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情感教育,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

2019-01-28谢家兰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谢家兰

【摘要】语文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学教材中的那些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在语文教学中把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课堂活力将会得到增强。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课堂活力

“情感”是人性最本原最真切的感情,是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探索,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情感与学习的效果之间呈现明显的正比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情感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过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忽视了情感教育的作用,极少考虑学习者的情感与兴趣。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经过烦琐的分析、无情的肢解、枯燥的说教后,搞得支离破碎。慢慢地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索然无味。语文课上没有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没有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没有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这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失误,这个失误就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别林斯基说:“感情是对真理的直接观察,对真理的感性的理解。没有情感的人,他就只有有限的感性,却没有理性。”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情感为桥梁,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活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促使大脑的思维活跃,更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情感因素,这对使语文课不再成为枯燥的、模式化的流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就教学层面而言,针对时下语文教学缺少情感、缺乏活力的现状,我们至少要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浓厚的语文情感,教学中要投入自己真挚的感情,以自己的真切体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课堂的活力。

“末成曲调先有情”,我一向喜欢并一直努力创设和形成这样的讲课风格。如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课时,导语我是这样安排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起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目新绿的美丽景象,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丹青妙手用彩笔描绘春天,许多骚人墨客用文章赞美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的《绝句》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又是怎样描绘的……”我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下子将学生引入到风柔雨细、春光无限的情景中去了。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情感的共振场。在这个共振场里,教师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鉴赏,达到精神的愉悦与情感的升华。语文教师要比学生更有语文情感,才能使教学更富浓厚的情趣,才能感染和吸引学生。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具有极强的情感意识,其课堂往往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浓厚情趣的。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应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课堂的活力。

在上课时,当文章所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时,可通过将学生领到实地实景,或在课堂上出示实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上《时间的脚印》这一课时,我不仅将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展示给学生看;我还列举家乡的葛仙山,它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冰川融化漂砾而来形成的山;还有家乡的牛心山,山上有很多子母石,这就论证了牛心山原来并不是山,它是河床抬高后形成的山。这样,原来看似难解,看似深奥的知识一下子就变得浅显易懂了。下课了,同学们都还对着课本讨论葛仙山的情况,谈到了它的溶洞,有的还讲起了自己钻溶洞的“惊险故事”。望着生动活泼,热情畅谈的他们,我深深地感到:虽然这一课结束了,但这一课的知识还远远没有在他们心中结束。

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还可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制造出一种逼真的情景来增强课堂的活力。

如上《黄河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黄河的英雄气魄,我跑遍了大街小巷的数十个音像店,最如愿以偿地买到了《黄河颂》的VCD,并在网上下载了黄河的图片。这样,在雄浑磅礴的歌声中,在形象直观的图片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也了解了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爱国情也更浓了。

只有这样,老师用了真情,给语文课堂教学创设了和谐轻松的氛围,老师才具有感染力,才能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欣赏到的情感美,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的深刻体验,通过一篇篇文本的感受,情感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活力增强了,学生就会从感知情景到进入情景,再到理解情景这一内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到越学越乐,就会逐渐从“顺从式的上课心理”变为“渴望式的上课心理”,感到学习是自己的迫切需要。

再次,善于挖掘文本自身的情感因素,从而增强课堂活力。

语文教材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递情感,说明思想阐释文化的,语言文字的本质和灵魂正是情感。梁启超说:“用情激发人,像磁力吸引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鐵,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对于文学作品,要重视文学语言的鉴赏、品味。如果我们离开文学作品的语言,而去大谈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写作特点,或是空泛的赞叹某作品思想深刻、感情真挚、构思巧妙等等,那么在这空泛的讲解分析中不仅仅是丧失了语言的韵味以及这韵味中的情思,更重要的是还丧失了这韵味这情思所能激发的学生的语文情感和课堂活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语文学习必须有情感、兴趣等积极的心理因素的参与。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情感教育更多的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振绍、金盛华.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3]周 涛、彭佑军.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毕节教育》2007,1.

[4]张锋.有效运用背景资料,提高语文教学效益[J].《小学时代(教师)》2011,11.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