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2019-01-29王志鑫谷松岭
王志鑫,谷松岭
(遵义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高等院校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集结地,高校教师则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月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1]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5 号)(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在高校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在此新形势下,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努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为早日实现中国教育强国之梦夯实基础。
一、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带领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需要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巩固和夯实执政基础。青年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是我党执政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青年教师整体上学历较高、思维灵活、学识深广、创新力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突出,是社会主义青年群体中的重要代表。只有把青年群体中的优秀者——高校青年教师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关心、爱护青年教师,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心声,适当地“压担子”以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从而提升他们的党性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为党的稳固执政输送优秀的青年人才,党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2.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直以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建设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在培养人才之前就需明确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与我党全局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体在人才培养领域,高校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方向要深化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动中。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只有始终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树立稳固、正确的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用积极、正确的三观教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为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重视和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坚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 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众所周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支柱,是高校师资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3]他们的年龄稍长于大学生,两者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等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大学生也愿意向青年教师吐露心声、讨论学术和生活问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道德修养、理想追求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道德、理想和处事方式。青年教师如具有强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积极的进取之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可以激励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若青年教师迷失了自我和方向,其通过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也会把错误、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不仅能促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更为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牢基础。
二、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青年教师政治理想缺失,政治意识较弱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多样性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挑战。[4]总的说来,当前高校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良好,积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实现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但也有少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令人担忧:如缺乏政治理想,对党组织的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和中共党史均缺乏了解,甚至因党组织中出现的个别腐败堕落分子而全盘否定党组织,对是否加入党组织摇摆不定;有的认为入党伴随着枯燥繁琐的会议、大量的文件需学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意识不强,政治鉴别能力低。如有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对西方世界所鼓吹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缺乏了解和鉴别能力,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虚伪的政治学说的内在本质和真实目的,进而不能对这些错误的思想进行有力批驳,反而深受其害。
2. 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
在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上,有些基层党组织依旧遵循落后的党员发展思路:即重视个体忽略群体。缺乏从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角度看待青年教师整体队伍建设问题,认为开展普通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意义不明显,只要做好“拔尖”的青年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入党工作未予以重视,且采取观望和“顺其自然”的消极态度,导致基层党组织对许多青年教师缺乏凝聚力,青年教师也对自己所在部门的基层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当前高校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一定的偏移:即重视学生忽视教师。认为高校党建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在具体的党建实践中,把大量精力都投放在学生身上,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动态调研较少,发展青年教师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5]与大学生培养力度相比,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力度不足,没有足够关注青年教师对其人生价值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缺乏活力。
3. 学校管理弱化,重业务轻政治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高校改革,“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活动中。但许多高校主要还是从教学、科研方面管理教师,对其他方面管理较少且松散。这种差异性导致高校难以全面管理教师,教师对高校的内心认同感降低,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着虚化状态。高校是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业务水平普遍与职务、职称的晋升、学术地位与待遇的提高联系紧密。因而,青年教师普遍把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作为自己追求的首要目标,对于加入党组织等政治事务则考虑较少,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采取业务追求为主、政治发展为辅的策略,有的则为业务发展而放弃政治上的进步。
4. 党员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非常重视把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知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但是,个别高校党组织在发展教师党员工作上过于注重论资排辈、职位高低、工作年限及申请入党时间早晚等因素,导致一些青年教师虽已符合入党条件却因上述原因不能及时加入党组织,一定程度影响了许多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1. 建立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统领地位,这既是高校领导班子应履行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提升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必经之路。高校党委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对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常抓不懈,明晰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制度,构建一套符合规律、精准适用的工作机制,立足于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和青年教师个体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发挥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纳入这些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范畴,最终使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有落实、出效果。
2. 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创新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思想和观念的创新,为做好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客观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组织要充分抓住且利用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和了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动态,善于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党建工作的思想、思路、内容及方式。二是注重实际效果。积极践行“三严三实”,严防形式主义,讲究实效。要深入到青年教师队伍中,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思想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究其思想观念形成的内外因,结合高校及青年教师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为指导,强化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及仁爱之心的教育,提高广大青年教师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三观,自觉、主动地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 坚持政治培养与业务提高相结合
一是把好政策导向。高校在统筹规划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内容、方向及目标时,除了要制定详细且完备的青年教师业务培养计划,还应明确青年教师的政治培养方案。高校在开展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出国(境)进修、业务培训等工作时,既要了解对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更应着重考察其政治素养和实际工作表现。二要健全培养机制。在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完备的青年教师政治素养的长效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入党对象党内外推荐、党员发展公示、预备党员考察、民主监督评议等程序,加强和改进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追踪反馈等制度。三要利用资源优势。要进一步创新党建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思政课、业余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等学习载体,对青年教师党员努力做到教育连续、内容延续、形式多样,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目标性。同时也可借助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手段,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和管理青年教师党员的能力。[6]四要确定平等待遇。要做到高校评优评先标准和待遇均衡,综合高校党员评优评先工作与业务上的评优评先工作,明确规定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与同等级别的优秀工作者享有同样的奖励和待遇。
4. 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是贯彻执行高校党委各项工作的直接推动者。[7]因此,提升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感染力和向心力的着力点在于有效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根据高校各院系教师的基本情况,可考虑以学科或科研团队为基础组建教工党支部,从而更加便利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情况,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展、考察、培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其次,重视党建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要打造一支思想坚定、素质过硬、教学管理能力强且甘愿从事党建工作的高素质党建干部队伍,加大对基层党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再次,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规章制度。基于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和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党员组织生活会为抓手,改进党支部活动方式,务实发展党内民主,以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自觉地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5.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所在。[8]高校青年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力量。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中国梦”和“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青年教师的内心,重视时事政治教育,拓宽青年教师的理论视野,从而进一步改善师德师风。二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高校要提前谋划工作,严格规范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内容,把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习践行师德规范引入其中。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对于师德表率者要鼓励、支持和表扬;对师德失范者要严厉批评,及时处分,绝不纵容。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承担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神圣职责,自发地提高学术道德素养,养成优良师风,遵循学术研究、课堂讲授的原则,宁静致远,专心育人,实干兴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