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胎怯的研究进展

2019-01-29高旭昀刘思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早产儿健脾

高旭昀 刘思娜 韩 鹏

(1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天津 300450;2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胎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不足,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症。又称“胎弱”。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时形体短小,肌肉削薄,面色无华,精神萎弱,气弱声低,吮吸无力,筋迟肢软。一般体质量于2500 g,身长少于46 cm。根据胎龄长短,临床分为“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以低出生体质量儿多见[1]。“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小于 259天)的新生儿,“足月儿”指胎龄大于或等于37周且小于42周(260—293天)的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指出生后 1 h内的体质量小于 2500 g的新生儿,其中大多数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本文所论述的胎怯儿即指低出生体质量儿[2]。

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早产及并发症始终为新生儿的首要死亡原因,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数均占死亡新生儿的一半左右,新生儿病死率随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的降低而增加[3]。目前临床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治疗及养护以西医手段为主,但中医药疗法以其调理的个体化、整体性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其预后的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胎怯儿的中医治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关于胎怯的成因,牛凤云[4]认为先天胎禀不足,精血亏虚,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气血肌肉、骨骼和脏腑功能均表现不足,从而导致胎怯的发生。陈丽亚[5]则从胎儿因素和母亲因素(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两方面分析,胎儿先天禀赋不足、化源未充,或禀受于其母之气血充养不足,使得胎萎不长而发生胎怯。又从西医上论述其胎儿因素包括胎膜早破和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脐带异常、双胎多胎、胎位不正、羊水过多或过少);母亲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年龄过小、高龄)、营养不良、母亲孕期疾病(严重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肝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等)、母亲吸烟或被动吸烟、过度饮酒、多产、频产、孕期感染、产前检查次数、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孕母情志刺激、周围环境、孕母劳力过度、妊娠后期性生活等。

2 分型论治

陈丽亚[5]调查了 13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证实了按中医五脏辨证,脾肾两脏是胎怯儿的病变关键所在。汪受传[1]则将本病辨证分型为肾精薄弱和脾肾两虚两型,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患儿有合并症时,应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 治疗

3.1 中药治疗 中医药在胎怯治疗中能够做到因人而异,注重整体调整,且服药方便、患儿家属易于接受、治疗依从性好,在胎怯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治则治法。

3.1.1 补肾健脾法 查阅有关胎怯的辨证论治的论述,古代医家提出了不少治疗方药,主要是补肾健脾。如《幼科发挥·胎疾》中用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心气不足,参苓白术丸主治脾肺不足,地黄丸主治五脏不足。《小儿病源方论·胎怯弱禀》中提到“预服长生丸”。《活幼心书·五软》则提出用“调元散”“补肾地黄丸”等。汪受传等[6]临床用助长口服液治疗100例胎怯患儿,其中主要运用人参、紫河车、鹿角片、麦芽等补肾健脾,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可显著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提出了以豚鼠作为低出生体质量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补肾健脾中药治疗胎怯儿的药效学原理在于调整其紊乱的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轴功能及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从而增强免疫及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1.2 健脾助运法 李建业等[7]认为四磨汤可顺气降逆、调理脾胃,增强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并临床应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 83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刘巧玉等[8]则认为四君子汤可健脾益气使脾胃健旺,气血充足,并通过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可显著提高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升高人血中 Hb、HCT、Ret水平,有效降低其出生后 2~3周内贫血的发生率,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欧彩香等[9]从免疫功能方面入手,通过研究发现四君子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医院感染率。

3.1.3 填精益髓法 黄晓芹等[10]通过观察先天之精不足之低出生体质量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状态来探讨左、右归丸填精益髓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左归丸可提高造血干细胞或早期造血细胞的增殖能力,右归丸可提高维持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并认为这可能是左归丸重在“滋阴补肾”,右归丸重在“温补肾阳”的生物学基础。

3.1.4 气血阴阳并补法 颜鹏飞等[11]用气血阴阳并补法促进胎怯患儿生长发育,治疗组予补元口服液口服(紫河车 3 g,熟地黄 3 g,人参 2 g,陈皮 2 g,麦芽 2 g) 每天3次,每次1~5 mL,对照组予健康指导,不予用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1.5 消积导滞法 余艾霞[12]、李卫玲等[13]分别应用生大黄粉、紫草油灌肠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P<0.05)。姜宝安等[14]运用敷贴法治疗早产儿便秘,治疗组予萝卜汁联合大黄脐部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2组均辅以腹部抚触,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良好。颜鹏飞等[15]运用消积导滞,逐秽通腑法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捻金——人参(去芦)、生大黄、(炒)牵牛子、焦槟榔,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2 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作为临床治疗小儿疾病的常用外治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纯绿色、无任何副作用、见效快等优点,其理论体系已较为完整——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理论,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近年来,关于小儿推拿对早产儿早期干预治疗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进展,现就其对早产儿不同方面的影响分述如下:

3.2.1 对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临床上关于早产儿喂养后胃肠道功能耐受方面的推拿治疗研究众多,主要为特定穴按摩、腹部按摩、捏脊、穴位组合按摩等。

闫苏等[16]将1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穴位指压组、腹部按摩组、常规护理组3组,穴位指压组选取穴位为天枢、水道、归来、足三里、上巨虚,临床观察发现腹部按摩与穴位指压能促进早产儿的早期生长发育,帮助排便。唐光霞等[17]则选取板门穴、三横纹、中枢穴临床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 51例,结果显示按摩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 19.60%,低于对照组的 58.82%(P<0.05)。段玉会等[18]运用口腔按摩和腹部按摩来促进早产儿进食功能的发育,从而促进其正常吸吮能力的恢复。陈艳娟等[19]选用颊车、地仓、承浆、风池、足三里穴按摩,冷热交替刺激口腔,分推腹阴阳及摩腹,推督脉、膀胱经来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出生后的吞咽功能。丁瑛雪等[20]用捏脊改善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黄承益等[21]选用小儿推拿辅助手法——补脾经,清胃经,按揉板门,调五脏,腹部操作 (摩腹、揉腹、拿腹、荡腹等),点按天枢、中脘,背部操作(捏脊,推下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2.86% (P<0.05)。

3.2.2 对腹胀的影响 罗文英等[22]采取腹部+中脘穴按摩治疗腹胀早产儿35例,结果显示干预组有效率 80.77%,高于对照组的 45.45% (P<0.05)。王秀玲等[23]通过局部按摩治疗腹胀早产儿40例,具体方法为:分推腹阴阳,顺时针摩腹,并配合辨证取穴,揉板门穴,推三横纹,点、按、揉中枢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75% (P<0.01)。

3.2.3 对便秘的影响 李蔚江等[24]认为按揉患儿的双侧天枢穴、足三里、上巨虚可改善早产儿便秘症状,并通过临床治疗60例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现,治疗组患儿的胎粪排出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P<0.05)。林栩栩等[25]则通过临床观察173例早产儿发现,对早产儿进行腹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可促进胎便早期排出及后期规律排便,能辅助退黄和增加喂养耐受性,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首次排便、每日大便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

3.2.4 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张水堂等[26]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并在临床上观察 30例早产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pH<4的反流时间、pH<4长于 5 min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按揉足三里穴能明显减轻反流程度。李云海等[27]用健脾益气推拿治疗胃食管反流早产儿 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经、推中脘、摩腹,发现健脾益气推拿能明显改善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减轻反流程度;治疗组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脾益气推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促进抗反流机制的成熟。

3.2.5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美凌等[28]临床按照头面部-上肢-腹部-下肢-脊背的顺序给予早产儿中医按摩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实验组生长发育(身高、体质量、大小便情况、摄入总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振寰等[29]则用益肾健脾按摩法干预早产儿,具体手法为补肾经、补脾经、推胃经 (补胃经)、揉足三里、揉涌泉。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的体格发育水平及神经心理发育商均高于干预1个月后,且试验组体格发育指标的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P<0.05)。王晓静等[30]运用经络按摩式抚触方法治疗 58例早产儿,结果表明经络按摩式抚触方法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其神经行为。俞琦等[31]通过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来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结果显示治疗组出生后第7天、第30天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张星贺等[32]将六味地黄丸和小儿推拿结合,提出用六味地黄膏摩法通过透皮吸收达到健脾益肾、填精益髓的思路,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目的,对照组推拿手法中以强生婴儿按摩油为推拿介质,治疗组改为六味地黄膏,结果显示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促进作用、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推拿,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6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劲耀等[33]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来提高早产儿免疫功能,结果提示足三里穴位按摩能增加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CD3+、CD4+的水平,且效果优于对照组。

3.2.7 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影响 刘金和等[34]通过研究发现,按摩治疗可通过增加心率变异性和改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应激源对早产儿的影响,进而促进早产男婴自主神经尤其是副交感神经分支的发育。但金喻等[35]认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极不成熟,很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生理变化和行为紊乱,所以对病情不稳定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不宜进行抚触。

3.3 五行音乐疗法 五行音乐疗法作为中医心理学的疗法,指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五音与五脏相结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五行音乐中,宫音属土通脾,健脾助运,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系统,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吸收蠕动,促进其成长发育[37];角调属木通肝,可调节肝胆疏泄,调节全身气机,又因小儿多脾虚多思,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中“木克土”原理,角调可克制其生理特点,缓解新生儿疼痛[38];羽调属水通肾,滋养肾气和肾阴,可改善睡眠,减少其应激行为,促进发育成熟[39]。现五行音乐疗法已逐渐运用于临床治疗[36]。

黄月佳等[37]通过宫音治疗和临床改善早产儿脾胃运化功能,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体质量增长、进奶量、睡眠时间及大便排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罗金等[38]在早产儿足跟采血时播放角音来缓解其疼痛,结果显示角音组疼痛缓解度高于西方音乐组和空白对照组。阮景等[39]研究五行音乐疗法对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在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最旺的卯时、巳时、未时、酉时、亥时的5个时段分别播放角调、徵调、宫调、商调、羽调音乐 15 min,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

3.4 综合干预 王玉平等[40]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将328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172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育儿及常见病预防指导,观察组提供中医特色护理支持:水疗、音乐疗法、健身操、舒适护理、经络推拿按摩、中药灌肠、中药鼻饲,结果显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加早产儿体质量,促进其生长及行为智能发育。

4 结语

中医学认为胎怯的发生是由于胎儿禀受于其母之气血充养不足,则胎萎不长,形成先天脾肾两虚而导致的,所以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从近年来关于早产儿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得知,中医药疗法着眼整体调理、个体化强且具有无创性等独特优势,疗效确切,见效迅速,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关于胎怯的中医药疗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于胎怯的辨证施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证候分型及治疗方法,也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小儿推拿相关文献中各家推拿手法不一,针对某种手法的作用及有效率尚需更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以便形成一套可以广泛推广的方案;关于五行音乐方面的研究甚少,其疗效还有待临床及实验大样本的重复性研究得以诠释。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41],相关中医药疗法研究也越来越多,但仍需更完善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希冀未来有更多突破。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早产儿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最严象牙禁售令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