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园本教研”的张力与效能
2019-01-29盐城市幼儿园祁晓霞
盐城市幼儿园 祁晓霞
盐城市幼儿园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品牌示范园。在70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园所的发展,才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园所着眼未来发展,提出了教师成长“四大中心”建设的策略,即干部研训、教师发展、课程开发、教育科研,旨在以“四大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支代表市幼水平的卓越教师团队。实践中,我们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园本教研为切入点,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
我们对“园本教研”的理解,就是改变传统教研的方式方法,基于园所发展的实际,紧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教研为手段,解决园所发展的难题,提升园所进步的质量,并通过多种途径,不为教研而教研,使之融汇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与环节之中。
一、架构“人文型园本教研”的管理生态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管理层面的导向与落实。在园本教研的管理中,我们致力于探索“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以及两者兼容并蓄的管理理念,在严格执行制度基础上,更注重人文关怀,并从中精炼出“三个一”管理策略。
(一)营造一种氛围
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会感到工作的快乐,在教研上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教研环境,以焕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我们一改传统的教研讲座学习的方式,寓园本教研于活动之中,渗透到保教的方方面面。如在我园开展的“感恩有你”活动中,教师们将日常教研中的困惑与反思,以情景表演、演讲等形式展现出来,既形象又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引发教师精神上的共鸣。
(二)引领一种方向
园本教研与教师的知识学养密不可分,为此,我们注重引领教师读书学习、历练修为。《窗边的小豆豆》《儿童的秘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等都曾是教师们的必读书目,每学期我们都会利用“阅读节”组织“读书沙龙”和“好书漂流”活动。例如,在我园青年教师之间,就有这样一本承载着大家不同视角、不同思想的“漂流书”——《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如今,它如一叶扁舟,航行在每一位青年教师之间,每一次停泊都会荡涤起教师新的思维浪花,留下新的感悟印记。大家对书中提到的“梦想”“成长”“奋斗”“事业”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解读,这样的解读不仅是基于对书中文字的理解,更是基于对生活以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使得书中的思想变得丰富、生动和立体。
(三)凝聚一种力量
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我们注重将其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采取一人主备主讲、组内建言献策的方式,在交流互动中达成共识,打造每日精彩。每当有对外参赛活动时,教师们都会达成“我的课,大家上”的共识。在一次次智慧碰撞中,成就了你,也造就了我,更凝聚了积极向上的“团队力量”。今年,我园孙老师参加全市信息化优质课评比,我们没有采取以往的骨干教师团队研课方式,而是在全园范围征集研课“志愿者”,让那些对信息化教育感兴趣的年轻教师也能加入研课的团队,发挥他们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研课过程中,我们一改往常集体讨论形式,而是给团队每位教师黄绿两张卡纸和一个红色小圆片,请大家捕捉教学活动细节,将认为好的设计写在绿色卡纸上,需要改进之处写在黄色卡纸上,将观点统计分类后,每人用自己手中的红色小圆片进行表决,共同梳理出活动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度研讨和改进。在备课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孙老师的活动设计越来越出彩,信心十足地走上赛场并获得了一等奖。近三年来,我园共有17 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一项项成绩,一次次登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个人成就了团队,团队也成就了个人,成就了市幼儿园的不断提高和持续壮大。
二、搭建“实效型园本教研”的专业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中,我们注重平台与载体建设,着力提高园本教研的实际效能。
(一)构筑青蓝结对工程
我们改变“一师一徒”传统结对模式,通过“师徒双向选”“一徒从多师”“一师带多徒”等形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徒双向选”是新老教师分别根据自己能力和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双向选择,既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师带多徒”“一徒从多师”则是通过新入职教师专业教研班、平行教研组、各项技能提升组(弹唱组、舞蹈组、游戏组、环创组)、课题组,等等,由名教师、骨干教师及专业技能出众的教师担任师傅。其他教师则根据自身需要,除了参加集体性的教研外,还可以根据需求和爱好参加各个技能提升组。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既是师傅又是徒弟,大家就是在这样的园本教研平台上互学互助。
(二)采用多元教研模式
教师其实和孩子是一样的,也需要宽松的环境和满足他们兴趣需要的教研活动。因此,我们大胆转变“我说你听”的教研模式,采用“翻版式”“网络式”“体验式”等多元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翻版式”教研:外出教研的教师回园后采用模仿的方法将所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生动的教育案例进行“翻版”辐射,一人学习、集体收益、同步成长;“网络式”教研:组织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或将一些优秀教育资源发布到教师微信群里,大家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验式”教研:如“幼儿进餐指导策略”的研讨活动中,我们邀请教师集体用餐,用餐时不停地催促她们,要求大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用餐完毕,甚至还大声呵斥她们。教师们在沉闷、压抑的氛围中艰难用完餐。餐后,大家纷纷感言,反思自己在幼儿用餐环节的诸多不当言行,这种体验式的教研效果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人心。
(三)创新教研组织形式
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是搞好园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我园以省前瞻性改革项目和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改革教科研形式:一是成立学科教研组。名师团队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学科领域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二是从专人主持到轮流主持。曾经,教研活动均由教学管理人员主持,教师作为参与“观众”。如今,大家轮流主持,依据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决定教研的内容和形式。这种轮流主持的形式有效激活了大家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采用“游戏化”教研形式。将轻松、活泼的游戏形式引入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获得独特的感悟。四是打造姐妹园教研共同体。以科研示范、联盟互动等形式牵手乡镇幼儿园,互学互助,共同提升。改变教科研形式后,我园已有4 个研究项目获得省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顺利跻身省教科研先进单位行列。今年9月,刚刚收到喜讯,我园前瞻性改革项目已成功获批参加第五届全国教博会成果展。
(四)发挥名师领航效能
园本教研必须借助名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借助祁晓霞“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遴选优秀教师走出园门,担任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市新入职教师教研班导师,去新疆、甘肃送教,去乡镇送教,甚至走出国门去支教。去年,我园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张艳云带着全体市幼人的希望和嘱托,远赴印尼支教。在那里,她将我园园本教研中好的做法与印尼教师分享交流,得到了印尼所在学校和负责人的高度评价,让市幼园本教研的文化和精神走出国门,为海外华文教育做出了新贡献。
三、创新“常态型园本教研”的激励机制
园本教研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着眼长远,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管理智慧。因此,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管理激励机制,使之常态化、持久化。
(一)实行“双向选择”聘任制
我们把园本教研引入人事管理,推行“优胜劣汰”的双向选择聘任制。利用小班班组每年重新调整教师的机会,开展差额竞聘上岗活动,符合条件的教师以竞职演讲的形式竞聘班主任,全园教师投票选出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之后,班主任、配班教师、保育教师实行双向选择,进行重新组合,以此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推行新绩效管理
完善园本教研激励机制,在教师中推行重园本、重能力、重实践的新评价机制。坚决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老旧局面,让绩效工资变成激励工资,奖励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每年绩效考核都是我园教师最关注的时刻,大家会自发地将自己的绩效考核成绩与别人对比,找出自己在教研学习、教科研成果方面的差距,努力在下一学年补短赶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不断坚持探索园本教研新路径,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师团队,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