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服装商品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1-29倪文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倪文杨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产业的发展迅猛,同时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服装企业的生产从单一加工型向品牌开发型转变,外贸加工企业实现内外销售并举,这一转型也预示着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类人才的要求提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秉承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大多数服装类院校均开设了服装商品企划相关课程。服装商品企划学是基于服装商品属性来研究服装(品牌)的规划、设计、生产开发及运营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服装商品企划(策划)包括了市场的调研与流行信息的收集、服装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服装商品的流通与促销等,其间涉及到从车间缝制到卖场销售的整个流程,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内容[2]。目前,服装商品企划课程在我国服装类院校的“产学研”体系中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研究,采用理论方式为主的教学,很难适应当下服装企业对熟练管理人才的需求,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够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技能,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 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前高校服装商品策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课程体系构建较单一,课时安排不合理
服装商品策划课程教学内容很多,信息量大,涉及对服装市场的研究,产品开发方案、产品计划的制订,服装商品价格、营销方案、店铺管理与计划的制定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门课在设置上共 48 学时,且均为理论性教学,若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学生较难掌握和理解内容。同时,对服装商品企划前期的铺垫性课程的设置较为单薄,目前主要有《服装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和《服装营销管理》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增加服装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开发流程及企划案的设计与研究、产品后期的市场推广和陈列展示等课程群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办学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主要集中于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缺乏对市场调研、品牌企划实施及营销等实践性环节的设置。即使在课程中也会结合案例分析,但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影响较弱,不能真正意义上带动学生融入企业服装商品策划流程,难以适应当前服装企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装商品企划作为一门实践应用突出的课程,在设置上应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操性,与市场社会更好地接轨。
(三) 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氛围缺乏生气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借助教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按照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且教材中的案例相对陈旧,不能灵活处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不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整体氛围缺乏生气,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情况,大学老师应合理调整教学手段,科学规划对课程章节内容的讲解与设置,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三、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践应用性
由于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对本课程设定的课时少, 在理论教学中, 教师无法详细讲解所有的课程内容。为较好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和优化, 做到有厚有薄、有繁有简。除了教材资源外,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多种教育资源来获取和处理信息,融入翻转式教学,让课堂内容渠道多元化。同时,服装商品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教师要适当弱化理论讲解, 强化知识的应用。
(二)引入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
服装商品策划作为一门专业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应讲究实用性原则,其目标定位是为服装行业培育出具备商品企划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中引入校企合作项目,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去,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入商品策划流程的实操性训练,在做中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教学,让学生成果进入企业展示交流,企业导师进行点评,从而解决教学与市场相脱离的难题。
(三)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氛围
服装商品企划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会涉及到的岗位包括市场拓展部、产品企划部、宣传企划部、终端陈列和终端店铺。在课程的设计中,以岗位工作内容为载体,按小组进行,同时通过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式教学,让学生真实感受各岗位的职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时尚产业的高水平、高素质发展注入坚实力量,为市场产业振兴、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发展提供驱动力。
(四)以赛促教,协同育人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举办各类比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大赛的隆重举办都为以赛促教,协同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将作品转换为产品,以参赛为契机促进教学,从而更好的将时尚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和科技链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活动性;鼓励学生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时尚产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互评式评价、过程式评价和开放式评价,让学生进行多方面思维碰撞,最大程度上达到课程的目的。其中互评式评价是各小组对作业进行互相评分,老师参评并记录过程,从而提高思维碰撞的可能性。过程式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包括课程阶段小结评价、课程总结评价和展示评价与总结等。通过过程式评价可以有效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并进行调节,使计划或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3]。开放式评价是将课程作业进行展示或展览,让其面对更多的评 价者,接受观者或媒体的评价,让评价更为客观全面。通过完善的评价式体系,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并提升其能力。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服装企业的转型日趋明显,其对服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突出,这对当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并关注企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新需求。服装商品策划课程作为服装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对其改革主要根据服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进行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科学整合,结合教材和网络渠道,融入翻转式教学,让课程内 容多元化,同时引入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服装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模式进行有效学习,以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通过项目式教学并结合参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课程之中,能更有效的学习和掌握服装商品企划相关知识点。在产学研结合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了高校服装教育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局观和整体设计整合能力的服装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