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习者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高等学校大资源建设研究*

2019-01-28张丽明黄宇丽张媛媛

中小学电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学习者数字化

张丽明 黄宇丽 张媛媛

(1.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130117;2.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 长春130022)

引言

数字化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自2000年首次提出数字化学习概念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被全球公认为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信息时代学习者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基础,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开放的大众化数字教育资源(以下简称“大资源”)是实现人人皆可学、处处都能学、时时可以学的新型学习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主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的个性学习和终身学习,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新目标,建设具有高水平、大众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工具层面上的应用,成果很多但并没有彰显出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例如: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水平有限等等。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无疑会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发展思路,走创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形态,通过现代化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树立适应性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同年12月在江西上饶市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上,提出下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力求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构建终身学习系统,实现学习型社会。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2.0 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2]。

二、高等学校大资源建设规划

2018年8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指出要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和创新人才培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3]。我国高等学校中的专业丰富,涵盖了社会生产中所需的各个领域,多年来,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已具备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高校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自我教育与管理,提高学习质量,建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应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避免造成建设混乱和资源相对匮乏的现象。

教育大资源,通常包括案例、视频、图片、课件、微课、网络课程、MOOC、SPOC 等形式,不同形式资源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资源在开发时都要结合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情况,使学习者在自我教育时能够学以致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的教育大资源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通识基础教育资源与专业特色教育资源。

通识基础教育资源指的是帮助人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知识,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而开发的基础教育资源,是涉及范围最广也是最为全面的资源。如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这些资源具有通用性,且内容相对稳定,可以组织权威专家指导由专业资源建设单位统一开发,并将其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资源,这样既可以保证资源建设的内涵又可以保证建设资源的质量,避免各级部门和学校进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专业特色教育资源指的是在通识基础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建设的具有前沿性的资源,是高校进行教育专用资源大众化转变的重点。高校要发挥自己在专业、科研、资源、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国内同一专业的优势教学力量,协同行业企业,因地制宜优先建设紧缺专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突破学校主体的能力局限,提高教育大资源建设水平,并深化产教融合的理念,及时融入新技术,保证资源的前沿性。所建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但要摆脱教材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尽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方便为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等其他新型教育方式提供资源支持。

三、大资源建设方向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数字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教育专用性质,建设的绝大多数教育资源都是以教材为中心,面向特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依附性。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由于其培养模式的灵活性,以及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因素,高校具有更加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所选择的教材也会不一样,这就会导致某所学校针对某门课程建设的数字资源,不能为其他学校,甚至其他专业学生所用。

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传统教育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学生仍旧需要依赖教材与教师进行学习,建设的教育资源则至多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在某一时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传统教育数字化搬家的行为,并没有给教育现代化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在盲目追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消耗太多教育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而那些不能被重复利用的教育资源则成为“数字废墟”,平白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教育信息化2.0 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将专有性的教育资源建设成为适合学习者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大众化、通用性资源,为新型教育形态提供资源上的保障。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大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不再是梦想,未来学校的教育资源势必要建设成为通用的“大资源”。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不断创新与融合,学习者自我教育的知识也不应再仅仅依赖于某一具体教材,跨专业、跨学科的大资源将成为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

习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到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4],这种社会的实现离不开大量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支撑,大众化的教育资源也是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构建大资源建设机制

高等学校大资源建设环境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资源开发者、资源使用者、监督者、使用者等,此外,还应包含能够影响到高等学校大资源转变与建设的各种因素,如质量标准、开发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等。这些因素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其构成的生态系统才能更加强大,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1.质量标准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高等学校教育大资源质量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的行为。制定建设大资源的各项规范,如技术要求(格式、大小、类型等),教育要求(适用范围、难度、交互类型等),标注要求(评价人、注释内容、反馈情况)等。通过这些质量标准,可以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教育形式中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的教育资源。

2.开发机制

大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现有资源的转化与新资源的开发。大资源的建设并不需要全部都从零开发,目前高等学校中存在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手段对其进行转化,使其适应信息时代学习者的自我教育,进而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资源建设成本。新资源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开发机制,鼓励校际联合、校企联合。在校内,通过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大资源建设;在校际,通过资源共享模式协同建设;在校外,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资源外包的方式吸引相关企业加入到大资源建设队伍中来。

3.监督管理机制

若想高等学校大资源的建设能够规范、有序地持续进行,从前期内容的选择、媒体的设计,到资源的具体开发,再到后期资源的应用与反馈,都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教育信息化2.0 时代的教育大资源是为学习者自我学习与管理提供资源保障,没有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势必会出现资源建设不平衡,资源适用性弱等问题。

十九大以后,我国迈入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知识的代名词,所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质量。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和资源建设的工作者都应当积极加入到教育信息化2.0 的实践中来,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把我国从信息化教育大国建设成为信息化教育强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学习者数字化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数字化制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