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优化设计

2019-01-29帆,周萱,周

职教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幼教师资基地

姚 恺 帆,周 玲 萱,周 烁 烁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连云港市蓓蕾幼儿园,江苏 连云港 222006;3.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公共实训基地是指面向社会,为全体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训练、技能鉴定,提高职业能力的公共服务平台。[1]相较高校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来说,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区域性、公益性、开放性与服务性等特征。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公共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幼教机构需要的专业人才,探索建立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对学前教育实践实训范式转变的顺应,符合当前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

一、公共实训基地发展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实训基地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大力加强师资、实验实习基地和教材等基本建设”;“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所具有的条件,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办好生产实习基地。”[2]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明确强化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3]该文件要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学习实践课程并深化文化课程的学习,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相互衔接。[4]该政策的出台,明确提出了“有质量的实习实训”,要求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标志着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进入了成熟阶段。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园、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缺口巨大,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力资源被提上日程。要培养学前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依靠传统的学校课堂式教育是难以达成的,必须在接近工作现场的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工作技能,在实践中融合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最终形成职业能力。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区域性培训平台,能够整合资源,为社会职工、高校学生和其他劳动者提供公益性、高水平、高技能实训服务,为学前教育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必需重视目前基地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水平低、造血功能弱、开放程度低、实训师资短缺等低效能问题。

(一)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效能不高

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缺乏整体规划和规范化的制度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地管理缺乏政策依据,管理水平较低。在建设前,对学前教育需求缺乏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分析,布局和设计不够合理,基地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导致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方式不细致、组织形式较为涣散、教学体系不系统、实训安排的随意性大、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以及幼教机构(企业)介入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虽然会考察实训基地内实训设备的利用率等各项服务数据,但仍然缺乏对实训服务、实训效果的关注。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总体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因而运行绩效较为模糊,不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基地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决策。

(二)实训师资聘任机制不畅,专业人才不足

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能否实施有效性培训,关键在于基地是否拥有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实训师资队伍。然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无论在实训基地,还是高校都是较为匮乏的。探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大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缺乏一线实践的工作经历;而行业企业实习指导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经过教育学等学术训练,缺乏理论传授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另外,由于僵化的用人机制也影响了实训师资队伍的组建,目前学校与幼教机构(幼教企业)之间,高校教师和幼教教师之间很难共享实训资源。没有建立技能型师资队伍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和双向聘任机制,致使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5]工作一线的技能型实训教师,在目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壁垒下,他们的职工身份和高校教师身份之间难以互相承认,人才难以自由流动,导致优秀高技能人才难以引进为基地所用。低师资水平导致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幼教机构员工培训、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和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等需求,制约了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三)实训基地运营造血功能较弱,开放程度低

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营水平不高,其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院校自筹或企业赞助,具有明显的“输血”生存特征。由于没有发挥幼教机构(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致使幼教机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积极性降低,基地建设缺乏行业企业等市场化运营元素。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维护、师资聘任与培训等工作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导致其运行难以为继。从对内开放程度来看,一些高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式,只在实践课程中使用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导致实训基地的闲置率较高;从对外开放程度来看,需要培训的学校或者机构因为基地的开放时段、经费、培训项目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无法共享基地资源,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对外宣传不足造成了实训基地资源的浪费不赀。[6]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阻碍了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正常发展,也能妨碍各利益相关方共建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效果。所以,优化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三、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存在的软硬件不配套、管理水平低、实训师资短缺等问题,需要优化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转提供有效策略。

(一)投入机制:政府投入、高校维管

构建“政府投入、学校维管”的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投入机制,即由地方政府一次性投入建设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维管经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基地建成后由高校负责专门维管。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前,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在基地建设中的统筹功能,对基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局,明确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方向和工作重点。明确政府的主体参与机制,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协同维管”的共管机制,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共享性”。基地建成后由相关高校负责管理,高校以维管方式投入基地建设,每年的管理经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支付。市政府投资建成基地后,定向委托高校维管,高校组建以高校实训指导教师为主体、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参与的维管队伍,保障其正常运行。高校负责设备维护和实训室管理,本着“政府投入、学校维管”的投入机制,成立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劳动局和高校两方有关人员构成),下设管理办公室(成员由政府公共实训指导中心、高校教务处有关人员构成),全面负责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公共实训指导中心下设规划研发科和基地管理科,负责制定社会性培训流程,安排各个实训中心的技能鉴定计划和培训项目等,同时,各实训中心设实训中心主任,负责各个实训中心具体的规章制度制定、日常管理、实训指导、设备维护等工作,对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运作机制:成本分担、无偿服务

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需要构建“成本分担、无偿服务”的运作机制,即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无偿面向社会开放,为幼教机构(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场地,幼教机构(企业)自带师资和耗材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作为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了维持基地的可持续运行,必然需要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虽然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和补贴给予支持,但是仅靠这种供给是不够的,要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构建新的成本分担机制。市域范围内各类有实训需求的幼教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可向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提出预约申请,进入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相关实训与技能鉴定。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实行开放式培训体制,除满足高校自身的校内实训需要外,还将满足市域内各类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级各类有组织的或个人的培训、培养需求。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通过向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预约、签订协议,以自带师资和部分耗材的方式进入实训基地使用训练资源,完成相应的实训、技术开发、培训等工作。

(三)保障机制:政府为主、校企合作

在“政府为主、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基础上,基地可以实现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师资准入、过程管理的师资保障,智能高效、实时预约的服务保障,定期评估、制度约束的质量保障等多种保障。

1.过程管理、师资准入的师资队伍保障。师资准入方面,组织本行业领军人物开展实训师资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通过公共实训指导中心的技能认证,并获得相关聘任资格;师资来源方面,大力引进幼教机构(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实训指导教师聘用证书;师资考核方面,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实训师技能竞赛,结合平时培训学员的反馈以及行业专家参与评选结论开展综合实训技能考核。基地实训过程管理方面,高校实训管理者要按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实训室使用记录等,高校实训维管人员根据记录对实训质量进行分析。

2.智能高效,实时预约的服务保障。建立开放、公开、公平、高效的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实训预约机制。预约申请准入程序包括准入申请、审核批准及签订协议。幼教培训机构(企业)向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提出网络申请开放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与技能鉴定。凡申请进入实训基地的相关单位,需要提供相关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复印件并填写《实训基地准入申请书》。根据最终审核结果,公共实训指导中心向符合准入标准的申请单位发放《实训基地准入通知书》。取得准入资格的申请单位,与公共实训指导中心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获得准入资格并与公共实训指导中心签订实训协议书后,通过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智能化管理平台向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提出预约申请,由基地管理科作出统筹安排。通过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随时预约、随时实训、全天候开放,制定全面、规范、人性化的社会化服务程序,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社会服务水平。

3.制度约束、定期评估的质量保障。在实训协议期满前,公共实训指导中心基地管理科对签订实训协议有效期内的合作单位实训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实训合作单位在协议期满前向公共实训指导中心基地管理科提交《实训自评考核表》,对所开展的实训活动成效进行全面自我评价。公共实训指导中心在收到实训自评考核表后,由基地管理科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该单位所开展实训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形成评估结论,此结论将作为是否续签实训协议的重要依据。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等次,对优秀实训单位并给予奖励。另外,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还应该建立实训资格退出制度,并且制定详细的规定条款。

总之,“政府投入、高校维管”的投入机制,“无偿服务、成本分担”的运作机制,“政府为主、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共同构建了公共性与市场化的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政、校、行、企在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健全以高校为主体、幼教行业企业多元参与的实训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多元化的运行与管理,实现“产、教、学、研、用”开放、协同、联动的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幼教师资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我的基地我的连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