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与思考临床医学5+3班主任工作
2019-01-29黄明远张徐莹
黄明远 张徐莹
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加阶段,既往的医学教育体系已难以培养出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1]。面对这种状况,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加强医教协同,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基本建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在5+3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笔者作为本校首届“5+3”班的班主任,直接地和学生们接触,在一线掌握同学们的心理、生活、学习等情况,对将近3 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做了初步探索与思考。
1 思想、生活、家庭环境特点
(1)学生时代性强、情绪容易波动、自我把控能力较差。这一批学生是90 年代末的独生子女,出生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阶段,物质环境优渥,在年幼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中,家长普遍掌控较多;外周环境获取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手机、游戏等诱惑普遍存在[5]。学生情绪很容易波动,难以自我把控。在教师看来很小的问题,容易被学生自我放大成为大问题,诱发负面情绪,个别同学产生心理问题。班中一个女生因为要做一个很小的手术,面临手术、学习矛盾时,心情低落,不愿就医,也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最终通过同学、朋友多方沟通,得以圆满解决。笔者意识到班干部、同学、朋友在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疏导方面帮助非常大,因此主动建立班级互助小组,鼓励同学们互相关心帮助,班主任通过同学间接了解情况,拓展了信息获取渠道,也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目前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休闲时间的把控能力普遍较差,熬夜游戏、不规律饮食、上课迟到等现象普遍存在,且呈现寝室聚集性。针对上述现象,班级打破寝室壁垒,开展寝室文明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文体表现、生活文明等各方面。执行学校的班主任寝室走访制度,与辅导员联系配合,加强学生互相监督管控,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寝室环境卫生是寝室生活内学生自控力的一个显著体现,结合学校寝室文明评比制度,提高学生自控力、自我管理能力。切实做好学生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把控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中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付出,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同学不断教育引导和监督。
(2)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个性突出,环境互动能力弱、集体意识不足。医学生在高考选拔中成绩优异,学习基础好,医科大学相对于其他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高,本校录取分数在浙江省名列前茅;临床医学“5+3”专业学生成绩尤其突出,学习能力强。但这群学生的个性亦是最强的,与环境的互动能力较差,班级交流活跃度不高。和临床医学五年制班级相比,班级整体氛围不够活跃,体现在各类活动开展情况和网络交流中,班级微信群也不活跃。集体意识不足,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关注集体荣誉,参与集体活动的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7]。为班级争优的活动,连啦啦队都拉不到人,宁肯在寝室睡觉也不愿意到现场参加。如今集体协作日益重要,互动能力差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并领导团队。针对此现象,班级创立了公众号,集体维护,通过公众号推送给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认识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增加互动机会;积极动员同学们参加学院的志愿活动,如新青年下乡服务、义诊等互动活动。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不足,如何改善学生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
(3)家庭环境差异大、支撑帮助不足。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多样,父母从事不同行业,其文化程度差别较大、经济条件不同等。家庭给予学生的支撑帮助不足,其中文化程度差异给学生在学医路途中的困惑解决和精神支持的程度不同[8]。不少学生学医的目的是找到工作,淡化了人文与医德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毅力不够、梦想动力不足;工作后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不足,可能难以成为卓越的医生,成长为医学大家。学生家长对医学学习的理解不足,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对其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不足。同学们不理解以后要成为怎样的医生。学医是一个苦行僧一样的旅行,圆满完成这个旅程,需要家庭的帮助与支持。班主任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医生,可以分享切身经验,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协助开展名医名师对话等活动,来培养同学们内心对医学的热爱,鼓励同学们不断追求卓越。
2 学习中的问题
(1)课程多、时间长、压力大,难以适应PBL 教学、考试教学分离等新型教学模式。医学专业课程繁重、记忆内容繁多、学习时间长等专业特点导致医学生学习压力大。临床医学“5+3”专业学生需要面临医学教育改革。本校针对临床医学“5+3”专业实行PBL 教学,连贯疾病从解剖到生理、病理再到治疗、预后的全部过程[9]。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内容多,难以把握重点。以往课堂习惯对单一章节深入讲解,现转变为深入全面讲解一个疾病的所有特点,较为困难。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成为科普式讲解,如面面俱到的满汉全席。学生对课外自主学习模块实践不到位,不够系统。适应PBL 教学的教材尚在完善中,学生难以抓好学习重点。
针对上述情况,召集学生、老师、学院领导,开展座谈会,一一解决学生困惑;安排PBL 规范化教学集体备课,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加强对教学的把控能力;组织专家编写教学大纲,指导教学。临床医学“5+3”专业教材编写迫在眉睫,系统的教材是基层教学的保障,能推动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更多力量支持。
(2)科研、博士衔接的问题。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进步的原动力,不但能拓展医生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深度及广度,也能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里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相关课题[11]。临床医学“5+3”专业学生如何做科研,提高科研能力,面临一定困难。首先,医学课程紧张,科研时间不足;其次,科研条件不够完善,如研究生导师力量、实验室、专门经费支持不足。对此,本校在学生大二开始一一配备临床、科研双导师,进行按期考核,取得一定成效。但制约学生的时间瓶颈始终存在,利用业余时间的科研训练,要达到同样程度硕士研究生的水平有困难。如何提高临床医学“5+3”专业科研能力,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
临床医学“5+3”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衔接,开展博士阶段研究学习。博士人数远少于硕士人数,招收博士生更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硕博连读学生,可以更好保证课题连续性,“5+3”专业学生不占优势。做好顶层设计,衔接博士阶段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3)对未来执业环境、收入的困惑。目前医患关系仍较为紧张,年轻医生经济收入有限,发展平台也影响着学生学习与规划。学习现实医患案例,探讨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持途径,了解协调医患关系中的政策;通过各类医学人文素养课程[12],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医患关系,养成崇高的医学品德。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人文素养提高,医生的工作环境和价值实现平台会更好[13-14]。
3 结语
临床医学5+3 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未来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队伍,面临着繁重的医学基础及临床实践学习,处于社会转型、信息爆炸、复杂的医患关系的环境下;需要面对医学教育改革,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应对学习、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的种种挑战,十分不易。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各方面建设,正确引领、教育与培养非常关键。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用爱心去体贴关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培养;还要抓住班级管理规范性,找准班级工作核心,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不断在工作中调整方式、方法,充实和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