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关系理论对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启示

2019-01-29赵晨舒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梅奥师生关系师生

赵晨舒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镇江 212028)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育发展的方向。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研究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1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远程教学、在线课堂等教学方式蓬勃发展。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多元化,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 师生关系机械化

师生关系的机械化是相对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形成的真正互动关系而言的。尽管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会进行互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1]216-223。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另外,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成为家长式权威,师生之间很难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学生的内在需要往往被忽视。

1.2 师生关系疏离化

师生关系的疏离化是指师生相处仅作为教学的必要条件,而非精神层面的交往。导致师生关系疏离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在知识上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完成较多的科研任务,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师生交往中,双方缺少主动沟通的意识[2]。

2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及启示

2.1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20世纪20年代是“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的兴起时期。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年)从著名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Plant)中吸取学术养分,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1924年,在芝加哥西部的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的最初目的是试图探求工作条件与产量的关系。随着这一社会实验的不断深入,梅奥发现经济刺激对刺激工人和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是特别重要,而团队精神则显得非常关键。梅奥通过分析,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3]。

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有3点主张:

首先,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总是存在于某一组织中,并受该集体的影响。组织中的人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更有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的社会和心理欲望[4]325。人总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希望被认同,因此,不能单纯考虑物质、技术条件,而应从社会心理方面思考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方法。

其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情感逻辑为其行为规范[4]327。被管理者有强烈的归属需求,情感驱使他们拥护对其表示出社会关注的组织。

最后,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欲望、提高他们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4]334。被管理者的满意度越高,工作就越有激情,生产效率就越高。

2.2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师生关系的“机械化”“疏离化”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人格。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对教育要素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对高校师生关系进行剖析,有助于优化师生关系。

2.2.1 以人为本,解放思想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有被认可的社会需求。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有被尊重和被激励的渴求。

首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师生人格的平等。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解放思想,摒弃绝对权威的观念,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课堂的时间有限,课后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微信和QQ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学生既可以在群聊中各抒己见,也可以在私聊时保护隐私。教师要想学生所想,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教育的艺术性,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时,教师需审视自我,客观分析,找到改进的方法。

其次,倡导师生间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跨越不敢与教师沟通的障碍,主动实现文化、思想融合[5]。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扮演“经师”的角色,偏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培育,对学生缺乏亲和力。应增加“情”在师生关系中的比重,形成情理交融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频率,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师要善于主动与学生沟通,这样可以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同时,乐于沟通、善于交流的集体氛围也会感染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使他们能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2.2.2 提升素养,完善教学

人际关系理论强调情感驱使(组织归属感)对效益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学有认同感,教师要在育人和教学方面下功夫。

育人方面,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坚决抵制市场经济环境下阻碍高校教育发展的不良因素,合理实现个人价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知识水平,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自我实现[6]。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重新认识育人对象,不断调整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

教学方面,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优质的课堂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既能满足未来职业需求,又能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新路[7]。在教学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断进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最新理念和前沿研究成果,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力和创新意识。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采用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和热点问题深化教材内涵。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采的教师,必将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导师。

3 改善师生关系的举措

3.1 树立与时俱进的师生观

人际关系理论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需要。人有渴望被尊重的社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渴望被尊重、被关爱。保罗·弗莱格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8]他不赞成灌输式教育,提倡对话式教育,认为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真正的对话关系是“以信任为前提,以包容为保证,以共享为本质的对话关系”[8]。师生间真正的对话与交流,即深度对话,必须要在尊重中体现要求,在自由中融入纪律,在温情中渗透威信。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应热爱和尊重学生,同时,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律转化为自律。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及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注意遵循以下原则: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成长性,体现学科课程的差异性。此外,还要重视测评指标的导向性和可测性,使教学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考核结果是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7]。课程考核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尽管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总体而言,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呈现以下趋势:考核内容由重知识转向知识、能力并重。

课程考核内容不能仅以教材理论的再现、机械记忆的知识为主,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为使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对接,教师在课程考核内容设计时,应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实践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考核方式由重终结性考核转向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3.3 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创建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班级规模、班风教风学风等要素[9],这些要素对教学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营造整洁、舒适的物质环境,控制班级人数,促进师生交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管理层应切实考虑教师的需求。要积极改善教师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价值,创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待遇。要有效运用各项激励措施,创造和谐、友善又富有竞争意识的教学、科研环境,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要重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积极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就常见问题在教师群体中展开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网络交流功能的日益强大,应鼓励师生间建立多元化的交流模式,拓宽师生交流互动空间,注重师生交往的广度与深度。

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将高校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更温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欢

梅奥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魔法森林的夜晚
魔法森林的夜晚
梅奥诊所百年传奇
梅奥亚洲医疗中心落户香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