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早期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1-29郑娟娟

智慧健康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微创脑出血神经功能

郑娟娟

(山东临沂千佛山分院(临沂金锣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0 引言

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微创手术具有出创伤小、血量少、术后恢可有效增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转归[1]。本次研究对在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中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接收的84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所有患者经脑CT 检查均诊断为脑出血,均行微创手术治疗,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中男女例数比为22:20,平均(56.34±10.13)岁;主要出血部位:脑叶6 例,脑干10 例,丘脑16 例,基底节区10 例;出血量在34-96 mL 之间,平均(46.78±13.52)mL。观察组中男女例数比为24:18,平均(56.48±10.22)岁;主要出血部位:脑叶8 例,脑干12 例,丘脑16例,基底节区6 例;出血量在34-100 mL 之间,平均(47.14±13.63)mL。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比、年龄范围、主要出血部位、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研究,本次研究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受其监督;将合并严重性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者排除,同时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术后发现严重性并发症者。

1.2 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前均实行常规护理,术后给予对照组利尿、脱水、止血、预防并发症、出血指导等传统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早期康复护理、理疗护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早期康复护理: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实施,指导并帮助患者选择康复卧位,以免发生肢体挛缩;指导坐位期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使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效坐位,从而加强其肌力功能;在指导患者锻炼的过程中应保持其姿势的准确性,以免影响恢复。②理疗护理:早上9:00 与下午3:00 对患者实行持续20 min 的穴位按摩,上肢选择天府、曲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及合谷穴,同时辅以肌肉按摩;下肢选取双膝眼、昆仑、足三里等穴,同时辅以兔、血海、梁丘及阳陵泉,再以滚法对肌肉进行按摩,先由护理人员示范,再指导家属进行,注意力度柔和均匀,以患者耐受为宜,避免对其皮肤造成损。③认知行为教育: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以增强其用药依从性;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交流会,强调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讲解锻炼的方法与内容,以增加其康复锻炼知识,从而提高其参与术后护理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自护能力。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观察,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在0-42 分之间,其中0-1 分为正常或近乎正常;1-4分为轻度卒中;4-15 分为中度卒中;15-20 分为中-重度卒中;20-42 分为重度卒中;患者神经受损程度与量表得分呈正相关[2]。以SF-36 简易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8 个维度的36 个条目,每个项目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将量表的内容向患者进行逐条解释,由患者在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分别于入院时与干预后填写调查表。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由t完成检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检验结果P<0.05 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 评分分别为(17.16±3.24)分、(16.78±2.68)分,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为(11.76±2.76)分,对照组为(14.97±2.53)分,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NIHSS 评分显著下降(t=3.22,P=0.006;t=2.13,P=0.04),干预后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较低(t=2.11,P=0.04)。

2.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得分分别为(59.43±5.42)分、(47.81±7.12)分、(39.14±6.03)分、(54.37±6.51)分、(40.32±5.51)分、(50.78±7.41)分、(44.12±6.13)分、(40.36±5.73)分;对照组分别为(59.37±5.52)分、(47.78±7.23)分、(39.62±6.12)分、(54.33±6.73)分、(40.46±5.62)分、(50.81±7.54)分、(44.14±6.26)分、(40.42±5.81)分,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 量表各项目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得分分别为(79.53±6.61)分、(68.57±6.51)分、(56.51±5.83)分、(68.43±5.07)分、(56.31±6.52)分、(68.04±5.78)分、(61.14±6.78)分、(58.63±5.734)分;对照组分别为(70.53±6.32)分、(56.43±5.83)分、(48.74±6.34)分、(60.91±5.42)分、(47.68±6.43)分、(59.43±5.37)分、(53.41±6.243)分、(8.72±5.86)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 量表各项目得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患者一旦发生脑出血,实施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挽救其神经功能,现阶段微创穿刺抽吸手术以其操作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在脑出血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加广泛,但该手术为侵入性操作,仍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术后康复成为患者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4]。相关研究[5]表明,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可塑性,因此在脑出血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未完全坏死神经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微创手术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转归,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微创脑出血神经功能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