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近况
2019-01-29黄玲向军莲李杨
黄玲,向军莲,李杨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有研究显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龄老年人群体[1]。老年人的衰弱问题越来越引起老年医学研究专家的关注,与实际年龄相比,衰弱可以更真实、客观地反映老年人慢性健康问题和医疗护理需求,早期识别衰弱并采取适度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生理储备功能,减少其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2]。
1 老年衰弱的定义
目前衰弱还没有统一的定义,Linda Fried的表型性衰弱学说认为衰弱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特点是由于生理储备功能减弱、多系统失调,使机体对应激和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外界较小的刺激就可能引起临床事件的发生[3]。
2 老年衰弱的评估
衰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早期的衰弱处于健康和功能的维持与缺损的平衡间期,不易被发觉。尽早识别衰弱并及时采取适度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生理储备功能,避免或者延缓衰弱的发展[4],减少其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衰弱评估的工具,总结近年来被大部分文献资料所认可的衰弱评估工具如下:
2.1 衰弱指数(railty index,FI)
该指数是加拿大ROCKWOOD教授等创立的以“健康缺陷累积”学说为根据的衰弱模型,涵盖了包括心理、生理、生活、既往史等70个可能的缺陷指标,衰弱指数采取累及计算的方法,即用存在健康缺陷的数目除以总数目70,根据最终计算得出的数值分为无衰弱(FI ≧0.25)、衰弱前期(0.08<FI<0.25)和衰弱(FI ≤0.08)三类[5]。
2.2 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
该量表是2010年荷兰护理学家Gobbens等在衰弱模型基础之上开发的,量表有三个维度,包括躯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分为15个计分项目,采用二分类计分法,总分5分及以上为衰弱,分数越高表明衰弱程度越严重[6]。
2.3 FRAIL量表
该量表是2008年国际营养和衰老协会(IANA)提出的,主要建立在衰弱表型和衰弱指数的基础上,用于老年衰弱人群的临床筛查。该量表主要包括疲惫、耐力、行走能力、疾病、体重下降5项,每项1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分及以上为衰弱。该量表应用简单快速,可以通过自我报告进行问卷调查,不过其效度还需进一步验证[7]。
2.4 格罗宁根衰弱指数(Groningen frailty Indicato,GFI)
该量表是由荷兰Schuurmans教授等所创,主要用于养老院及独居老人的衰弱状况的自评。量表包括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4个方面,共计15个项目,使用二分类或三分类计分法,总分为0-15分,得分≥4分即被认为衰弱。Peters L L等对其信度进行了多项验证,该量表在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运用广泛,不过缺乏衰弱程度分级,也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8]。
2.5 爱特蒙特衰弱量表((Edmonton Frailty Scale,EFS)
该量表是2006年加拿大Rolfson DB教授等开发的快速筛查量表,主要针对门诊和住院老年患者,量表包括认知能力、总体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功能独立性、社会支持程度、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排尿控制、功能表现10个项目,总分0~17分,0~5分为没有衰弱,6~7分为衰弱前期,8~9分为轻度衰弱,10~11分为中度衰弱,12~17分为重度衰弱。该量表在巴西、土耳其、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运用,并且信度得到了验证[9]。
3 老年衰弱的干预措施
虽然目前暂缺乏治疗衰弱的相关证据,但很多学者根据衰弱的病因、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变化提出了一些可能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早期积极干预衰弱能减缓衰弱的发展甚至可能扭转衰弱,这将会大大减少医疗支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1 合理的运动锻炼
有研究表明:运动锻炼是干预衰弱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肌力、耐力和行走速度,而且其灵活性和自主运动能力也能随之提高,同时使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有研究显示,一周2天进行适量运动也能达到延缓衰弱的效果。
3.2 补充充足的营养
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蛋白质等摄入不足会引起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和血清白蛋白下降,从而造成肌肉质量及功能受损,进而导致病人衰弱。补充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包括必需胺基酸及亮氨酸)、维生素D及抗氧化营养素有机会改善衰弱的症状。但不管是补充维生素D还是蛋白质,目前仍缺乏有力的数据来证实其改善衰弱症状的效果。
3.3 做好慢性病的管理,合理使用药物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总结出,2012年我国慢性病死亡率为533.0/10万,共计约死亡731万。老年人常见多发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糖尿病、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会促进衰弱的发生发展,衰弱的老年人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服药的种类与数量也比较多。为此,我们在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同时还需要合理使用药物,这样不仅能减缓衰弱的发生发展,还能减少医疗的费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伤害。
3.4 减少医疗伤害
随着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医学提供了各种高效的诊断技术,这些诊疗技术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对于衰弱的老年人来说,外界较小的刺激就可能引起负性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我们注意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潜在不安全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此减少对衰弱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
3.5 综合照护
老年专科病房主要以老年病人为主,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提供能使老年人保持身心功能、减缓甚至逆转功能下降的综合护理,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管理尿失禁等老年问题;预防跌倒等[10]。
4 讨论
“健康中国”的思想体系自党的十九大之后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步入老龄化的时代[3],老年人中存在的衰弱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对于老年衰弱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尚没有统一的衰弱定义,衰弱的评估量表多是汉化而来,衰弱的研究人群也主要集中于住院患者及养老院,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将居家老人也纳入研究范围,虽一定的难度,但在此研究基础上才能全面了解我国老年人的衰弱现状,以此制定符合早期筛查我国老年人衰弱程度的量表以及有效缓解我国老年衰弱状况的干预措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这也是当今社会及老年医学研究专家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