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护生共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9-01-29侯建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护患共情体验式

朱 艳 黄 柳 王 宇 侯建炜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变迁,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期望值日益增高,护患关系紧张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约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者沟通障碍所导致。如何促进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如何减少护患纠纷,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如何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研究表明,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1]。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目前护理队伍己经从以中专层次为主转向大专、本科多层次学历结构,医学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毕业后将成为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储备军。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激发护生良好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侧重于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教育,对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护生共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当今高等医学教育大力提倡体验式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职业情感及主动学习的能力[2-3]。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又称“共感”“同理心”“神入”等,指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认同和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情的能力。人们对共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73年德国哲学家Robert Vischer使用“einfuhlung”来表达人们对所见事物的主观感受。1909年英国心理学家铁钦纳(Titchener)最早提出“共情”一词,认为共情是指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共情自20世纪50年代引入护理领域以来,便成为护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护理领域,护士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站在病人的位置,感知和评价病人的情感和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患者,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病人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能力[4]。

2 共情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希望医务人员能在疾病治疗上给予帮助,更希望能得到心理上的援助。共情能力是护士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能力。共情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2010年开始,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首要环节便是良好的护患沟通。有研究报道,共情对护患沟通能力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沟通技巧中最具特质的技能之一,并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

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认知程度,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促使病人在愉快的心情下恢复健康。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护士对病人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能力,能更好并准确的识别和接纳病人的各种情绪与情感,促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护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进而减少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会强化护士的关爱行为能力,在护理活动中,点点滴滴体现出一种护士对病人的职业之爱,一种特殊的爱,这种爱将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护士的高共情能力,可以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保持护士健康的情绪与情感,这也是护理学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我国当前护患关系紧张,护理领域也开始意识到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纵观国内外有关护士、护生共情能力培养的文献极少[5]。

3 高职护生共情现状

目前在校的护生多数是“90后”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不愿和人打交道,遇事时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不仅不利于护生身心的发展,而且护生共情能力低将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和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国内已有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护生共情能力普遍较低。邱志军[6]和潘云[7]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一护理专业学生版(JSPE-NS),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共情现状,总分分别为 (104.42±17.64) 分和(105.38±18.92) 分,低于国外研究结果。祁晓娜等[8]研究发现,护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得分率为78.0%。

4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强调的理念是在做中学,即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是体验式教学的精髓。体验式教学拥有完整的学习环节,即感知、体验、分享和交流、整合、应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前景

体验式教学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目前体验式教学在美、英等国高校的众多人文课程中被广泛使用。2010年,我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教育界普遍认同和应用。近几年,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目前,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多用于体育课、外语课、作文和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中,将其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尚少。

6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初探

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和有效运用知识。

通过体验式教学,让护生站在患者的角度,主观感受和体验患者的身心不适,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增强其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提高学习意识和服务能力。这些感受会使其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并自觉采取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减轻患者不适的护理行为,从而增进护患和谐,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护患共情体验式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