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育公平的信息技术路向研究

2019-01-28朱永媛

中小学电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平信息化信息技术

朱永媛

(安徽医科大学 党政办公室,安徽 合肥230000)

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教育,而且推动着教育的不断前进和创新发展。培养创新与创造型的人才,建设“每人皆有学、到处皆能学、时刻皆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的“四化”教育体系,是我国政府当下重点着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政府以坚定不移的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方针,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以教育信息化解决区域和城乡数字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化进程为目标,让亿万孩童共用丰厚资源,共享优质教育,共盼美好未来[2]。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充分发挥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落后与贫困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尽全力让教育公平最大化惠及每一个孩子。在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多思考、多落地。[3]”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接受隐藏在教育公平背后的道理,借助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时下被推行的政策,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乐于看见并且乐意接受的。然而,由于人们常常对信息技术有过高的期待,所以,教育研究者承认:“发展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研究者的承诺远远大于实践,因此,说要比做更难。[4]”

《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文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将教育公平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入学、资源和结果。初级水平是入学公平,而资源水平和结果水平则是高级水平。初级水平是高级水平的基础,当实现了初级水平后必然追求高级水平,这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含义。然而在我国出现了以下问题:当实现初级水平后,后来的高级水平遭遇到不公平,许多孩子在花同等时间、同等精力的情况下,获得的教育质量却是不同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产生与发展,中小学的择校风也是这样助长出来的,这也间接导致学校歧视的出现[5]。

本文将教育公平划分为“显性公平”和“隐性公平”,这种划分方式是基于以上教育公平的概念得到的结果。显性公平可以理解为客观因素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而隐性公平可以理解为因教育过程中各个主体的主观因素而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

一、两个角度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一)显性的教育公平问题

我国有很多的显性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有经济落后导致的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贫富的两极分化导致的教育不平衡,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女童的教育发展滞后等。这些现实问题在历史中形成,并且在我国长期存在,通过不断的发展以及文明进步来进行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以下两类。

1.就学机会不公平

导致就学机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理因素,因为城乡距离较远,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同,收费标准不同,致使学生不能获得完全公平的就学机会;其次是传统文化因素,我国目前尚存的重男轻女的传统风气,导致了农村女性获得的就学机会远远低于农村男性;同时加之收入差距等问题,导致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子女获得的就学机会也会不同。

2.资源共享不公平

教育资源配置因历史因素存在明显的差距,如地区间差距,城乡间差距。它应该体现在:首先是规则的公平,以缓解差距的继续扩大,避免事态进一步严重;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落后地区倾斜,以此来缩小差距。建国以来,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出发点是国家整体的利益,而不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诉求。因此,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在东、西部之间并不明显突出。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的发展存在差距,又造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过度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由于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所以,教育的实际重点在高等教育。因此,尽管一段时间内政府采取平衡布局的政策,但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差距并未得到实际缩小。

(二)隐性的教育公平问题

隐性教育公平问题容易被忽视,这是由一定的主观性决定的。在显性的教育不公平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教育不公平,这些不公平没有制度的规定,没有文件的记载,是看不见甚至是无意识的,但它们对学生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是更直接、更严重的。隐性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信息化发展差异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

每个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城乡之间尤其明显。城市的信息化发展程度高,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使得来自于城市的孩子往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接受信息化教学较为轻松,信息化普及顺畅。而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学生大多缺少信息素养,对信息化后的教学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隐性的教学公平问题。

2.学校管理不完善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

学校内部以各种名义设置重点班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背道而驰。此种情况来源于校方追求升学率、教学效果等问题,这导致在整个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以及师生管理各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3.师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6]

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而教师通过传统的统一式填鸭教育,从一开始就导致了教育不公平问题。另外,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即使教师想要因材施教,也无计可施。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信息技术路向思考

(一)显性公平的路向探究

1.针对就学机会不公平的信息技术路向探究

当前一些规模很小的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师资缺乏,在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将国家规定课程开齐。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拥有上学的权力,但实质上并没有保障他们获取基本知识和丰富资源的机会。因此,从2012年11月开始,教育部和财政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帮助各处教学点开齐并且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还配备信息化设备和配套的优质数字资源,初步施行就已取得了明显的反馈,收到了显著的成效[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信息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传播本质,依据数字化资源可复制的特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做到了有效,还做到了节约,大大减少了传统解决方案的投资成本。不仅如此,在短时间里就能够实现数万个教学点的全覆盖,充分表现出信息技术助力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明显优势。

2.针对资源共享不公平的信息技术路向探究

在“三通两平台”“农远工程”等国家大力提倡和着力推动的优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建设和普及下,点播网络课程、播放教学光盘已在教学活动中习以为常,不仅如此,云端课堂、同步课堂、远程协同教学等创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其中,有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拥有百年历史的成都七中,曾经出现优质教师资源需求急迫、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地教师进不去且留不住、乡村教师想进城、外地的教师想下乡、本地教师盼改行的不稳定形势”[7]。从2002年起,“七中网校”在丰富现代卫星VSAT通信技术支持下,建设配套网络、更新同步教学资源库、升级远程直播式教学设备、完善远端教学点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之后,正式施行“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相距甚远的远端学校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与成都七中同步课堂,且远端学校学生与成都七中任课教师可以开展实时双向交流。

(二)隐形公平的路向探究

1.针对政府主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信息技术路向探究

针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就是政府通过投入资金,缩小城乡差距,为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地区提供信息技术设备。2013年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指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这不仅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调整了政府的倾斜方向,也缩小了整片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除此之外,从2010年开始,政府拨出丰厚的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中西部农村多媒体教室。众多省市纷纷效仿,把中小学的教室修建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建设的重点任务,这些建设也是依据“校园网络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且建设不同层次的信息基础的设施”,为了减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差异”。

2.针对学校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信息技术路向探究

在由于学校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上,“零择校”政策是典型案例。依据全面实行“零择校”的要求,济南中小学将在今年全面落实“零择班”。济南市教育局下发的全市基础教育2016年工作计划中,明确学生进哪个班级,将全部由计算机说了算,由计算机来随机排位,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则通过抽签确定。他们具体的保障措施是“两均衡一公开”,即在生源分配上,济南市将以性别比例为基础,采用电脑排位、均衡分班的办法,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组建班级;对于有考核成绩的高中阶段生源,将以学生成绩高低为参照,采取蛇形排列,均衡分班;在教师资源分配上,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各科的任课教师,都将按照抽签的结果,随机决定,均衡分配[8]。为保证公平公开,分班过程将由家长委员会代表监督,并全程录像。电脑随机系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针对教师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信息技术路向探究

目前对该问题还未有较为典型的案例,但是,可以利用现在正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学生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各类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提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措施,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三、针对不同层面教育公平问题的优化建议

结合前文对各类教育公平问题的信息技术路向的探究,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

(一)资金投入

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需要有着庞大的资金支持,通过国家与地方的共同支持,结合商业投入、慈善帮助等方式,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提升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国家大幅增加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为办好办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水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充实的资金基础,才能修善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准、创新办学理念,进而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这些都有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培养出更出色的人才。

(二)平台建设

构建一个多主体多渠道的信息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获取就学机会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平台成员之间能够较好地实现数据和情感的双面交流,成员之间也可以多人合作,组队完成教研任务。整个学习活动采用在线管理的方式,学生还可以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实时反馈与在线评价[9];学校可以通过在线管理平台获得学生的信息数据并对其加以科学的数据分析,做出判断与预测;教师通过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动向并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如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10];政府通过构建平台来促进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三)技术提升

加快引入信息技术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大数据技术解决学生的信息分析问题,“互联网+”技术解决学生的接触信息化端口问题,建设校园网与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解决学生的资源共享问题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相关工具与媒介,建设充分完备的平台、打造畅通无阻的网络通讯环境[11]。通过优化利用教学资源以及相关配置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只有不停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信息化中,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模。教育要依靠或借助技术实现其目的,同时,教育也期望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技术对教育的适应与发展[12]。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全面深刻的变革,技术正在倒逼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甚至整个教育体制改革[13],笔者从教育的显性公平与隐性公平两个视角分析教育公平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迎来了信息化与科技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是新时代的特征,我国的教育界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追寻与探索,勇于创新与创造,因地制宜,综合分析,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利用[14]。

猜你喜欢

公平信息化信息技术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笨柴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