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探讨

2019-01-29周超许昌王芳孙经武刘云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住院医师导师

周超 许昌 王芳 孙经武 刘云启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培养合格医生的两条并行途径[1]。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达到合格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临床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3],两者在培养目标、训练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要求:“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5]。”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6],国家教育部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住院医师的招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与住院医师的准入相结合的新模式。

滨州医学院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自2015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在这三年的培养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本文就“双轨合一”并轨培养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即以培养流程标准化为建设目标,确保培养时间和经费,从学科建设、招生宣传、招生录取、课程学习、临床实践、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就业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工作流程,确定各环节中学校、学院、导师(组)的责任,做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从而实现培养过程中学校、学院、导师各尽其责,围绕培养合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工作核心,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目标。

学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可概括为:以“三个保障”夯实基础,以“全生命周期”构建体系,以“三实目标”培养人才。即以“时间保障、经费保障、质量保障”为基础,紧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7]。

1.1 时间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必须保障充足的培养时间。

1.1.1 临床轮转时间充分保障 从2011年开始,学校即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安排研究生进行33个月的科室轮转,2014年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正式开始“四证合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通过多年探索,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1.1.2 理论授课时间充分保障 在设置培养方案时,为妥善解决好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时间冲突,要求新生7月入学,利用暑期提前接触导师并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的要求制订培训计划进行住培轮转。同时不断优化改进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适量减少集中课堂授课,增大学术活动和基地医院的课程比例,避免出现短时间“满堂灌”的不良授课效果。

1.2 经费保障

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在学生奖助、硬件建设、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切实解决研究生培养的条件问题。

1.2.1 学校实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00%全覆盖,完善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扶持力度,构建了完善的“奖助勤贷补”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期间,每名学生每月津贴不少于1 000元。

1.2.2 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投入6 500万元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用来作为住院医师住培的有益补充,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实现临床水平全面提高。

1.2.3 在学术氛围营造方面,学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广泛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同时积极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使研究生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扩展视野,培养并轨研究生科研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与水平。

1.3 质量保障

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校从招生、培养、考核、答辩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1.3.1 分类复试选拔 自2010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的分类复试选拔机制,突出对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对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为专业学位。

1.3.2 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实践环节的个性化临床技能培训 选修课内容围绕课题方向展开,紧密联系临床课题实际,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借助具体病例,研究生自己查阅文献,分析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现场讲解,以提高研究生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1.3.2 围绕临床技能,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 临床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关键技能,也是住培教育最核心的内容[8]。学校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临床技能标准化培训、考核体系,制订年度临床技能培训计划,逐层递进培训,提升了学校各届毕业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能力,实践推广应用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毕业前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100%,《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获2014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3.4 提高人文素养,提升职业胜任力 学校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医疗制度改革、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研究生学术论坛、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沟通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2 面临的问题

2.1 导师带教能力不均衡以及自身定位的认知不足

学校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学位结构和后备力量有着很大的潜力,但是通过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学位论文选题、住培结业考核等情况发现,导师科研水平、带教能力不均衡,部分导师科研思维能力和临床执教能力有待提高。在新的培养模式下,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不了解,对住培政策及文件精神解读不透彻,“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严重,对培养模式不清楚[9]。

2.2 临床轮转时间相对不足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转的时间为33个月。虽然学校已经采取提前入学的措施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总的临床轮转时间,但是除了临床轮转,研究生还要进行学位课程的学习、临床科研思维的训练、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及就业等。同时,部分轮转科室的轮转时间仅有1个月,时间过短,研究生很难深入的学习和掌握该专业的专科知识。此外,少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被导师当做学术学位的研究生来培养,重科研轻临床[10]。因此就临床技能训练而言较难完全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2.3 学生角色定位不准

医学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要以学生的身份参加学习,又要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进行实习,但是部分并轨研究生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在临床实习期间,研究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生的不信任,使得研究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落差。在住培期间,由于社会化住培人员享受国家和基地的经费补贴,而并轨研究生除了学校的奖助政策外,没有住培方面的补贴,因此面临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加剧了研究生的心理失衡,进一步导致了研究生的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怨气过重。同时,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对国家政策认识不足,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前准备不充分。

3 思路与对策

3.1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既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护航者,更是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提升的督导者[11-12]。首先,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的建设方针,进一步优化导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13]。加强导师后备力量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导师培训,建立系统的导师培训体系,制定导师培养计划,提高导师专业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其次,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单一导师制”向“导师团队制”转变,组建由相近学科、知识层次、专业特长人员组成的导师团队,负责研究生的具体培养。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导师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学术团队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导师队伍遴选、准入、培训与考核评估机制,从教学、科研、德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客观评价导师的业绩,并将考评成绩与职称晋升衔接,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有效监督检查导师的工作,优化导师队伍,充分调动导师积极性,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3.2 改进培养方式,加强临床指导

各专业或科室成立指导老师组或导师组负责轮转到本科室的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尽可能做到一对一指导。定期召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座谈会,了解研究生在住培轮转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动态考核管理体系级淘汰机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成绩与导师的绩效衔接,并作为研究生评优评先的参考。

3.3 积极强化基地建设

3.3.1 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遴选条件、认定程序和建设管理办法,选配高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指导、制定可操作性的轮转和考核方案,并对带教老师定期培训。同时定期开展住培考核内容的培训,使研究生熟悉考核内容,提高住培结业考核的通过率。

3.3.2 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基地的调研工作,对在培训期间未能严格执行轮转安排、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的基地进行通报,直至取消研究生培养资格。同时,要求住培基地要保证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素质,配备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员,深入临床一线,随时掌握研究生的临床培训轮转、心理活动等情况,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的顺利实施。

3.4 强化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这就要求不仅要有高超的临床诊疗技能、严谨的临床思维,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与教学能力。培训基地应积极开展医患沟通、医事法规、人文素养、应用心理学及医患沟通等方面的讲座,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理、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自觉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规避相应的医疗风险,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临床实践。

3.5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基层研究生党组织建设,探索在各住培基地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住培基层党组织,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发挥党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的建设,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的榜样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环境和氛围。

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规合一”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举措[14],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加强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监管,形成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双规合一”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符合专业学位授予要求和住院医师培训要求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研究生管理人员工作和奋斗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部、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推动下和医教协同的改革背景下,学校逐步建立了适合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岗位胜任力强的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住院医师导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