存在缺陷。我们总是以过往的经验来思考、分析问题,比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个前提就是以目前的产业为基础,而忽视了新兴的产业集群。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错过了新产业发展的机遇,当地经济发展处在老产业的发展模式中;二是当已发展产业出现问题时,或是当地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时,不能起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1.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缺陷

区域主导产业实证研究中具有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候选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重点。虽然,我国处于工业国家大发展阶段,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时,不能目光短浅,只考虑当前的经济产业结构,基于第二产业为标准,这样会照成盲目短视。在拿候选主导产业来选择时,都有很大盲目性,千篇一律以第二产业作为候选主导产业,忽视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随着近些年来,我们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在国民经济中提升,尤其是网络经济产业的比重大幅增加,传统以工业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研究已经过时。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其实第三产业已经是主导产业选择的重点,而我国学者还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选择重点,显然不合时宜,也是有一定缺陷的。

(2)只以经济标准为唯一,忽视了社会标准。经济标准固然重要,但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尤其是环境保护,则不可取。我国目前环境破坏严重,污染遍布全国各地,老百姓对于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都有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家对于健康的要求则是最高的。我国也发生了很多环境事件,如江苏化工厂大爆炸,导致大量居民伤亡,环境大面积污染,这都是血泪教训。因此,我们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时,不光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老百姓对于环境保护的诉求,毕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主导产业的最根本需求。

(3)主导产业确定后评价研究不足。主导产业选择确定后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我们既然确定主导产业,则必须进行后期的跟踪评价,不能确定后就认为高枕无忧,任何选择都有不确定因素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评价研究,建立评价体系,如果出现问题则应及时地跟进解决。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做好评价的目的最根本就是要及时调整方法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模型完善的一些建议

2.1 区域分析阶段

区域内分析阶段主要是为了选出候选的主导产业,在这阶段内主要是为了选出候选的合格的区域主导产业。这也是重中之重,毕竟候选区域经济产业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假如候选主导产业选择不好,则会导致接下去一系列主导产业的选择缺陷。

(1)区域内部分析。地区的主导产业是与当地经济紧密联系的,不可能单独存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区域内部分析时应该客观地把握好当地的经济情况、人口资源、原有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因素等。

(2)区域外部分析。地区主要产业选择时应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光要考虑当地经济情况因素,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如周边省市经济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税收政策、国家财政政策、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2.2 定量选择阶段

区域内部分析后,就进入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阶段。定量选择阶段包括:选择基准与指标的确立;待选产业确定;数据收集;评价方法的确立;指标量化分析;综合得分;综合评价等,本文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2.3 政府扶持培养阶段

区域经济内主导产业的扶持和培养是选择后务必要做的事情,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培养扶持,让它能够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动力,所以政府在选好主导产业后,则必须进行政策扶持倾斜。因此,培育主导产业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制定主导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应慎之再慎,思之再思。制定主导产业政策,务必要依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已有的产业经济结构等。主导产业选择确定后,政府则应该作出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税收、产业扶持政策等。

(2)改善主导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应该给予主导产业最大力度政策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给予主导产业企业更多力度扶持,及优惠政策。

(3)加强行政协调。政府应该加强政府之间的行政协调能力,及时与企业进行对接。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如可以专派政府人员去企业对接,实时了解企业具体情况,收集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为制定政策提供保障。

(4)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招收专业人才。政府应该在区域内大力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建立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扶持政策,如建立相关专业的人才学校,目的是为了给主导产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备军力量。也可以出台相应的人才吸引制度,比如给予高端人才住房补贴,人才补贴,落户政策优惠等。只有这样人才才能留得住,也为当地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5)提供信息跟踪服务。政府应该及时公布政策信息,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实际情况,让企业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战略的选择与调整,并做好企业经营营销决策,让企业能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2.4 评价与调整阶段

选择好的主导产业是否合格,能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则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严格的评价标准。制定主导产业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检验主导产业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应该进行调整。该阶段包括主导评价与主导产业调整更替。

(1)主导产业评价。应采用各种主导产业的评价方法,避免单一评价方法。因为,过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会导致结果的偏差性,造成结果的错误。当然还应考虑区域本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分析,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以偏概全,多维度地分析指标体系,论证再论证,最终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

(2)主导产业调整和更替。如果主导产业不能很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则应该进行主动的调整及改变,或是重新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区域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环境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区域发展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