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专业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2019-01-29夏宝妹陈寒昱
夏宝妹 陈寒昱 李 永 丁 兴 何 侃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目前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比肩的医学学科[1]。生理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各学科的基础。目前,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围绕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生理学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基础学科对于康复治疗专业的基础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康复临床专业技能服务,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标准改革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构成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影响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课程与临床的纽带与桥梁[2]。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要求专业学生能掌握对伤、病、残等患者综合协调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技术,帮助患者机体实现最大限度地功能恢复[3]。所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制订生理学大纲,应注重强调运动解剖及神经生理的教学,对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内容要重点讲授,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结合康复治疗学的专业培养目标,需制订相应的生理学课程标准。在整个生理学课程的学习中,需要重点突出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因为这些知识将为后续康复治疗专业的相关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如肌力检查、脊髓损伤、脑出血、偏瘫、脑瘫、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等。在各个人体系统的讲授中,采用相关康复治疗案例作为切入点,把专业培养目标融入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生理学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生理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但实用性弱,与康复专业的临床工作实际联系不太密切,这就要求在精简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康复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临床康复实践,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适度降低生理学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在扩充宏观层面内容的同时适量压缩微观层面的内容,从而更好的适应临床康复需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 教学思路改革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理论性强、概念繁多、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2.1 紧密结合康复临床应用实践 例如讲授神经系统知识时,可导入临床病例,分析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如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或感觉障碍等,并结合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导系统和运动传导系统进行讨论分析和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点,培养临床医学分析思维。再如讲授内分泌系统知识时,可先引出临床糖尿患者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临床症状,再结合生理学中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高渗性利尿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详细的阐述。
2.2 紧密联系生活实例 例如在讲前负荷与心输出量之间关系时,提出为何人在久蹲站起后头会晕眩?在讲压力感受器时,提出为何不可过度按压颈部?在讲应激反射中提到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机体如何调节才能维持更长存活时间和避免伤害?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例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将枯燥的教学变得轻松活泼。
2.3 紧密联系后续的康复治疗专业课程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章节,教师讲解细胞的生物电及肌肉的收缩功能时,可以结合康复治疗中物理疗法的电疗及肌肉生理促进疗法这一项目的原理进行讲解。将电疗引发的肌肉收缩与动作电位在神经上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肌肉的收缩原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棵“知识树”,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相关知识。
对于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而言,结合临床康复的需求讲解生理学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一方面注意加强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掌握康复临床实践技能,并且灵活地将其应用于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导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讨论分析临床康复病例的生理功能及机制。
3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根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康复专业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注重采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进行教学。生理学是形态学和机能学的复合学科,需讲解形态学结构知识以及结构的生理功能,教学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生理过程效果更佳。若教师能够将板书、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5]相结合,加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讲解,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分组讨论学习 先由教师讲解课程内容,设置相关康复治疗案例,引导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后由学生阐述,教师归纳总结。同时将案例进行课间讨论,增加师生互动。例如从临床获取典型康复病例,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引出相关问题。并在授课前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查询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并分组进行讨论,在思考和探讨中倡导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出答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在分析、讨论病案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达到掌握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只有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才会印象深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3 PBL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进行教学法实践,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核心,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即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自行设计思维导图,以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形成深层次思维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康复治疗学的生理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6-7]。例如:人体在运动后心血管功能发生何种改变?献血后机体通过怎样的调节维持血压的稳定?根据脊髓离断后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的改变如何调整临床截瘫患者的康复锻炼等。通过课前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探究结果而预习相关内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课堂导入问题,能将学生的思路和兴趣引导至课堂内容上,达到与教师积极互动的目的。
3.4 翻转课堂教学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中心,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被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知识内化则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主观能动性[8]。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的生理学课程教学,能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5 开展双语教学 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更准确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对于康复专业的生理学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从基础医学入手,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康复医学这一新兴专业在国内全面快速地发展的目的[9-10]。
3.6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学生理学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对造就专业的康复治疗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时间以来,生理学实验课多是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执行,一方面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此种过程忽视了学生求知主体的主动积极作用,因此加强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尤为迫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关注前沿动态,并开动脑筋提出科学设想。如对于神经康复,有哪些新发现?有何启发?如何验证?如何应用于实践等,让学生建立多维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3.7 引进虚拟仿真设备 虚拟实验的概念由美国威廉·沃尔夫教授提出,是指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实物仿真、数字建模等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同于甚至更优于在真实环境中的所得效果[11]。这种设备的引进应用将大大弥补真实实验的各种不足和缺陷,有助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生理学课程的实验学习,围绕自主学习平台、网络教学和数字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更加深刻的去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原理。
上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能使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取长补短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应深刻的进行生理学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体现康复治疗学的专业特点,适应临床康复治疗的实际需求,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基础知识与康复应用的衔接,有效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从而最终为康复临床专业技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