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口语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以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为例

2019-01-29万光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通话表达能力口语

万光明,刘 燕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文字轻口语”的现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一些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面貌堪忧。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各高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普通话口语与训练”是开设时间较早、范围较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多数学校将这门课程定位于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辅助性课程,没有把它同提升学生口语语用能力、素质结合起来。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反馈都存在较大差异。[2]

为了更好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语用表达能力和素质,我们以许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课改对象,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改进,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程简介

“普通话口语与训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限定性选修课,是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说好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门实践课程。[3]普通话口语训练课应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和语用素质为教学目的。

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通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及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规范地讲好标准的普通话,能够较熟练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大二大三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做铺垫,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将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语用能力提升”两大模块。“理论知识”部分着重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和播音发声训练;“语用能力提升”部分从朗读技巧训练和即兴口语表达训练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口语语用能力和素质,同时把学说话和学做人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既有专业文化素质又有社交心理素质的有用之材。

1.普通话语音训练

由于许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农村家庭,接触普通话的时间短,受方言影响比较大,普通话语音水平普遍较底,所以课程安排首先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语音训练。

普通话语音训练主要包括:声母训练、韵母训练、声调训练、语流音变训练。通过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四字成语、绕口令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训练。这一环节主要是纠正学生不准确、不规范的发音,让大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同时建立语音档案,针对个体不同特点选择针对性内容进行训练。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想要完全改正错误的发音方式还需要课下大量的训练和练习,我们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助教等平台,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推介宣传,引进学生互评机制,督促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并对学生进行跟踪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四字成语的训练重复性大、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强,绕口令训练特别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自己,有的同学唇舌绕不过来大家就会哈哈大笑,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反复训练,争相回答问题,复杂的绕口令练习好了,简单的词语表达也更清晰了。

2.播音发声训练

许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师范类,就业培养方向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而如今很多中小学教师课时多,老师上完一节课后就会感到嗓子疲劳,甚至出现嗓子沙哑说不出话的情况,这些都是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造成的。课程安排第二部分就是播音发声训练。

播音发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播音发声训练主要包括:呼吸控制训练、口腔控制训练、喉部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这一阶段授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发声,通过吐字归音、放松喉部、加强口腔共鸣的方式,达到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效果,对自己的声音进行“美化”。在呼吸控制中采取强控制、弱控制、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等方式进行训练。口腔控制采取唇、舌力量的训练。通过一系列发声训练,不仅可以让声音变得悦耳动听,而且可以保护嗓子,传递信息的效率也更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3.朗读技巧训练

朗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化,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4]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强化普通话语感,增加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技巧训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求比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要求低一些,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稿件的基础上把握好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外部技巧。

由于课时有限,针对此部分内容,我们采用课上布置朗读稿件,课下进行录音,回课听录音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周评选一个“朗诵之星”,朗诵作品在微信公众号推出。

4.即兴口语表达训练

即兴口语表达训练主要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用素质、心理素质能力。让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鼓励学生能够落落大方地站在台前讲话。我们同样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用游戏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五个词语设置为一组话题,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即兴说话两分钟,在即兴说话的两分钟内要将给定的五个词语串联在其中。方法二,你来比划我来猜。给定一组词语,两人一组搭档完成,一分钟内看哪一组能够完成得更多。一个学生背对PPT,另一位同学要通过语言描述让搭档猜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活跃课程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5.语用能力提升训练

针对本科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表达能力,还应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包含言语表达、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谈说之术等多方面。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普通话水平很高,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却很差,沟通能力较弱,说话不易被别人接受,常常遭到周围人的误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程训练的同时加入了情商训练的内容,选取常见话题,模拟劝说、买卖、辩论、请求等生活场景,和学生一起总结有效的技巧规律,提高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也是合作式教学法的展现形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共同进行探讨、补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善于从他人角度获得灵感、获取有益知识,促进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思结合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5]

在讲授理论课程之余,我们还会给学生讲授一些人际沟通、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技巧,例如该如何介绍自己、如何着装,以及仪表仪态等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不仅学习一门课程,掌握一项基本技能,更锻炼心理素质,提升各方面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学效果反馈

课程期末以“录制视频”作为考试形式,视频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和普通话口语展示两部分,普通话口语展示部分由学生自选内容,可以是诗歌朗诵、影视配音、诵读文章、模拟主持等多种形式。

通过学生期末上交的视频可以看出,视频是通过精心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大多数同学有策划、有思考、有内容。视频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反馈说:“通过一学期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的学习,我终于敢上台演讲了……”“我终于克服了胆小的心理……”“感觉这才是属于我们学生的真正的课堂……”“普通话口语与训练,培养了我的思维,提升了我社交能力……”

普通话口语与训练课程改革不仅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还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学会放大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知识目标,而且很好地实现了能力目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用素质,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的,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转变为深层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积极学习,解决了传统课堂文化的一些弊端,是课堂文化的深度变革,对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6]

四、结语

此次课程改革是以知识教学为平台、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导向的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层次是递进关系,也是依托关系、相辅相成关系。知识是理论的,能力是实践的,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反过来素质的升华又会提高知识和能力。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划分教学层次,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际信心与追求和谐发展的健康心理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语言运用的需要。

课程改革后,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并且社会收益大,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深远意义。然而,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尤其在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师更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去粗取精、辨伪存真,努力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普通话表达能力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酒中的口语诗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口语对对碰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