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育人”教育理念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2019-01-29姚国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主体育人

李 桦,姚国建

(蚌埠学院写作研究所,安徽 蚌埠233000)

当前,越来越越多的高校重视开设应用写作课,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是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开设,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但毋庸讳言,尽管老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写出的应用文与老师的期待仍相差甚远。其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的涉及写作本身,有的涉及写作之外,有的完全是缺乏写作责任心所致。为此,我们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习惯于就写作讲写作,没有把握写作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发、相互提升的关系,没有看到写作在重塑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人的胸怀与视野、开发人的写作潜能、磨练写作意志、增强写作责任感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最终导致写作的“人”没有得到整体提升,直接影响了应用写作的教学成效。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写作育人”的教育理念,追求“写作”与“育人”、写作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契合与联动,不断探索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应用写作教学成效。

一、坚持“写作育人”教育理念是培养应用写作人才的根本

应用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应用写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各类创新创业对应用写作人才的需求。但从学生的写作训练、写作实践文本来看问题很多,有的对事物的理解发生较大偏差,有的对国家方针政策缺乏了解,有的写作毫无针对性,有的肆意编造,有的下载拼凑,有的思路混乱,有的概括不当,有的草率行文,有的语病频出,有的结构松散,有的标点随意,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眼于“人”,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考核中都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写作育人”的现代写作教育观。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应用写作人才培养质量,否则无异于舍本求末,事倍功半。

从根本上看,“写作育人”教育理念包括所有的写作,即一切写作行为都能对“人”产生潜在的自我激发、自我发掘、自我激励、自我追求、自我升华和自我重塑作用,都能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提升。而“人”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提升,又反过来转化为一系列有利于写作的精神能量,能极大地促进写作品格、写作能力、写作质量的提升。就应用写作而言,“写作育人”教育理念同样对应用写作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写作行为和写作教育两大层面。

就写作行为来看,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不断开发、不断发现、不断发掘、不断重塑、不断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写作的过程会倒逼着写作者不断向外部世界、内心世界反复求索,不断捕捉新信息,建构与外部世界的新联系,发掘内在潜能,激活创造思维,寻求新思路,重组新表述等,从而不断拓展生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调整心灵建构,提升写作能力。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应用写作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人”这个“写作主体”面向世界、面向生活、面向人生、面向事业、面向内心,广泛吸收新信息,更新观念,更新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素质。因为应用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的写作实践活动,它对作者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外,还应当有很高的政治素养、政策素养、法律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等。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信息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领导意识、群众观念、敬业精神、效率意识等。写作实践表明,凡是综合素养和个人素质不高的作者,在从事应用写作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仅靠学习写作理论、掌握写作技巧就能解决的,而是应在“大写作”“大实践”“写作育人”的观念指导下,在写作中不断建构自己与现实人生的关联,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素质,为从事应用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应用写作的过程有利于对“人”这个“写作主体”进行潜能激活、自我完善和精神重塑。所有的写作都对“写作主体”有明确的要求,应用写作也是如此。因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写作,都能成为“写作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主体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概念,它的核心应该是自觉的、能动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主体,有两条最基本的标准:一是看他能否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一是看他是否能主体地驾驭写作行为。”[1]而“写作主体”的形成,也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完成。因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写作者的灵魂和潜能不断进行激活、发掘、重组和表述的过程,也是将“人”提升为“写作主体”的过程。

从应用写作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要将爱写点东西的“人”培养成有主观能动性、有责任感、有能力从事应用写作的“写作主体”并非易事。和文学写作不同,应用写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写作,它追求的目标是实用和实效。它对“写作主体”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其“主体意识”有时不代表作者本人而是代表机关、单位或部门,如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等;另一方面,其“主体地驾驭写作行为”,不仅是指作者要有从事应用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其写作还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体现领导的决策意图,体现新时代的新观念,能满足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符合应用文写作规范。因此,要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由量变到质变地去推进“人”的潜能开发、自我完善和精神重塑,将“人”培育成真正的“写作主体”,以切实担当起应用写作的重任。

第三,应用写作的过程有利于开发“人”这个“写作主体”应对沟通需求、从业需求的应用性表达能力。这种沟通需求、从业需求,既包括个人需求,也包括单位或部门的需求。例如求职信,就是为应对个人求职需求而写,党政机关公文就是为应对单位工作需求而写。无论哪种写作,都是为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有效沟通。正如余秋雨所言:“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2]从根本上说,应用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建构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其写作过程对“人”产生如下重要影响:

其一,有利于开发“人”与外部世界、与他人主动建构关联、沟通和应对的能力。写作的过程会引领、诱导、激发写作者不断拓宽眼界、敞开心胸、激活思维、改变性格,走出自我封闭和束手无策的阴影,积极主动与外部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有效沟通、妥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有利于促进“人”为适应应用写作的需要自觉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在应用写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为谁而写”“为何而写”,这就要求写作者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角色定位,也就是明确“为谁代言”。要始终围绕写作角色的需要去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思考问题、提炼主旨、妥善运思、准确表达。千万不能脱离角色定位,自作主张,率性而写,其结果必然华而不实,难以为用。写作实践表明,如果长期进行多种应用文体写作,就能有效提升作者根据写作需要自觉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这种转换能力的增强,会反过来大大促进应用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其三,有利于增强“人”这个“写作主体”为应对写作需求而反复求索、追求有效表达的能力。应用写作都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写作任务,是为处理具体事务、解决具体问题而写的。如果写作者缺乏写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综合考察各种写作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严谨、准确、规范的写作表达,那么就有可能因为主观、片面、粗疏、草率甚至语言失当、文本失范导致写作失效。要改变这一点,必须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培养作者多维审视、系统思考、合理应对、严谨决断、有效表达的能力。

此外,“写作育人”还体现在科学的写作教育同样具有“育人”功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应用写作人才培养质量。从认识层面看,写作教育不能局限于就写作讲写作,就写作训练开展写作训练,而是要将“人”的素质提升、潜能激活和精神重塑纳入写作教育全过程,通过“人”这个“写作主体”的不断成长,全面激活人的精神能量和创造潜能,合力提升人的应用写作能力。从实践层面看,就要转变教育理念,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将“写作育人”落实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贯彻“写作育人”教育理念就要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既然写作行为、写作教育都具有“育人”功能,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我们就要思考和探索如何贯彻“写作育人”教育理念,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将“育人”与应用写作教育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以来,以科学、实用、有效的写作教学,强化对“人”的培养、激励、管理和评价,又以“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潜能的激活,形成精神合力,推动写作者自觉追求写作品位、写作质量、写作实效,从而切实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深化“写作育人”的理论认识,切实更新教育理念。从教育理论上看,“写作育人”理念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发现学习理论等,或者说是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人本主义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学习者就会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人本主义另一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动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强调要围绕“人”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等)来实施教育。为此,他将教师定位为“促进者”角色。这些都对写作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如何实施“写作育人”教育理念带来有益的启示。

发现学习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所谓“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3]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的潜能,将学习的过程变成自主成长、自主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发现学习理论和“写作育人”教育理念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建构新联系、寻求新创造的过程,“写作育人”所追求的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发现学习、发现写作的能力。总之,一旦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写作育人”的认知,就有助于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第二,更新教学设计,构建“写作”与“育人”相互契合、相互联动的应用写作教学体系。应用写作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老师必须想办法另辟蹊径,改变教学策略,更新教学设计,寻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调动“人”的能动性,激发“学”“做”“写”的积极性。教学的策略就是课本知识尽量少讲或不讲,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并向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及网上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理解、自主做题,以便节省出课堂讲授知识的时间。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包括对学生需要“做什么”“学什么”“写什么”以及老师“教什么”“如何教”的具体设计,涵盖“育人”与“写作”两个目标的内联与互动。总之,要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课前、课后都要“动”起来,“学”起来,“思”起来,“写”起来,并且是带着新的问题和期待进入课堂学习和交流。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写作育人”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注重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训练题型,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贴近实需写作时感到“犯难”,自己主动要去看书,去查阅资料和范文,去请教老师,去和同学讨论,总之,产生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只有用这种有难度、有问题意识的教学设计,才能引导、激发学生自我尊重的需要,才能驱动学生挑战难度、追求解决问题、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内动力。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特点的认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导演者、教学互动的参与者、教学实训的教练、教学实践的管理者等。其次,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问题讨论法、情境创设法、范文引导法、病文“会诊”法、习作研讨法、比较分析法、实需训练法等。在课后训练、社会实践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写作、实用写作、发现写作、岗位需求写作、项目策划写作、任务驱动写作、参加比赛写作、参与社会实践写作、创新创业需求写作等,力求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内动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第四,搭建多种学习平台,为学生拓展应用写作学习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搭建这类平台的方式很多。例如:建设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站,将课程资源置于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学习写作微信群、QQ群,随时就学习、写作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国内有关高校应用写作精品课程、慕课网站网址,要求学生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国内有关应用写作资源网站地址,包括应用文写作网、《应用写作》杂志网站、中国公文网、中国广告人网、步知申论网等,要求学生在线学习,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各类写作活动、写作竞赛。

第五,加强多元管理,以“人”的提升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没有管理,任何教学目标的设计,甚至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布置的写作任务、安排的写作实践等,都会流于形式,难见成效,或者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以前的教学失误,是重“教”不重“管”,导致学生听课不用心,训练走过场,实践只应付。甚至写新闻、调查报告都不采访,不调查,或下载拼凑,或瞎编乱造。因此,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就要狠抓写作教学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明确网上学习情况检查、作品集质量检查、写作实践情况检查、组织参与写作竞赛、收集写作成果等方面的负责人,构建层层管理、事事有人抓的学习组织。其二,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在开展写作互评互改活动中,教师要加强管理,掌控课堂教学的进度、重点、氛围,以各种随机应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通过不断的释疑解难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获得感和提升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三,加强对写作实训与写作实践的管理。要求每个同学每个学期选择常用文体进行写作,制作一本自写、自编、自印的个人作品集,并以此作为学生平时写作成绩的考核依据。写作实践主要是指在校外实践基地以及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所进行的真实写作或任务写作。这些写作同样规定每个同学要制作一本自写、自编、自印的个人实践作品集,并作为专业实践成绩的考核依据。其四,加强对写作考核的管理。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要想获得学生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就必须将学生学习写作、参与写作活动、开展写作实践等情况与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直接挂钩,以有效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管理要求和考核细则,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态度、网上在线学习情况、参与写作实训和写作活动情况、制作个人作品集及实践作品集情况、参与写作竞赛情况、服务学校和社会的写作情况、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情况、发表作品情况、作品获奖情况等进行分类考核、分项加分。

第六,强化写作实践,探索“写作育人”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机契合。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它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寓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不仅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三阶段”改革目标,还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为此,意见还要求各高校要“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这对深化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写作教学与“写作育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机融合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切实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教改的主要措施,就是强化写作实践,探索“写作育人”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机契合。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其主要做法是:其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创新创业”“专业能力训练”等集中实践的学分和课时比重,要求在多个学期都集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地进行实践并开展应用写作活动。其二,重视校内写作实践基地建设,用来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例如以校报编辑部为实践基地,安排较多同学轮流做校报记者,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新闻采访,为校报撰写新闻等。其三,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就地调查、就地采访、就地做事、就地写作的能力。例如我们带学生去安徽黟县屏山村(新建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学生就地写出了新闻稿、解说词、广告词、演讲稿、调查报告等。以调查报告为例,学生就写出了《黟县布衣文化调查报告》《关于屏山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屏山村绿茶生产及销售状况的调查报告》《衰落的守护女神——吉阳溪污染问题调查》等有特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切实提升了学生自主调查、自主分析、自主写作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其将来从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写作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揭示了写作行为本身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写作能力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又着重强调了科学的写作教育同样能起到优化教育方式、教育路径,促进“写作主体”成长及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而要贯彻落实“写作育人”教育理念,避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就要大力推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这种改革首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从理论层面深化对“写作育人”理念的认识,充分认识“写作”与“育人”之间的密切关联,自觉理解探索“写作育人”与写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机融合的现实需求和教改的重要性,以增强教师投身改革的主动性。同时,要高度重视从实践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写作育人”理念具体落实在应用写作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教学考核、写作实践等环节上。只有这样,应用写作教学才有可能整体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主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