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中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9-01-29张宁孙艳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理学中药

张宁 孙艳妮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和纽带,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1-2],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药学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西北大学作为陕西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于1999年设立中药学专业,隶属生命科学学院,立足生物学和化学科学,结合综合性大学人文知识底蕴,培养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中药学人才。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以生物学和化学教学内容相对突出,中医药基础相对薄弱。在此学术环境下,《药理学》课程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在多年《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结合我校客观实际,不断探索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1 西北大学中药学专业学生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药理学》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涵盖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等诸多医学学科,及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等药学学科的内容。药理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药理学知识都以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基础,同时又紧密联系后期的临床医学课程。药理学涉及到的基础医学知识比较多,涵盖知识面宽。然而,我校中药学是在综合性大学里开设的专业,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是中药学相关课程,而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医学课程并未开设,这就导致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较药学学科内容比相对较为薄弱,临床医学知识缺乏,背景知识陌生,给《药理学》课程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花大量的时间来介绍许多相关医学知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融合相关基础知识又把《药理学》内容传授是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药理学课程知识点多 内容抽象 学生难掌握 《药理学》是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通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药物的分类及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理学》涵盖医学学科知识与药学学科知识,知识面宽,而且随着药物创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对疾病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治疗靶点的发现,更多新型药物的出现,使得本学科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很快。课程涉及面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医学背景知识薄弱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其知识体系庞杂,不同内容、章节之间彼此联系不多,难于凝练,又与多学科交叉,知识点多,学生难于掌握。

1.3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在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全部丢到脑后,而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如何改变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作者多年不断探索并在授课过程中试图解决的问题。

1.4 西北大学中药学专业尚未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 《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其他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是《药理学》课程的延伸,药理学为其提供基础。然而,西北大学现有的本科培养方案尚未开设本门课程,只有研究生开设该门课程。部分学生考外校研究生,有时会涉及中药药理学的内容,学生时而感到茫然,而西北大学学习药理学也是为了解决中药的某些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将中药药理学理念引入《药理学》课程,教会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思考、解决中药问题,也是授课过程中努力尝试的内容之一。

2 教学体会与改革措施

在药理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维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改革。

2.1 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科学素质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悬念、期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提起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继续探寻下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介绍镇痛药吗啡时,先联系鸦片战争,同学们自然想到它的成瘾性,提出吗啡为什么可以成瘾,再联系局麻药可以让痛觉以及其它感觉消失,而吗啡却只是让痛觉消失,其它感觉不消失,这是为什么?在介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出春晚节目千手观音中大多数聋人致聋原因是因这类药物[3]。

在授课过程中适当介绍药物的发现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科研态度。药物最早来源于人类的生活经验及生产实践,每一种药物的发现过程都不平凡,有的饱含了曲折艰辛,有的则充满着意外惊喜。如弗莱明以科学家特有的思维和习惯在不经意中偶然发现了抗菌药物的鼻祖青霉素G,杜马克发现了磺胺类药物开始了化学治疗时代,而目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阳痿专用药物伟哥(万艾可),最初却是科研人员计划用来治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无奈效果差强人意,却意外发现对性功能障碍有良好的作用。适当地讲述药物的发明史,揭示科学背后所凝结的历史、方法、精神,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科研态度。

2.2 改革教学内容 适合专业特点 药理学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应用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知识研究药理作用及规律,是联系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药物的分类及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而我们中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薄弱,因此作者在授课过程中需花大部分时间介绍背景知识,而这些又是理解药物作用、作用机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有限的课时,我们学生将来不从事临床等医学工作,而是从事药学领域的工作与科学研究,因此在不脱离教学大纲范围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将授课重点放在代表药物的作用,尤其是药物的作用机理,而对于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应用作为了解内容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决定了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而且是理解文献,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

适当引入中药内容,渗透中药药理学内涵。如介绍麻黄碱时,联系中药麻黄的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介绍硫酸镁时,联系中药芒硝的功效;介绍抗疟药,联系中药青蒿等。这种方法不但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引导学生对中药起效物质基础、作用、作用机理加以了解,教会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思考、解决中药问题。

此外适当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研究思路,这样可大大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作者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把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小专论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能力(分析问题)、思考力(解决问题)、表达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4]等。

2.3.1 启发式教学法 《药理学》知识庞杂,以药论药,枯燥难记。作者常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逻辑推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讲授抗心绞痛药时,先介绍心绞痛主要病因是心肌供氧与耗氧平衡失调,进而分析影响供氧与耗氧的因素,引出相应治疗策略为心肌供氧与耗氧平衡,引导学生分析抗心绞痛药可能的作用途径与机制,然后介绍药物,看与自己分析的结果是否一致。由此引导学生逻辑推理,既训练科学思维,也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问题式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提出能促进学生思考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每节精心准备1~2个问题,教师不给出答案,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利尿药时,介绍完各类利尿药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提出“如何证明某药物的利尿作用及作用机理?”介绍药动学参数时,提出“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是如何得到的。”

2.3.3 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个别内容合适的章节作为讨论内容,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要求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及日常生活常识进行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讲解,老师以此给出平时成绩。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学生与学生间,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2.3.4 小专论 在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药时,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理解困难。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就很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给出题目如“脑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的递质与受体”,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总结,制作PPT,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轮流讲述,并回答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最终给出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文献查阅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一方面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己如何汲取知识。此外,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题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热点问题而给出。一方面要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得到充分而又有效的能力训练。

3 结语

《药理学》教学是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也是重要学科之一,深化药理学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是当前势在必行的研究课题。本文对综合性大学《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目的是改变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积累方法和经验,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理学中药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