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2019-01-28范良辰
范良辰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537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生活变革与发展,人们对事物认知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认知方式转变是由于知识载体的变革而引发的。从图文到视音再到多媒体,从荧幕到显示器再到智能机,无论从知识的呈现内容与形式上还是从知识的传播载体与技术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人们的认知方式逐渐多元化,呈现出“碎片化”“浅阅读”的行为特点。微课正是兴起于“短平快”多媒体视频传播技术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十几分钟的视频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教学,这正契合现代人认知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方向。
微课强调选定某个知识点或学习任务进行7 至12 分钟的视频教学,也就是利用当前盛行的新媒体形式“短视频”融入教育教学领域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实践。微课不仅是一种短视频教学资源与手段,更是一种以“微”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引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充分发挥“微”媒体技术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当前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效促进了教学策略的创新发展,优化了当前教学资源及其应用形式,形成了一整套围绕短视频教学资源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师范生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选课作为一类全校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是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拓展、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类型。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将师范生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训机构的学生,除接受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教育外,还接受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因而,公选课担负着培养师范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职责与目标。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在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有效培养现代教学理念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是同等重要的,然而现阶段在教学实践的现实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以课程本位为视角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课时限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引发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中,师范生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时为17 个,明显满足不了本课程对师范生从理论到技能,从理念到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乱象:授课形式单一,理论课主导忽略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学技能水平不够,本课程教学活动中缺少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内容陈旧,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流于形式等,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针对师范生公选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定位还不清晰。作为促进与拓展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门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定位需要根据课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重点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技能意识培养,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应用意识培养为当前课程教学主要目标。
2.自由选修与认知差异的冲突引发教学内容针对性不高
作为师范生公共选修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对象往往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虽然活跃了公选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加多元化的认知学习互动构成良好的团队基础,但这样的教学班级中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差异也较大。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部分由于有限的课时往往会在教学主题的设置中忽略,所以师范生如果没有相关课程的学习基础直接进入《现代教育技术》核心理论“教学设计”部分极易引起不适,任课教师面对认知水平差异较大的学习者设计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无形中大打折扣,这也正成为本课程学习者学习兴趣随着核心理论传授逐渐弱化的主要原因。作为一门学习群体多层次化的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创新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缩小学习者之间的认识差异,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学习适应性弱化问题。
二、微课教学模式对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启示
微课是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认知习惯转变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师范生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课时限制、学习者差异、教学形式落后等现实课程实践问题,恰好可以由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有效补充,微课不仅提供了短视频教学的资源,更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启示。
1.微课作用于教师突出了课内外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大学教授大量教学内容时为提高学习者效率提出的几分钟课程教学,随后应运而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侧重将新知识的传授提前到课前家庭预习时段,将课堂转换成学生接受个性化指导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场域,从而将课内外知识传授有效整合起来。因而,微课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在时间上由课堂的45 分钟延伸到课前的预习,在空间上由传统的课堂教室拓展到网络空间。
2.微课作用于学习者突出了学习需求差异的协同性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差异在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对象群体中尤为明显,因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微课教学模式联结起课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实现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安排,适应了当下学习者习惯于一些非正式场合普及基础常识的学习需要。微课教学模式联结起的课堂教学以生成型教学模式为策略,紧密围绕学习者在课前的预习状态下遇到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再设计,通过系统化的课堂教授或分享交流学习等形式,为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以实现不同学习需求的差异协同。
3.微课作用于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目标特色的实践性
《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教学对象是不同学科背景的师范生,培养其日后在教师岗位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以积极、开放的主观意识接受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与应用是当前本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微课是现代教育教学倡导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重要实现手段,带来了一种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也是短视频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与开发。利用微课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教学使学习者切身体验到新型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践行了课程“两个意识”的核心目标,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的双向同质性,强化意识教育的课程实施成效。
三、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微课教学模式定位和设计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的微课教学模式借鉴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精心设计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融通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三大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首先,充分利用学习者课前预习的学习时空,设计与应用系统化的微课资源与平台,帮助学习者习得常识性的基础知识与概念。本环节有利于突破课程的教学课时限制,有效缩小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差异;其次,以生成型教学策略为主体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者初始学习能力的分析,例如:自主学习分享、线上测验、课堂提问等,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形成课堂指导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通过线上微课自主学习情况和课堂指导与互动效果,研究学习者学习过程评价设计,有效激励学习者参与微课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型被动学习方式,实践与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形式。根据以上需要确定的微课教学模式还需注意以下两点设计原则。
1.以自主学习方式为核心统一课内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自主学习虽然得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大力倡导,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应用不足,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由于自身体验自主学习的经历较少,影响了其将自主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微课为重要资源与平台的课前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体验机会,但真正发挥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策略的优势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师生互动,因而回归课堂教学时,在教学策略上要注意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的延续。从自主学习方式的整体性统一《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的课内外教学设计理念,达成教学绩效的同时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应用的经历体验。
2.以学习初始能力为判断规划具有公选课特色的微课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教学对象均为师范生,由于不同年级学习者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学习初始能力的判断与界定相对比较困难。针对这一特点,亟需微课拉近学习者之间的初始能力差距,由此设计与开发的微课资源内容不仅是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或学习任务,还应包含丰富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基础教育课程的微课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初始能力的趋同化提供多样化的脚手架,利用微课资源不断完善学习者进入课堂教学前相对统一的自主学习最近发展区。因而《现代教育技术》公选课微课资源设计重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特色打造。
四、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微课资源建设策略
微课虽然是一种短、平、快的教学视频,但却涵含了现代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教学内容、精心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教学素材。围绕师范生公选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微课教学模式特点研究、开发相关微课资源,主要有以下建设策略。
1.以“微”课视角研究的教学设计关键要素
微课资源虽然是通过微视频作为主要的展示载体,但资源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方案的拟定,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微课强调以短视频为教学媒体、以自主学习为学习方式,即通过视频教学法使学生在视、听觉上获取多方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考虑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成本,往往应用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适宜应用图、音、视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的重、难点知识是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因而,对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要注重突出教学内容的示例化、形象化。多媒体形态呈现,突出“微”课多媒体视频教学优势,有效提高视频教学的应用价值与教学效益。
2.以“微课”微观放大的教学效应设计视频脚本
根据现代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转变,微课以8 至10 分钟的视频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短平快的学习资源,然而引导习惯于浅阅读现代多媒体信息的学习者对微课教学视频进行深认知,是当前此方向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的知识往往是当前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主要对象,因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视频教学的特殊节奏进行脚本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视频呈现和充分解析的视频时长突出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演示,引导学习者从短平快的浅阅读媒体信息接收向精专严的深认知教学信息学习转变。因而以预设学生深度认知的学习行为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有效合理地进行视频脚本设计预案。
3.以“微课”流媒体传播形态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互动
“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控制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帮助师范生体验“碎片化”学习的信息技术手段。视频制作完成后作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 教学群在进入第二天课堂教学前要求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并且利用“群应用”中的“作业”功能引导学生在线提交观看学习体验。第二天课堂教学中请作业理解到位的学生现场分享学习收获,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重难点习得和认知理解程度。从而有效减轻了重难点知识在第二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时间安排压力,将“信息传递”在课前学生自主进行,“吸收内化”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完成,重新建构了学习过程,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员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员知识的吸收内化。
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以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与技能、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习与革新技能为目的,是充分体现师范生今后信息化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教学研究实践有效地将教学与技术进行了相对合适的融合,使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体验到技术服务于教学的神奇魅力。但在教学实践的反馈中也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90 后大学生虽然作为互联网原生代群体,已经养成了一定的网络技术应用与操作的日常行为习惯,但由于缺乏理论学习对自身信息素养的反思能力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有效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以促进师范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未来教师教学信息化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