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麻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教育的推进探讨
2019-01-29王维尹红赵平
王维 尹红 赵平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继续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在国际医学界有广泛共识和长期实践,我国部分地区和医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随着我国儿科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科门诊量及手术量不断增加,各大基层医院对儿科麻醉专科医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儿科麻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儿科麻醉专培)也成为了我国开展试点专培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新的医疗改革形势下,新的医疗服务核心理念已不是传统的以“病”为中心,而是在于“以人为本”,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2]。优秀的儿科麻醉医生,不仅应该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体现充分的人文关怀[3]。而现如今,人文教育在儿科麻醉临床工作中的体现一直处于薄弱状态[4]。因此,加强儿科麻醉专培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在儿科麻醉专培中推进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1.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儿科麻醉专培发展新趋势
2017 年7 月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中强调,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5]。2018 年8 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从多方面强调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加强麻醉医师培养,是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内容[6]。不难发现,新时代麻醉学人才不仅要重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更要重视医疗服务,在麻醉医疗工作中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根据我国发布的《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自2019 年1 月起,全国正式成立了包括本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在内的多个首批儿科麻醉专培试点基地,要求在为期2~4 年的专培期间培养一定数额的儿科麻醉专培医师。在以往开展试点工作期间,本院试点基地通过入科理论培训、模拟人训练、临床实践考试等多种方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儿科麻醉专科医师[7]。然而,在儿科麻醉专培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推进却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也是儿科麻醉专培发展的新趋势[8]。
1.2 人文关怀是提高儿科麻醉质量的必要条件
围手术期的患儿往往存在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痛苦等不良心理情绪,加上疾病本身、围术期禁食水、手术室医护人员态度冷漠、术后疼痛等因素对患儿产生的痛苦经历,这些都会使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孩子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对患儿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心理障碍[9]。此外,儿科麻醉并非成人麻醉的缩小版,因小儿各脏器系统发育未完善,小儿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远远高于成人。因此,儿科麻醉专科医师对围术期患儿实施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各地的麻醉医师普遍缺乏,且缺少正规的儿科麻醉亚专科培训基地,导致儿科麻醉专科医师稀缺更为严重。因儿科麻醉存在着风险高、工作强度高、难度大、医患矛盾多等问题,儿科麻醉专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缺乏职业认同度,在繁忙的工作中更无暇关心患儿的心理感受,对患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关爱。优秀的儿科麻醉专科医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爱心,重视麻醉细节,对患儿体现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保障儿科麻醉医疗安全。因此,加强儿科麻醉专培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儿科麻醉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
2 如何加强儿科麻醉专培中的人文教育
首先要从儿科麻醉专培的管理形式和培训方法上进行全面改革,将人文教育科学、有效地融入到儿科麻醉专培体系中。同时要求麻醉科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在临床带教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使麻醉医师从自身学习和外部受教两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推进策略包括设立公共人文课程培训、临床带教融入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纳入考核标准、手术室环境舒适化人性化改造、开展人文关怀公益活动等内容。
2.1 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培训
在儿科麻醉专科培基地提供的公共课程培训中,设计并融入一定比例的医学人文课程。其中包括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医学哲学与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儿科麻醉的风险评估、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等内容[10]。同时,应基于儿科麻醉基础科学研究新进展,不断更新儿科临床知识,指导儿科麻醉新观点与新方法。课堂是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于增进儿科麻醉专科医师的人文知识、提高其职业认同度和人文素养、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其对医疗纠纷和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1]。
另外,在课程培训的形式上,应采用基础理论培训、病例情景再现培训、模拟人训练、人际沟通技巧培训等多模式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医师对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2 临床带教规范化融入人文关怀
要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体系,要求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医疗行为和对待患者的态度必须端正,才能有效地保证指导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中的体现可以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设计细致、合理的培训方案。术前包括:(1)要求指导教师需指导专培医师为择期手术患儿进行术前访视,为患儿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术前麻醉方案;(2)要求专培医师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注意礼仪形象和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如何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对家属进行麻醉科普知识宣教;(3)对于小儿麻醉术前禁食水时间,以往常常要求手术前一天晚饭后即禁食禁饮,如今临床更提倡术前禁水时间可缩短至术前2 小时,如有条件可在术前2 小时之前补充适量的小儿糖电解质[12];(4)在患者术前等候区开设亲子等候区,允许一名家属陪伴患儿直至其被转入手术室。术中包括:(1)注意围麻醉期的无菌操作,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时机;(2)术中积极采用现代化麻醉技术加强对患儿麻醉期监护,提高麻醉的精细化和人体化;(3)依据加速外科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原则,做好个体化围术期液体管理,促进患儿器官功能尽早恢复。术后包括:(1)将小儿术后镇痛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化地实施,以减轻患儿的疼痛,同时还要保障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在苏醒室观察期间要充分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对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采用抱起安抚、陪孩子看书和动画片、给孩子拿玩具等多种方法予以安抚,切忌简单粗暴地用绳子将患儿四肢绑上后便置之不理;(3)做好苏醒室观察期间对患儿的监护和护理工作,耐心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保证患儿苏醒期的安全与舒适;(4)要求对患儿进行常规术后随访,了解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是否存在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并耐心解答家属的问题,以避免因沟通不良导致引发的医疗纠纷;(5)对于术后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引起的医疗矛盾和纠纷,应与患儿家属耐心解释和积极处理,以得到家属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2.3 将人文关怀纳入考核标准
想要有效推进儿科麻醉专培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还要将人文关怀纳入到儿科麻醉专培的考核标准中。比如通过医学人文课程出勤情况、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通过模拟人情景再现等考核儿科麻醉专培医师对体现人文关怀的实施,通过考核指标使专培医师学以致用[13]。
2.4 手术室环境舒适化人性化改造
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是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大多数人眼里,手术室可能是医院中最为陌生和恐怖的地方,很多患者表示在自己被推入手术室中的那一刻,便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恐惧心理。因此这就需要尽可能地为手术室打造舒适化人性化的良好环境,例如:(1)手术室温应调节至22℃~25℃,湿度调至50%~60%,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4];(2)在术前等候区提供亲子读书角、游乐角等休息区,供家长和患儿在等待中娱乐和休息;(3)在手术室的走廊和每个手术间里,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2.5 开展人文关怀公益活动
儿科麻醉专培基地组织专培医师积极开展和参与具有人文关怀的公益性活动,有助于减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隔阂,增进医患感情,对提高专培医师的个人内涵、医德医风、人文素质与沟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15]。开展人文关怀的公益性活动包括:(1)组织专培医师慰问孤儿院儿童,进一步提高专培医师道德情操;(2)组织专培医师在医院、社区、福利院等场所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对有相关疾病的患者给予耐心问诊和细心讲解;(3)在公共场所开展健康宣教,普及儿科麻醉科普知识,对于“全麻药物是否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等热点问题给予耐心讲解,提高专培医师的服务意识和对儿童的关爱。
3 结语
通过以上方式全面改革儿科麻醉专培工作,大力发展和推进儿科麻醉专培工作中的人文教育,势必会在儿科麻醉专培的道路上看到显著的改革效果。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儿科麻醉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应该只局限于对专培医师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还要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儿科麻醉专培中的人文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