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普遍语用学角度谈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

2019-01-29李华琴杨司桂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言说言语

李华琴,杨司桂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以及信息咨询服务,而图书管理人员在此服务功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践行着图书馆人“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职责。然而,由于传统思维以及地缘关系的原因,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么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少,馆员的持续教育环节缺失,要么责任心不强或集体意识不高,等等[1],致使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欠缺、沟通能力较差、言语表达不妥,等。那么,我们对此问题作何认识?又该如何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普遍语用学的视角加以阐释,旨在刷新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认识,亦为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提供新的思路。

二、普遍语用学简介

普遍语用学是一种以相互理解为基石的交往行为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在其《交往与社会进化》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批判理论的再次建构。哈贝马斯指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批判理论存有缺陷,例如,批判理论对待从社会科学和分析哲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思想不是很认真;批判理论没有对经验的剖析做出太多贡献;批判理论没有对其独特的性质作出考虑,等等,不一而足[2]。此外,由于陷入意识哲学的传统,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一直在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之间左右摇摆、漂浮不定,困于批判的进退维谷之中,于是乎,该学派不得不摒弃早期的理论活动宗旨,而把批判活动镶嵌在理论范围之内。职是之故,哈贝马斯认为,若要走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困境,就得另辟蹊径。而后,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西方哲学界发生了“语言性转向”,使哈贝马斯看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宗旨走出困境的希望,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在基于语言之中的相互理解之交往行为之中,换言之,“语言理解事业”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模式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其理由是:语言是社会进化到文化阶段上所需理解的特殊媒介物[3]。由此可见,哈贝马斯尝试从语言这一视角使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走出困境,继而产生了他的“普遍语用学”这一理论体系。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是建构在美国的实用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以及英美分析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包含四大要素:“言语双重结构”“四类言语行为”“三个要求”以及“三个世界”。“言语双重结构”指的是所有的言语行为都隐含着“以言表意”和“以言行事”这一“双重结构”,具体而言,“双重结构”的意思是就交往这一维度而言,“以言表意”指的是“信息传递”承载着“内容交往”这一功能;而“以言行事”则依照着内容行事,执行着“角色交往”的功能;此外,“以言表意”在很大程度上还发挥着以谓语动词的形式理解世界意义的作用(即陈述事实情况),而“以言行事”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构建人际关系的作用。在这种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中,“以言行事”起着支配作用,而“以言表意”则处于依赖性地位。接着,哈贝马斯又从社会行为的视角把言语行为划分为四类:即交往性的言语活动、断言性言语活动、表达式的言语活动以及规范调节性言语活动,并强调:任何一种言语行为要取得成功,需满足四个基本的有效性要求[3]:可领会性要求(即言说者所说的句子要符合语法,且能使说者与听者之间相互理解),真实性要求(即言说者表达出来的某种东西既可以理解,也是客观事实存在的),真诚性要求(具体而言,指的是言说者的言说行为必须真诚,且能表达自己的意向,同时能取得听者的信任)以及正确性要求(即言说者所表述的话语必须符合普遍认可的规范,且能够使听者接受,从而使两者达成共识)。从某种程度而言,可领会性非严格意义上之要求,仅为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职是之故,哈贝马斯后来把这“四个要求”概括为三个要求——“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之核心内容,人们习惯性地把哈贝马斯的这三原则称为“语用三原则”。除此之外,哈贝马斯后来借用并改造了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为普遍语用学之重要构件,该理论对“现实领域”之范畴进行了划分,与前面提到的“三个要求”(即“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相对应:第一,客观世界与真实性相对应,即主张所说话语要遵守客观事实,要至少在潜在的意义上具有真理性或真实性;第二,社会世界与正确性相适应,具体而言,所说的话要与社会规范之正确性相参照;第三,主观世界(或曰个人的内部世界)与真诚性相适应,即所说话语要与自己的心情与意向相契合,不要虚情假意或说假话[4]。然而,这“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关,而是凭藉语言这一媒介相互关联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这一维度对之进行说明。言语双重结构中的“以言表意”,指的是用言语符号对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及事态进行表征,且直指现实世界;而“以言行事”为言说主体的意向性之具体外在化体现,而意向性则为主观意图性之内容,换言之,指的是言说主体主观世界之外观化;除此之外,“以言行事”还指把言说者承载着其意向性的言语形式向其交往对象进行引入,且尽量使用常见的言说形式,即,该言说形式应与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社会交际规范相适应。这样,言语行为与“三个世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

三、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要求

从上文的论述可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的学科目标为“确定并重建关于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即确立“交往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以促成主体间的相互理解”[5]。简言之,普遍语用学是一门以建立主体间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旨归的哲学理论体系,该理论成果既是哈贝马斯的整个交往行为理论之核心,亦是理解哈贝马斯整个交往行为理论的一把钥匙。不仅如此,该理论成果还让给我们对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产生新的认识,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根据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任何语言行为都隐含着“以言表意”和“以言行事”,分别起着理解世界意义的作用(即陈述事实情况)以及发挥着构建人际关系的作用。这样,图书管理人员的言谈不能信口开河,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时的语境从自己的大脑“语料库”中选出恰当的表达,与读者进行适当的交流而构建良好、和谐的交往关系。由此,图书管理人员平时就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闲暇之时多看一下相关的杂志或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敏锐性,例如,图书管理人员可以看看《读者》《演讲与口才》等等刊物,不一而足。

第二,普遍语用学的第一条要求为真实性要求,即言说者表达出来的某种东西是可以理解,也是客观事实存在的。这对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启示。客观事实存在指的是在意识之外、在时间和空间中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对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就是对读者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说假话、大话或套话;要实事求是地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借阅服务项目。而做好这些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熟悉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档案学以及文献学等业务知识。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心理学、管理学、外语、计算机等[6]。这样,图书管理人员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定期地接受短期或较长期的继续教育,甚至进行1至2年或更长时期的业务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三,普遍语用学中第二大要求是真诚性原则,具体为:言说者的言说行为必须真诚,而且能够陈述自己的意向而取得听者的信任。真诚大体上指的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普遍语用学认为,要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真诚实意”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情感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大的启迪。为了与读者建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态度诚恳,可通过肢体语言,即通过眼神、表情、姿态、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自己的真情实意表现出来,换言之,图书管理人员要“尽量将情感融入到工作中去,关怀体贴读者,博爱读者,理解读者,感化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7]简言之,要给他们真诚的帮助以及春天般的温暖。

第四,普遍语用学的第三条要求,即“正确性”要求,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养提高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正确性”指的是言说者所说的句子得符合语法,以及被语言使用者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使听者能够接受,从而使交往双方在公认的规范背景下能够取得共识、达成一致。这个要求的核心内容就是“符合语法”“符合社会规范”以及“互相理解”。这样,要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能互相理解,建构起良好且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人员的语言表达就要符合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尽量避免言语不完整、句子成分冗赘、句式杂糅、前言不搭后语、句式歧义等错误;还要使用社会公认的或本行业的用语规范,多用“请”“你好”等礼貌用语,并尽量使用读者熟悉的专业术语与读者进行沟通。为此,图书管理人员在空暇之时应多读读能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书籍或杂志,如《汉语语法新解》《格言》《说话心理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说话的艺术》《为什么你说话别人不爱听》《咬文嚼字》等。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自身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定位和认识,并进行有效的提升。笔者认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中的核心理论成果赋予新时期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新的认识,还为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撰写仅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为后继的相关研究作一个铺垫。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言说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牺牲内向化的多维度解析——基于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解读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