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高三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2019-01-28周雅英
摘 要:作文一直以来就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三学生想要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量。鉴于此,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教师,笔者从联系教材、集体查找、教师列举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引导高三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三学生;素材积累;集体查找;教师举例
由于高三学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他们分配到语文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作文的评判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很少有学生在课下练习写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想要提高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通过他们不断地积累素材去完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引导他们积累作文素材。
一、 联系教材,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高三进行一轮复习时,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还比较详细,因此应该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笔者从一些重要的课文内容入手,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生活经历、写作目的,并且从中发掘论点,引导学生编写一段作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积累作文素材。
例如在复习《雨巷》的过程中,笔者就凭借对课文内容和诗人写作背景的讲解,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从课文总结中笔者提取作文的论点为“希望”,并且以“希望”为例,让学生将《雨巷》的内容贯穿到作文的写作中,有一位学生写道:“何为希望?希望是哪怕岁月波澜、路途坎坷依然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希望是哪怕只有一丝微光,也要奋力拼搏的勇气。具体而言,便是戴望舒哪怕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也期盼着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明白了如何将课文内容更好地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以此,便能从教材入手,引导他们积累作文素材。
二、 运用集体查找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常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复习方面,因此很少开展作文课。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仅有的作文课,笔者根据“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开创了“查找风暴法”,让学生根据一个具体的论点运用集体查找的方法积累作文素材。学生能够在一个集体行动的氛围中积极投身其中,凭借自己查找、学生之间的分享来填充这一论点的内容。
例如,在一节作文课上,笔者将“毅力”作为主题,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现有的课本书籍查找素材,一组查找关于“毅力”的首段论点与尾段总结,另一组查找关于“毅力”的具体论证事件,之后再进行交流总结,将一些精彩的段落摘抄出來。有些学生查找的内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这样的段落不仅写作手法新颖,而且语言优美,能给阅读者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一些论证比较独特的:“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千万,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一般高。人皆愿己成才,但是这些一鸣惊人之才哪个不是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毅力一直坚持,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学生通过集体查找、交流的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素材。
三、 根据教师列举,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高三是整个学生时代最为紧张的一年,他们已经完成了高中所有的学习内容,此时要做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高三学生面对的是所有的科目复习,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而言,他们没有时间慢慢翻阅一本又一本的作文大全进行盲目地查找。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学生高效学习的角度出发,用自己课余的时间查找优秀作文,并且在课堂上分享给他们,为其更高效地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生刚升入高三的时候,笔者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与此同时,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给他们分享一些优美的段落,如果时间充裕也会让他们进行仿写。笔者摘抄过这样一段话:“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得一提,你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远方。”凭借这段话有位学生写道:“请正视挫折,你会牢记初衷,拥有拼搏的动力;请正视苦难,你会缅怀过往,拥有打破现实的决心;请正视生活偶尔的不如意,你会觉得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值得为之付出全部的精力,总有一天,你会拥有世间所有的正能量。”根据教师的举例以及学生的仿写能够加深他们对优秀作文的认知,以此便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积累作文素材。
综上所述,高三学生的复习状态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笔者通过联系教材、集体查找、示范列举这三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希望能对教师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峰.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J].学周刊,2014(5).
[2]严英.高中作文素材积累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3(5).
作者简介:周雅英,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