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之径 师范之本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研析
2019-01-28范元玲
范元玲
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坐落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建于1956年,是美国63所一流公立研究性大学之一,也是全美最大的20所大学之一。该校音乐学院设有11个专业,其中以音乐教育专业尤为突出。此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单独设有音乐教育研究中心①。该中心不仅主办有《国际音乐教育研究》②杂志,设立了杰出音乐教育研究者奖项③,还会定期举办阳光海岸音乐教育研讨会④等。因此,南佛罗里达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在世界音乐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笔者有幸获得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在这一年期间,笔者观摩了与音乐教育专业相关的多门课程,如音乐教育基础(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音乐教育先进方法(Progressive Methods)、音乐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音乐教育质化研究(Qualitative Methods in Music Education)等。其中,笔者对音乐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的印象最为深刻,感受尤为强烈,并发掘到一些可学习的内容。因此,在系统地观摩了这门课程后,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获整理成文,希望能对笔者所在学校乃至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程简述
南佛罗里达大学(以下简称USF)的课程设置与美国的大多数综合大学基本相同,即一门课程设置在固定的学期,可以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选修。但一些较为专业的课程对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先修学科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音乐教育基础课程开设在音乐学院,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数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二、三年级学生。该课程设置在秋季学期,共16周课程,每周两节课,每节课75分钟,共3学分。
此门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学生在从一名音乐专业学生转变为一名音乐教师的开始时期,通过进行一系列关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接触到当代音乐教育的先进方法和政策法规,并从不同角度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主体
音乐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由USF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大卫·A.威廉姆斯(David A. Williams)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并由音乐教育专业一年级博士生帕特里克·库伯(Patrick Cooper)担任助教。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共23人,主要为音乐教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但在这门课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将来的音乐教师职业做好准备和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境
该课程的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在一间音乐教育专业的专用教室完成的。这间教室设有可以任意滑动组合的课桌椅,以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活动;教室前方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钢琴、五线谱板等;教室内设有多个连接电脑和投影仪的屏幕,除挂在教室正前方的大屏幕外,还有若干小屏幕分别挂在教室后面及侧面的高处,学生从各个角度均可看到教师的教学演示;教室的四周有五组电声乐队设备,每组都分别包含电脑、合成器、架子鼓、电钢琴、调音台、扩音器等音频装置以及挂在墙上的若干耳麦等。当然,本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实践活动是在其他专门的教室完成的,例如电脑音乐教室,用来进行音乐制作部分的授课等。
最有特点的是,此间音乐教育教室的一个侧门连接着一间相邻的储藏室,房间两侧的架子上由底到顶满满地摆放着各种乐器,例如奥尔夫乐器、原声乐器、电声乐器等。其乐器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充足,收纳之整齐有序,令人叹服、印象深刻。
(三)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主讲教师威廉姆斯教授设计,所用教材是他亲自编写且尚未出版的一本专著。该教材一共包含五个章节的理论内容,主要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音乐教育的未来机遇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等。同时,威廉姆斯教授还设计了阿卡贝拉、吉他、电脑音乐制作、ipad音乐游戏和小组模拟音乐教学等五个模块的实践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邀请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做客本门课程,在课上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形式与大学生们进行实时交流。本门课程还有一项科研辅导的内容,是由学校专门的科研人员在图书馆为学生们开设讲座,介绍音乐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这项研究辅导后,还要对自己的音乐教育研究水平及成果进行测评,并提交自我评估报告。
另外,在本学期最后三周,每个学生都要提交一篇课程论文,并对本人的论文进行口头陈述,最后由音乐教育系的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点评和打分。
(四)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课,但教师除理论讲授之外,还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穿插在教学中。例如,在讲到中小学歌唱教学时,教师会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阿卡贝拉的尝试;在讲到中小学器乐教学时,每位学生都会分到一把吉他,在助教的带领下进行弹唱练习,亲自体验器乐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在讲到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时,学生们需要在电脑上学会“Garage Band”这一作曲软件的应用,并要在电脑音乐教室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自己的音乐创作;在讲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时,教师与时俱进地选择了ipad这一最容易激起中小学生兴趣的高科技多媒体工具,利用其高度仿真的乐器音色来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教学。教师会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专门学习如何使用ipad音乐软件,之后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模拟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游戏环节。
这些音乐实践操作的练习,都为学生们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扇大门。虽然歌唱、器乐、作曲等每项专业技能仍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和精通的标准,但在音乐教育基础这门课中,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内容,学生们已经可以对基础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各项基本技能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知。同时,大量的实践操作而非枯燥的理论讲授,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心理准备。
除以上大量的课上实践教学活动外,本课程还有其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1.利用网络教学
前面提到了本门课程有五个章节的理论学习,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有效地利用了一个叫“Canvas”的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除用来发布教学资料外,还兼有论坛的功能,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此自由提问和答疑。首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在网上发布下一章节要学习的主题任务和需要预先阅读的文本内容。其次,会紧接着发布要求同学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诸如“你觉得有趣的是什么?”“有什么让你吃惊的吗?”“你怎么想的?”“有什么挑战你和你以前的想法吗?”“你是否发现自己质疑以前持有的信念?”“有什么事困扰你吗?”“你对我们的课堂讨论有什么想法?”等。学生需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在论坛里发言至少三次方可计入学分。最后,教师还会在平台上发布本章的测试题,每个小测验包含10道题,计时5分钟。学生可以重复练习,直到回答100%正确后才计入学分。这种线上线下同时探讨学科专业问题的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与一线教师交流
威廉姆斯教授会利用自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人脉资源,为学生联系一线教师参与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讲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这一专题时,他邀请了亨利·普兰特(Henry Plant)高中的凯莉(Carrie)老师,用脸书(Facebook)与学生视频会话,并实时互动。凯莉老师不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详细地介绍了她所在中学的有关音乐教学的各方面情况,并回答了大学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还通过摄像头带领学生观摩了这所高中学生乐队排练的真实场景。在讲到吉他教学这一专题时,威廉姆斯教授邀请了美国著名的“孩子的摇滚”(Little Kid’s Rock)项目成员亚当(Adam)老师亲临课堂,为大学生们介绍中小学现代乐队排练的相关情况。这种远程或近距离接触中小学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相比纯理论的讲述与介绍,无疑增强了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感性认知和学习兴趣。
3.科学研究辅导
在美国,由于“问题中心”理念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深入人心,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来说也不例外。威廉姆斯教授从课程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他认为,研究能力从来都是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当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本门课程中,他邀请了学校的科研人员在图书馆为学生们进行有关科学研究方面的专门辅导,并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论题、研究方案,以及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进行评估。
4.参与学术活动
威廉姆斯教授鼓励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就注册成为美国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学会的会员。虽然这些学会的会员资格大多针对在职教师,并且会费价格不菲,但对于在校学生都会有很大优惠,只象征性地收取少量费用。威廉姆斯教授会在课上简单介绍各类学会的特点,推荐网址及注册方法,以及传授如何参与各类音乐教育学术活动和关注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提前进入职前准备状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论文与演讲
本门课程的另一个特色内容是课程论文的演讲。威廉姆斯要求学生们在学完一学期的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后,能够独立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完成一篇小论文。这篇论文将面对学院所有音乐教育专家进行5分钟的陈述,并接受专家们的提问。这种形式类似于论文答辩,学生们在“答辩”当天均穿着正装,准备特色鲜明的PPT;教授们也非常认真地听取每位同学的汇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最后对每位同学都给予中肯的评价。在这一活动中,从教师到学生的态度之重视、准备之充分,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课程特点
纵观音乐教育基础课程一学期的教学过程,笔者总结出该课程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一)教学内容全面化
教师在短短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到改革前沿,从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从入职前的心理准备到入职后的教学科研,等等。一门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乃至对音乐教育哲学的深度思考,可以说设计合理、覆盖面广,多领域、全方位地为学生解读了音乐教育。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本课程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除教师一人的理论讲授外,还聘请专家及其他教师做客,或亲临课堂,或通过网络视频交流;除基本理论的介绍外,还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的参与与渗透,如利用吉他、电脑、ipad教学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还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避免枯燥,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
(三)评价方式系统化
在一学期的观摩中,另一个让笔者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就是课程的评价方式。该门课程的成绩考核包含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例如,助教帕特里克除协助主讲教师记录平时的考勤外,还会记录每次课堂上的讨论发言、个人及小组编创的作品展示、网络平台上的测验题以及论坛里的提问与回答等。当然,期末论文的撰写、PPT制作及演讲与“答辩”,也将记入成绩。学生们将面对一个庞大的、形式多样且量化精细的评分体系。这种评价机制细致、透明、公正、公开,真正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四)实践教学常规化
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再到评价方式,无论哪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扎实地践行了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每节课中。
四、思考与启示
(一)围绕实践的教学理念
在认知层面上,音乐教育课程应当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但更是表演的艺术、实践的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成性。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未来中小学音乐师资,更应当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然而,这一理念在我国实际的师范音乐教育中贯彻得并不太尽如人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中,理论学时占总学时的76%,实践学时仅占24%;而在理论课中,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中心,教学方式也多以枯燥的讲授为主。在笔者为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你认为我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还需要哪些改进?”这一问题,78%的学生做出了“希望增加实践内容”的回答。由此可见,我们的音乐教育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就显现出对实践不够重视、内容略显匮乏的弊端。因此,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应当从理念上就以实践为中心,并紧密围绕实践而展开。
(二)奉行实践的教学实施
在行为层面上,音乐教育课程应当切实执行实践教学。以USF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为例,本门课程有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实践方式完成的,并且每项实践操作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反观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是一贯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似乎一遇到实践内容就都乱了章法。大家心里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时间活动?”“怎样操作?”“谁来组织?”“谁来打分?”“怎样打分?”“什么标准?”等。虽然学生们渴望实践,也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管理的随意性与教师对实践教学评价的模糊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实践环节和学分挂钩不紧密,也就降低了重视程度。因此,我们要将实践教学的实施落到实处,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的管理、规范课程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保障实践的教学环境
在硬件环境上,音乐教育课程应当充分保障实践教学。在一学期的课堂观摩中,让笔者感触很深的一点是: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虽然较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差距已经逐渐缩小,甚至微乎其微。以笔者所在的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我院也拥有多间可容纳几十人同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电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器乐排练厅、演奏厅、音乐厅等。表面看来教学环境优越、硬件配置充足,但教师和学生却经常面临诸如设备缺少零件、软件感染病毒、教具老旧坏损,甚至教室脏乱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会成为日常教学的绊脚石。相比之下,美国大学不仅硬件设施齐全,甚至在任何时候,教室都一尘不染,教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所有外部环境都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也不得不感慨其学校规范细致的教学管理、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实践是音乐之本,也是师范之本。从南佛罗里达大学的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来看中美音乐师范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实践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出发点,也是师范音乐教育的立足点。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实施、评价机制的执行以及教学管理、环境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出更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音乐教育实用型人才。
注 释
① 音乐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of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简称CMER,是南佛罗里达大学音乐学院下设的一个音乐教育学术研究机构,它主要从国际和跨学科的角度开展音乐教育相关研究活动,网址:http://cmer.arts.usf.edu。
② 《国际音乐教育研究》(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ISSN 1938-6435),简称MERI,是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旨在研究全球视野中音乐教育相关问题的学术期刊。该刊为年刊,自2007年至2013年间共发行6期,2017年2月起改名为《音乐教育媒体杂志》(Media Journal in Music Education),简称MJME,网址:http://hosted.usf.edu/mjme。
③ 杰出音乐教育研究者奖(Outstanding Emerging Researcher Award),是由阳光海岸音乐教育研讨会设立,主要奖励从事高质量研究的音乐教育研究者。此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获酬金500美元并被公布获奖论文。
④ 阳光海岸音乐教育研讨会(Suncoast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Symposium),简称SMERS,由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该研讨会自2007年起每年2月初举办,至今已举办11期,每期前一年度8月之前征集论文,参会者可登录会议网站提交论文,网址:http://cmer.arts.usf.edu/content/templates/?a=901&z=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