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以常州汽车配件铸造业人才培养为例

2019-01-29束建华

职教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汽车配件常州校企

束建华

(江苏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学部,江苏 常州 21300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而高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企业和社会的人才服务表现的更重要、更直接、更有力,并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修订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新时代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常州为例,常州市是江苏省的教育资源大市,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其培养的人才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常州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常州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汽车配件铸造企业,为常州乃至全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以常州铸造企业用人情况为调查对象,对铸造业人才需进行分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

一、常州汽车配件铸造业的行业人员结构中存在的显性问题

(一)高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够

在对常州地区的汽车配件铸造企业调查中,常州的汽车配件铸造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底部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从企业的发展史看,发展历史小于10年的约占到70%,大部分是中小铸造企业;发展历史大于50年的约占5%,以大型铸造企业为主。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员工来看,80%左右的员工都是从事一线生产的操作工,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核心技术等与世界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行业中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有的中小型企业都没有行业领军人才,产品设计完全依附于大型企业的搞技术人才。人才的短缺导致企业研发机构缺失,研发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制造、轻研究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

(二)人员学习能力不强,新技术信息缺乏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在人员招聘时,入职门槛很低,招进企业就成为普通工人。所谓普通工人,是指技能水平一般、主要从事经常性的熟练劳动的工人,即使劳动能力不高,靠训练也能获得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些工人一般学历不高,学习领悟能力不强,即使掌握了基本技能,大部分工人也不会主动或者没有时间去学习进修,没有与时俱进地去获得新的技术信息。

(三)管理人才缺乏,阻碍企业发展

管理就是如何提高既定的资源投入的使用效率,管理是企业得以有效运行的中心,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才。在对常州地区的汽车配件铸造企业调查中,发现家庭企业约占60%以上,有的地方一个村全是规模较小的家庭企业。其企业管理都缺少秩序性、长期性。管理人员站位不高,不能把控全局,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没有设想,管理人才的短缺导致企业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表现尤为突出,重当前、轻长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汽车配件铸造行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分析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实现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迫切的。其中,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才、产品技术研发人才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作用尤为突出。

(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汽车配件铸造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生产和发展离不开技术人员。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我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连一汽集团这样的技能人才高地高级工比例也才13%,而发达国家高技能工人占比为30%~40%,差距不可谓不大。[1]技术人才的缺乏是铸造业的普遍现象。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的全过程。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团队的整体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这个过程的实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从专业的角度去实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关,为一线的生产做好铺垫。生产一线需要技术人才,杜绝全是“门外汉”从事一线产品生产,提升生产一线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一线的产品质量。

(二)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管理型人才是具有广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人才,是深刻了解人的行为及其人际关系的人才,是具有很强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但了解为什么做,而且能把握行为变换,调动一切积极性去完成为什么做的目标。为实现目标,他们机动灵活、应变能力很强。[2]因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管理团队;反之,管理人才的缺乏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高层人才。这类人才的职能在于,组建管理团队来提升企业的站位,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对外研究市场制定规划,对内掌控企业管理制高点,实现企业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落实。(2)中层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在落实政策、保障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充当着桥梁作用,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及时将一线生产存在的问题汇总上报,做到下情上达。

(三)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所谓的综合型人才,就是既要专业技术过硬,又要懂得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管理和专业技术之间有着很多的交融点,企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弥补管理与专业技术之间的空缺,以实现企业管理与专业技术之间无缝对接,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的研发,稳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企业和高校紧密联系,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切实有效的实施。多年来,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不在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佳。《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要想真正见成效,要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实现企业全过程的监督与参与,以实现“订单式”的培养。

(一)校企联合,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高校制定培养目标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以常州市汽车配件铸造业的人才培养为例,高校必须明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闭门造车,想象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样,企业也要了解所需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技术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这是需要校企之间互联互通,才能实现的共同目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必要性,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是十分了解和熟悉的,可以十分准确地反馈给高校,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详实的材料。另一方面,高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条件,利用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既有利于专业发展,也可以满足于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企业较为完善地了解高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企业让该专业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校企联合明确培养目标,对铸造业人才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

(二)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要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常州地区的高等学校为例,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地区,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时,主要是面向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要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将职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3]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精简理论课程体系。应做到专业基础课程厚实,突出专业性;选修课程精干,突出实用性;严格选定每一门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精。确保该专业做到厚基础、强专业、精方向,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模式,课程设置为模块教学加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确保培养理论课程体系精悍实用。

2.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得以显现,而且要突出企业的作用。实践课程体系是铸造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部分,除了要开设专业操作技术实践课,安排校内外专家教授学术讲座,开放实验室,开展相关学生技能竞赛,还要加强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专业课导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指导,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效果。学校要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双导师要在学生的专业实践、顶岗实习过程中加以指导。紧紧围绕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构建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的参与设计,可以借鉴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KPI),应用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评价系统里来。人才培养质量怎么样,必须到企业去检验。企业参与其中,让学校不再被动,企业提供的评价结果会促进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修正和完善,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切企业的要求。打破原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考核,形成由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组成对学生全方位考评的评价体系。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必须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认识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做到高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专业理论教学在学校,实习实践在企业,让企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融合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保证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就是企业和社会所需的。

(三)注重一专多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的知识社会,这就决定了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较深的专业技能和较宽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行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从用人成本考虑,对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除了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来探讨如何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一专多能,切实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1.围绕一专,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首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有利引导,可以用典型引领、榜样学习、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重视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第一位的,除了教、学好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外,还应该将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融合于其中,不断冲出第一课堂局限,将学科竞赛、科研贯穿于其中,使专业知识专而强。

2.围绕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不断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思维方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为实现自身利益,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经过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开发和创新,再通过企业的营销手段和市场的检验,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高校是教育和培训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科学家等创新人才的主体,拥有较多的科研团队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企业应借助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及地域优势,与其合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拓展空间,这样对企业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研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4]常州汽车配件铸造企业是十分需要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企业研发问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产学研可以使汽车配件铸造企业,扩展自身业技术领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分担研发费用和共担研发风险。学校也在产学研的合作中,检验学生的培养质量,校企联合培养,互补长短,实现双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汽车配件常州校企
常州的早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常见汽车配件质量的鉴别与验收方法分析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浙江盘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汽服云”
——汽车配件维修行业服务云平台
Alliance进军中国汽车配件后市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