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9-01-28宋凯别梅肖巍
宋 凯 别 梅 肖 巍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32)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新型媒体的迅猛发展,仅凭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微课作为教学视频,以“短小精悍”为特征,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试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有力支撑点。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生物学科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微课资源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到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内容,知识内容较为抽象,零散的知识点较多,亟需较为优质、系统化、生动直观的微课教学资源,协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更进一步地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是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阶段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而生物实验教学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一些生物实验是根本没有办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的,这时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的形式,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1]。而对于那些可以通过分组实验的形式来完成的教学环节,往往实验时间较为仓促,就需要从实验问题的引出、实验的基本假设、实验步骤流程图、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展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最好在本校的实验室,将规范的实验过程完整录制,让学生提前观看,真正掌握实验流程的各个环节,在宝贵的实验学时中,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问题上来。
二、高中生物学科微课资源的设计
如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样,微课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制作微课资源的应用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应用于教学演示,来辅助课堂教学,还是为了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预习资料,又或者是作为辅助拓展的资源。不同的应用目的,其具体设计思路略有区别。
1.教学演示
教学演示类微课注重视频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化繁为简,化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的具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比如:关于《种子植物》这一节中,可以首先以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入环节,启发学生谈谈“你所见过的植物种子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吗?种子多不多?”,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代表性的例子。而后展示种子萌发变化的微视频,种子解剖的实验过程片段等。这种知识演示型资源,教师可以搜寻网上已有的制作较为精良的视频片段,结合具体教学中学生讨论、启发式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2]。但考虑到网络上的资源不一定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编辑加工,截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
2.自主学习资料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其特征是对于教学时间的重新规划,把原本课堂讲授的时间挪到课堂外,而把课堂教学时间用来答疑解惑、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那么,课堂外预习资料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要能够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微课视频的整体设计[3]。相对于演示型的微课,为了展示相对完整的知识点,其持续时间势必更长一些;为了能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较好的持续性吸引力与注意力,微课的表现形式最好丰富一些。以《酶》这一小节微课为例,首先以课堂实录的形式,拍摄教师讲课的近景和中景,以斯帕兰扎尼实验、巴斯德与李比希的观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而毕希纳实验示意图,归纳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的表格,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目的及原理等一些归纳总结及介绍性的知识,都以PPT 录屏的视频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实景拍摄进行展现,并在关键环节配上相应的字幕做注释;最后会设计思考、练习拓展部分,一方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研讨问题或小组汇报锚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疑问,促进课前的生生互动[4]。
3.辅助拓展资源
在进行课程中的辅助拓展与检测模块的微课设计时,所选择的主题在契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最好可以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发其更为深层次的思考[5]。例如:在《免疫系统》这一节中阐述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知识点。而其中涉及到的艾滋病的流行与防护,有很多社会大众认识上的误区,以及“鸡尾酒疗法”的相关故事,都是很好的拓展资料,使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多加入一些案例的分析与展示,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
三、微课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资源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也是微课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胡铁生等人[6]对参加微课大赛的教师进行微课建设与认知差异性的相关调研,在近500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有84.63%的教师认为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为教学设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习者,对于那些照搬传统教材内容的视频内容,容忍度几乎为零。因此,要重视整个微课中各个要素环节的设计,以先进的教学原理、教育理念来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7]。微课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般包含以下原则。
(1)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主题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2)必须进行学习者分析,依据高中生的学习风格特征、认知水平进行整体的脚本规划与设计。通常情况下,学习者更喜欢风趣幽默的教师,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资源的情况下,那些具有主题鲜明、导入巧妙、重点突出的内容是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
(3)从教学策略上而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应当具有亲和力,注意语言方式的转换,提倡由面向学生集体的语言转换为面向学生个体的语言。营造一对一,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4)在媒体技术可视化的环节,要注重一些细节性问题。比如:引入的视频素材的清晰度一定要满足需要;PPT 录屏的部分,文字过多会增加学习者学习负担;整体上要有一个教学节奏的把握,要有知识点段落的划分,流水账形式的内容无法长时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5)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形式,以多元化的视频、音频作业、小论文、或者小组协作汇报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微课资源内容的理解,这也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而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或组织学生之间针对某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促进生生间的思维交流[8]。
四、总结
优秀的微课资源很难一蹴而就,往往是经历了试用——使用——修改——再试用——再修改,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设计者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教案、脚本、设计示意图展示给同行,进行研讨。成型的微课资源可以找其他教师或学习者观看试用,从使用者、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改进自己的微课作品。修改成较为成熟的版本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以调查问卷、在线交流、正式与非正式的访谈等形式对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调研,收集意见,从而进一步优化与整改[9]。
微课资源无论是应用在课堂演示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讲解中,还是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预习与复习巩固环节,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10]。而优质微课资源的构思、设计与应用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教师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相关的经验,才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