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的欧美国家传播

2019-01-29朱孝成

中国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欧美国家文心雕龙文论

□文│朱孝成

《文心雕龙》在唐朝时就被新罗、日本留学生带到域外,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域外传播史。由于受到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心雕龙》在东亚的传播比较容易,影响也较大,而其在欧美国家的译介则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故而在这些国家产生的影响也有限。

国内学界对《文心雕龙》在域外传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从微观角度着眼,评价译本的好坏,探索翻译的策略,如李明滨、李林波、陈蜀玉等学者的研究。另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展开,梳理《文心雕龙》在域外的译介和研究状况,如王晓平、金官洙、钟明国、林其锬、戴文静等学者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没有从整体上讨论如何解决《文心雕龙》在对外传播时面临的困难。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文心雕龙》在域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传播面临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国家的中国学研究渐成热门。其中,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占有重要地位。欧美汉学家一方面用西方的理论来进行阐释,同时他们也绕不过中国传统诗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评价和分析,因此也关注中国传统文论。但由于欧美学界译介的中国古代文论不多,他们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也还有待深化,所以包括《文心雕龙》在内的中国古代文论并没有受到他们足够的重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当然,《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影响不大,也与其自身特征有关。刘勰(约465年—约520年)是南朝刘宋时人,《文心雕龙》考察的是此前的中国文学,采用的是骈文文体和中国古代独有的一套文论批评话语,所以欧美学者理解和接受起来相当困难。《文心雕龙》落选《诺顿理论与批评选》就是因为大多数编委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由于历史、文化、思想和写法的特点,其概念、名称、术语、观点以及用典等,即使加以详细的注释,西方读者也未必能理解。而且古代文论偏重感悟式评点,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思想,但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持续的探讨,不合诺顿文选的编辑方针。

仔细分析《诺顿理论与批评选》编委们的观点,即可总结出《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一,《文心雕龙》翻译的难度很大,这一点编委们虽未明说,但从上面这段话中也能感受出来。其二,《文心雕龙》的“概念、名称、术语、观点以及用典”,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其三,编委们对《文心雕龙》的认识和评价不够到位,认为古代文论偏重感悟式评点,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思想,但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持续的探讨。这一看法能否成立暂且不论,仅就《文心雕龙》而言,这一评价并不合适。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还是与《文心雕龙》翻译和理解的难度有关。

二、促进《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传播的策略

弄清了《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可以顺势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了,针对上述三个问题依次论述如下。

1.采用多种方式推动《文心雕龙》外译

要把《文心雕龙》翻译成欧美国家的语言难度极大。很多学者也已经讨论过现有外文译本的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这些都有其学术价值。但是要翻译好《文心雕龙》这样的著作,仅仅局限于讨论这一部书甚至书中具体篇章、概念、术语的翻译方法很可能还不够,我们需要将视野扩大到整个汉籍外译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从中借鉴优秀的翻译成果和成功的翻译经验。笔者以为,下面的三种方式值得尝试。

首先,借鉴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杜诗初阶》(A Little Primer of Tu Fu)中的翻译方法。杜甫的诗歌由于用典繁复,在翻译成外语时也很困难。霍克斯此书在翻译杜甫诗歌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列出中文,然后注音解释,说明有关背景材料和不同诗体的诗律特点,最后以散文译出全诗意思。由于充分考虑了英语读者接受杜甫诗歌的难度,霍克斯的翻译很成功,此书甚至成为英语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汉语的入门书。《文心雕龙》与杜诗有区别,但在翻译成外语时,面临的很多问题是相通或相似的。所以霍克斯的翻译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次,采用中外学者合作的方式来翻译。在汉籍外译史上,理雅各(James Legge)与王韬合作翻译的《中国经典》至今仍然是典范译本。王韬为了协助理雅各翻译,先后编撰《皇清经解勘记》《毛诗集释》《春秋左氏传集释》 《周易注释》 《礼记集释》等书。他们二人长时间合作翻译,这在汉籍外译史上是很少见的。这样的翻译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学者熟悉汉籍之长,以保证汉籍文意的准确传达,又能够尽量发挥译者的母语优势,使译文通顺贴切。就其本身而言,《文心雕龙》和《四书》《五经》自是有很多不同,但是在将其翻译成外语时,都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所以理雅各与王韬合作翻译的方式也值得《文心雕龙》外译时借鉴。

最后,将现有的《文心雕龙》外语译本汇辑到一起,将同一原文对应的多种译文列在一处,如果可能,还可以对各种不同译文加以分析以见其优劣,在吸取各种译文之长的基础上形成更优的译文。虽然欧美国家现有的《文心雕龙》全译本还不多,但是散篇的翻译依然比较可观。中国也有些学者将《文心雕龙》翻译成了外语。每种译本各有优缺点,但是将其汇为一册,互相对照,会有利于欧美读者比较和参考,进而促进《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

2.促进欧美学者对《文心雕龙》的理解和研究

《诺顿理论与批评选》编委们指出中国古代文论,由于历史、文化、思想和写法的特点,其概念、名称、术语、观点以及用典等,即使加以详细的注释,西方读者也未必能理解。这的确是包括《文心雕龙》在内的中国古代文论在欧美国家传播过程中遭遇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提供翻译准确、注释详细的《文心雕龙》译注本外,还需要将中国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以及《文心雕龙》评论的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和传播出去,同时充分利用日本等国学者翻译和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创造机会促进中外《文心雕龙》研究者开展深入交流。这样才能为欧美读者理解和接受《文心雕龙》提供足够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文本基础。

首先,中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阐释成果,形成了专门的“龙学”。近百年来,中国的《文心雕龙》研究大家辈出,集大成的注释成果也有多种。举其要者而言,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等书,均已成为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学习和研究《文心雕龙》的必备参考书。如果仅仅是将《文心雕龙》的原文翻译成欧美语言却不了解这些研究成果,那么《文心雕龙》要想在欧美国家传播势必会由于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而十分困难。另外,《文心雕龙》评论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如果欧美读者对这些作品缺乏了解,也会阻碍他们理解《文心雕龙》。所以,为了配合《文心雕龙》的传播,还需要将《文选》、刘永济辑的《文心雕龙征引文录》等书一并翻译出去,这样才能为欧美读者学习和研究《文心雕龙》提供足够的文学文本。

其次,与欧美读者不容易接受《文心雕龙》不同,日本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和翻译《文心雕龙》,他们在这方面有大量成果。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出现了兴膳宏译本(1968)、目加田诚译本(1974)和户田浩晓译本(1974、1977)三种全译本。20世纪80年代后,兴膳宏、甲斐胜二和户田浩晓等学者对《文心雕龙》里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推动《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传播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译本和研究成果。一方面,这些译本的优劣可以为今后的《文心雕龙》外译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欧美的汉学家多半能够阅读日文文献,这些日语译本和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欧美学者研习《文心雕龙》的参考。

最后,要创造机会促进中外《文心雕龙》研究者开展深入交流。不得不承认,即使做到了上述两点,《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也很难顺风顺水,这主要是因为这部书的丰富内容和理解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一方面请国内对《文心雕龙》研究有素的学者主动到欧美国家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讲学,将中国的《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以及当代学者本人的研究系统地传播到这些国家;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欧美国家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到中国访学,为这些学者提供宽裕的科研条件,使他们能够在中国学习和接触更多的《文心雕龙》注释和研究成果,提升他们对《文心雕龙》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另外,还可以开展形式不拘、规模不等的由多国学者共同参加和研讨的《文心雕龙》翻译工作坊。在中外学者充分讨论和深入交流中促进《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

3.开展比较研究,运用《文心雕龙》阐释欧美作品

《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受到欧美学者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水平和认识程度的影响,这一点上文已经论及。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先来简略概述一下欧美学者对《文心雕龙》的研究。

在欧美学者中,斯特拉斯堡大学毕茉莉(Marie Bizais)考察了《文心雕龙》的身体诗学。海德堡大学梅道芬(Ulrike Middendorf)以《乐府》篇为例考察了《文心雕龙》事类的审美效果和修辞效果。美国学者杜克义(Ferenc Tokei)的专著《中国三至六世纪文体论:刘勰的诗歌文体论》对《文心雕龙》中的诗歌类型史进行了考察。华盛顿大学季博斯(D.A. Gibbs)用艾布拉姆斯的理论研究《文心雕龙》。彼德·怀(Way Peter B)以《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为题完成了一部博士论文。加州大学艾郎诺(Ronald Egan)考察了《神思》篇。普林斯顿大学的浦安迪(Andrew H. Plaks)对《丽辞》篇进行话语分析。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考察了《通变》篇。科罗拉多大学的李安琪(Antje Richter)研究了《序志》《书记》篇等。

毋庸讳言,上述对欧美学者《文心雕龙》研究成果的梳理并不十分完备,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与中国的《文心雕龙》研究相比,欧美学者的研究在广度上还很不够。不少欧美学者仅是研究了《文心雕龙》里的某些篇章,这对理解具体篇章和概念术语当然有帮助,但却不能完整呈现《文心雕龙》整体上的体系性和严密性,所以《诺顿理论与批评选》的编委们才会误以为《文心雕龙》也是偏重感悟式评点,虽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思想,但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持续的探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对《文心雕龙》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详细的注释、促进中外学者的深入交流之外,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积极推动《文心雕龙》和西方文论的比较研究。上文已经提及,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季博斯用艾布拉姆斯的理论研究《文心雕龙》,彼德·怀则对《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诗学》进行了比较。但此类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进行此类比较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在比较中发现《文心雕龙》和西方文论各自的特点,深化对它们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传播策略上的考量。在欧美读者还没有充分接受《文心雕龙》的时候,采用比较的方式将《文心雕龙》和西方文论并置在一起,有助于欧美读者通过他们熟悉的西方文论来理解和认识《文心雕龙》。当然,这么操作还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当下来说仍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办法。所以我们要促进中外学者在《文心雕龙》与西方文论的比较方面展开更多的研究。

其次,主动运用《文心雕龙》里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欧美文学作品,以具体的阐释实例来展示《文心雕龙》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充分发挥出《文心雕龙》的理论潜力,同时也使欧美学者认识到《文心雕龙》并不是“感悟式评点”,也不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探讨”,而且还可以对欧美的文学作品展开有效的分析和解释。在这一方面,黄维梁教授的一些论文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他在《〈文心雕龙〉“六观”说和文学作品的评析——兼谈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让雕龙成为飞龙——〈文心雕龙〉理论“用于今”“用于洋”举隅》等论文中对《文心雕龙》的“六观”说(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进行了再阐释,并用《文心雕龙》的神思、丽辞、比兴、附会等理论来评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此类的尝试虽然还不太多,但是却代表了一个我们可以着力的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学者一直在用西方的文论来阐释中国文学作品,这其中的利弊得失我们姑且不论,却很少用中国的批评方法来研讨欧美文学作品。实则《文心雕龙》中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适用性,在这一方面值得展开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足够的学术实践让欧美学者意识到《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他们的汉学家研究的对象,还是他们批评和阐释自己的文学作品的有效工具,那么才有可能转变他们对《文心雕龙》的误解,也才能真正促进《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心雕龙》在欧美国家的传播面临着翻译困难、不易被理解和接受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译注本,需要促进中外《文心雕龙》研究者互动交流,同时也需要让《文心雕龙》在阐释欧美文学作品方面展现其理论解释力。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文心雕龙》域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欧美国家文心雕龙文论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欧美国家物流大通道的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尺素忆事:塞林格与海明威
从文论医评《内经》
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