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01-29左海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莪术赤芍甲氨蝶呤

左海红

(金华市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浙江 永康 32130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而导致的妊娠,是妇产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妇产科急腹症的 80%[1],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工流产、剖宫产、妇科炎症以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亦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目前针对异位妊娠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而言,保守治疗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正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综述如下。

1 中医药治疗

1.1 单方验方治疗 中医古籍中虽无异位妊娠的病名,但结合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及症状,中医多将其归属于“妊娠腹痛”“癥瘕”“胎动不安”等范畴,且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和,或湿热内蕴,停滞下焦,导致孕卵停滞于胞宫之外,脉络受阻,不通则痛,加之血瘀内溢,积于少腹,故见腹部包块、腹痛等症状。因此中医治疗异位妊娠多以活血化瘀治法为基础,兼以消癥、理气、补血、益气等治法。

蔡文娟[3]以活血化瘀,兼以补益气血为治则:金银花 24 g,红藤 30 g,夏枯草 15 g,山慈姑 15 g,丹参24 g,赤芍 15 g,莪术 10 g,穿山甲 10 g,蜈蚣 2条,路路通15 g。气血亏虚者加生黄芪30 g,太子参30 g,当归 10 g。每日 1剂, 连续服用 1~3个月。其治疗200例异位妊娠,全部病例血HCG均下降至正常,最短治疗时间3 d,最长治疗时间8 d,包块全部消失,最短治疗时间7 d,最长治疗时间3个月。且仅有3例病例再次出现异位妊娠。王玮瑾[4]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异位妊娠30例,观察其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血HCG回复率、包块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只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闫梅[5]以丹参 15 g,党参 15 g,莪术 9 g,赤芍9 g,乳香 9 g,三棱 9 g,没药 9 g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30例异位妊娠,同时与对照组30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为90.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李思杰[6]运用导师自拟宫外孕方,该方剂组成:桃仁10 g,红花6 g,柴胡10 g,生地黄15 g,牛膝10 g,川芎15 g,赤芍15 g,天花粉20 g,当归15 g,三棱6 g,莪术9 g,香附12 g,甘草6 g。与红金消结胶囊对比治疗输卵管妊娠,结果表明宫外孕方在短期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后血 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以及输卵管妊娠包块消失所需时间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李小电等[7]自拟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其方剂组成:丹参30 g,赤芍、鳖甲各15 g,桃仁、当归、香附、枳壳各 12 g,莪术、三棱各10 g。采用该方剂每天1剂,分2次温服,治疗3个月。观察干预组不仅在血HCG,孕酮以及痛经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而且在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包块吸收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

1.2 中药内外合治 除单纯应用中药内服治疗外,同时合并应用中药外敷治疗以及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手段,能够使药物实现局部吸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活血化瘀止痛,消癥杀胚散结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腹痛,促进包块的吸收。张治琼[8]对 9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应用相应证型的中药方剂口服,辅以中药外敷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达88.7%,治疗后血HCG逐渐下降,最快4 d,最慢15 d降至正常,治疗后包块最快15 d消失,最慢2个月消失。宋玲娟[9]利用大黄芒硝辅助治疗宫外孕,将大黄100 g,芒硝 300 g混合均匀后外敷于下腹部包块部位,随访半年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仅有 56.25%。王琼[10]通过中药内服、热敷配合灌肠等多途径给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盆腔包块,与单纯中药内服的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 11例,显效 9例,有效 5例,无效 4例,有效率为86.2%,表明采用中药内服、外敷以及灌肠等内服外治的综合治疗相较于单纯中药口服有着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张国平等[1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外敷辅助治疗异位妊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加用双柏散外敷的观察组在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的盆腔包块缩小及消失时间方面要明显短于对照组。黄少雅[12]则采用麝香贴敷辅助治疗异位妊娠,其平均治愈时间为18.5 d,比对照组的24.7 d要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春霞[13]应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以及丹参注射液静滴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48例异位妊娠,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3%,血HCG水平转阴时间为(20.1±2.27) d,包块开始缩小时间为 (8.7±5.3) d,包块缩小≥30% 的时间为(16.8±6.9),均优于常规给予西药的对照组。秦开利[14]将利湿消症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湿热瘀阻证异位妊娠,其内服主方为:三七末6 g,皂刺6 g,甘草6 g,柴胡 8 g,五灵脂 10 g,黄芩炭 10 g,马鞭草10 g,炒白术 10 g,生蒲黄 10 g,鸡内金 12 g,桃仁15 g,红藤 12 g,连翘 15 g,川牛膝 15 g,丹参 15 g,刘寄奴 15 g,延胡索 20 g,白花蛇舌草 20 g,薏苡仁30 g,白茯苓30 g。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敷用药为白芷 15 g,炮姜 20 g,莪术 25 g,三棱 30 g,归尾20 g,没药 45 g,乳香 45 g,艾叶 50 g,血竭 60 g,千年健60 g,碾为细末以纱布包裹,热蒸 15 min后在腹部热敷,每日 1~2次,持续 1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主要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等药物,其中米非司酮主要通过竞争孕激素受体,降低机体内孕激素水平,从而导致胚胎组织得不到孕激素支持而死亡。甲氨蝶呤做为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双氧叶酸还原酶,抑制快速增长细胞,破坏绒毛,造成胚胎组织坏死、吸收而起到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均存在治疗过程较长,包块吸收缓慢的缺点。因此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或两者之一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较多,且均表现出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的治疗效果。

曹文明等[15]自拟中药“宫外孕保守方”:赤芍 10 g,丹参 12 g,桃仁 12 g,紫草 15 g,天花粉 15 g,蜈蚣 2条,三棱 6 g,莪术 3 g,连翘 15 g,炒谷芽 15 g。每日1剂水煎服,7 d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结果显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能在短时间内杀死胚胎,使腹痛明显减轻,阴道出血时间缩短,并且让盆腔包块短期内缩小至消失。邓爱萍[16]则采用活血化瘀消癥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其活血化瘀消癥方组成为:丹参30 g,赤芍15 g,鳖甲15 g,桃仁12 g,当归 12 g,香附 12 g,枳壳 12 g,莪术 10 g,三棱 10 g。联合米非司酮治疗7 d,观察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包块平均吸收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组在上述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组,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范强芳等[17]在甲氨蝶呤肌注化疗杀胚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消癥方:天花粉 15 g,赤芍 10 g,枳壳 10 g,三棱10 g,莪术 10 g,三七 5 g,蒲黄10 g,丹参 15 g,蜈蚣2 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治疗异位妊娠。采用中药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组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7.8%。且在治疗2周和治疗后4周的血HCG值、盆腔包块、盆腔积液量方面比较,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周明锐[18]采用逐瘀止孕汤,药物组成为生地黄30 g,大黄、赤芍、龟板各9 g,丹皮3 g,当归尾、枳壳各15 g,桃仁10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其有效率为92.5%,治疗后附件包块明显缩小,且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均较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时间缩短。

宋家欣[19]对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治疗10 d,并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治疗后治疗组的腹痛、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和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侧的输卵管通畅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张媛艳等[20]评估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中药汤剂处方组成为红藤30 g,当归15 g,蜈蚣2条,三棱15 g,莪术 15 g,土元 10 g,丹参 30 g,川牛膝 15 g,花粉30 g,威灵仙 30 g,桃仁 15 g,红花 12 g,甘草 6 g,山甲(打碎) 8 g,皂刺 15 g,夏枯草 25 g。研究组给予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结果2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痊愈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国平[21]采用自拟中药杀胚方联合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结果表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67%要明显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91.67%。在血HCG恢复时间、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2.2 中药联合超声介入治疗 超声介入治疗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段,它通过药物的局部注射,有效提高药物浓度,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依靠无创操作的优势,避免了对输卵管造成损伤,在改善输卵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输卵管复通和再次妊娠的几率。

李庆芬等[22]将天花粉 30 g,蜈蚣 3条,桃仁 12 g,红花 12 g,三棱 10 g,莪术 10 g,陈皮 10 g,皂角刺10 g,赤芍 15 g,夏枯草 15 g,野菊花 15 g,蒲公英15 g,路路通6 g等药物进行提取制成生药含量体积分数100%的水凝胶制剂10 mL,通过超声电导仪进行局部透入治疗用以改善异位妊娠陈旧性包块,而对照组单纯口服上述方药的水煎剂进行治疗。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均较治疗前缩小,但采用超声透入治疗的观察组缩小较对照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邱晓玲等[23]将大血藤、败酱草各30 g,丹参、赤芍、莪术各20 g,贯众、三棱、香附各20 g,桂枝12 g,红花10 g等中药免煎剂用150~200 mL开水充分搅拌后,待药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1℃~2℃后采用导尿管由肛门灌入患者体内,每日1次,同时使用超短波治疗仪进行理疗,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妊娠结局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此外再次妊娠情况比较中治疗组宫内妊娠率为83.33%远高于对照组的60.00%。

3 小结

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提供了丰富的临床依据和宝贵的治疗经验。目前中医治疗异位妊娠遣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为主要治则。治疗方法除单纯应用中药内服外,同时也采用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方式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少并发症,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再次妊娠率,以及降低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对异位妊娠认识的加深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中医药在治疗异位妊娠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药理机制的阐述认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莪术赤芍甲氨蝶呤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新疆赤芍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