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虚构:编辑职业道德建构范式的价值及实现*

2019-01-28

中国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虚构职业道德建构

道德虚构是社会道德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开展道德教育、促进道德内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在编辑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等,也是协调编辑、读者、作者等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受传统道德观念和计划经济思维等因素影响,编辑职业道德不太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生成。为此,可以从道德虚构的视角考察编辑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在道德虚构中促进编辑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

一、道德虚构: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伦理范式

伦理范式是指人们在伦理活动和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为社会大众广泛认知或认同的道德观念、伦理思维和道德信仰等。道德虚构是道德观念和价值信仰产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要探究道德虚构问题,首先应当把握虚构的内涵和本质。虚构是指以想象的方式创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也是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1]在社会学及伦理学研究中,虚构有着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哲学家迈农就认为,虚构是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学者赫拉利则以虚构为逻辑起点重新解读了人类历史,将国家、社会、集体等都视为虚构的想象共同体。在赫拉利看来,社会、国家、组织等都是虚构的,只有获得人们的信仰和崇拜,它们才能够存在并维持下去。哲学家迈农以虚构为逻辑起点建构了虚构哲学并以虚构理论解读了数学、科学、哲学等问题。[2]从虚构哲学视角看,虚构并不直接指向真正的社会现实和真实的客观世界,不与客体直接发生联系,但是虚构的世界却能够赋予客观世界以意义并间接地影响客观世界。道德虚构就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生存方式的价值虚构,它并不是先验的物自体,而是人类从生产劳动、社会分工、社会关系、生存需要等出发建构的伦理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因为“善良”“勇敢”“友爱”“丑恶”“残暴”等道德范畴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无法证伪的、经不起科学验证的。不管是基督教中的耶稣、圣母玛利亚,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公、三皇五帝等,当他们成为道德榜样时,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道德虚构的痕迹,不自觉地表达了人们对“应当怎样生活”的应然追求。虽然道德虚构是非客观存在的、无法证伪的,但是人类仍然离不开道德,需要用道德维持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关系等,同时我们也无法承受道德虚无的社会代价,一旦人类丧失了道德的约束,最终会陷入疯狂和自我毁灭的深渊。事实上,整个人类文明都建立于人类的虚构和想象之上,因为“物自体不可知”,人类永远无法把握绝对真理,只能生活于探寻绝对真理的路上。[3]

在社会生活中各种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在道德虚构中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往往从职业属性、社会需要、道德理想等出发建构职业道德原则,将这些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生动的道德榜样、严谨的道德规范、明确的行为要求等并以此推动职业道德的发展。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在长期编辑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等,它是开展编辑工作、处理编辑人员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由于编辑工作是一项知识含量高、人文色彩浓厚、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工作,所以人们对编辑职业道德有着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科学完整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道德虚构是编辑职业道德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应当从道德虚构的视角考察编辑职业道德建构问题,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完善编辑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内容等。

二、道德虚构视域下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价值功能

道德是人们以现实生活、社会关系、生活理想等为基础虚构出来的观念、信仰、规范和原则。显然,道德并不是先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通过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认知、信仰、实践等方式影响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所以,我们可以从道德虚构视角考察编辑职业道德问题,把握编辑职业道德的道德功能、生成过程、合理性等。

1.化解编辑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道德虚构有很多种道德价值和社会功能,特别是在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社会教化活动中,道德虚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唯物史观上看,人是有思想情感、价值信仰、人生追求的有意识存在物,人的社会行为往往会受到自己的价值信仰、道德观念、人格理想等因素影响。道德教育能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仰和准则,所以自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将道德教育、社会教化等上升到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的高度。然而,道德信念、道德原则等往往是非常抽象的,普通人很难准确理解和有效践行抽象的道德原则,这些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道德虚构则可以有效化解道德教育中的这一难题,提高道德教育的形象性、有效性等。比如,人们可以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虚构为生动的道德榜样、明确的道德要求等,进而为普通人提供清晰可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编辑职业道德建构中,抽象难懂的编辑职业道德理念和原则无法转化为编辑人员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更无法落实到编辑人员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之中。[4]然而,如果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将编辑职业道德转化为清晰明了的编辑道德规范,则可以为每位编辑人员提供客观明确的编辑职业道德标准,消解编辑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及不足。

2.推进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编辑职业道德建构并不只是简单地制定编辑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编辑职业道德原则等,而是要建构包括宏观的道德理念、中观的道德原则、微观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榜样、道德故事的职业道德体系。在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建构中,道德虚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开展道德建构,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编辑职业道德,建构庞大而系统的编辑职业道德体系。显然,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离不开道德虚构,需要在道德虚构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此外,从道德发展视角看,编辑职业道德是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编辑职业道德往往有着不同的道德原则、道德要求等,这就需要我们以动态、发展的思维看待编辑职业道德建构问题,在道德虚构中不断完善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当前我国与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等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体系尚不完善,带来一些道德虚无、道德失范等问题。同样,编辑工作的社会环境、道德要求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编辑道德也存在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以道德虚构的方式重塑编辑职业道德理念,重构编辑职业道德内容,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时代性。[5]

3.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的合理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多以崇高、完美、无私、奉献等为道德原则开展社会道德体系建设。这种道德要求迎合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需要,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公无私、专门利人等道德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带来一些道德信仰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就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而言,为“他人做嫁衣”“甘当啄木鸟”等编辑职业道德要求并未充分考虑编辑人员的个体利益和道德需要,也未获得编辑人员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可,反而成了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桎梏并因此带来了一些编辑人员道德信仰缺失、职业道德失范等问题。比如个别编辑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职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将编辑工作看作养家糊口的工具;个别编辑将金钱至上作为人生准则,不甘心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为了金钱或利益将思想低俗、低级趣味的内容搬到了出版物上,全然不顾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再如,有些编辑人员缺乏工匠精神和奉献意识,不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甚至将审稿、校对等工作看作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些直接影响了编辑职业道德建构。因此需要以道德虚构的方式重构编辑职业道德,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唐凯麟教授就认为,道德离不开社会生活,也只有深深扎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才能使道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显然,道德虚构就是道德回归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当以道德虚构的方式重塑编辑职业道德,将神圣的、遥不可及的编辑职业道德转化为扎根于经验世界的、可实践的编辑职业道德。

三、以道德虚构促进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实现路径

道德虚构是建构编辑职业道德体系、开展编辑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编辑职业道德时代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所以,应当高度重视道德虚构在编辑职业道德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将道德虚构作为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伦理范式,在道德虚构中将形而上的编辑职业道德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促使编辑人员接纳编辑职业道德话语、认同编辑职业道德原则、树立编辑职业道德信仰。

1.以道德虚构的方式明确编辑职业道德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们往往会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建构庞大的社会伦理体系并依据这些社会伦理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共识等,然而,道德虚构并不是空穴来风、随意杜撰的,而是人们从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历史环境、文化环境等出发,以社会的道德需要、道德理想等为目标而建构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呈现出一种原子化的生存状态,个体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等不断增强,这就需要重新确立道德建设目标,建构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应当从市场化改革、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时代境遇出发考察编辑职业道德建构问题,确立与作者和读者的要求相适应的编辑职业道德目标。比如应当围绕“编辑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时代对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什么”等问题确立编辑职业道德目标,在社会、作者、读者和编辑的利益需要中确立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以责任、真实、公正、品格、廉洁等进行编辑职业道德虚构,确立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6]

2.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建构编辑职业道德内容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多以神圣性、崇高性等为目标进行道德虚构,以道德氛围营造、道德情感熏陶等方式创造浓重的道德集体意识,突出社会道德的责任性、利他性、集体性等,反而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自由、发展、权利、价值等成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应当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编辑职业道德虚构,重新解读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原则、理想等,重新叙述编辑职业道德故事。比如应当重新解读编辑工作中组稿、采稿等工作的道德价值,重新解读出版物的商业化现象等。再如,应当用符合时代场景的话语叙说编辑工作规范、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等道德规范,建构编辑职业道德榜样及故事,提高编辑人员对编辑职业道德的价值认同度。此外,应当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讲求实效等市场经济原则融入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之中,以市场理性等培养编辑人员的企业精神、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充分发挥编辑职业道德在提升工作效率、促进高效协作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应当从尊重读者和满足读者需要的动态平衡中开展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在道德虚构中不断优化编辑职业道德的内容。再如,应当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作为编辑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以此培养编辑人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使编辑工作人员能够对审编工作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3.以道德虚构的方式优化编辑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虚构的目的是为了将道德理念、道德原则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等,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从道德虚构的视角审视编辑道德教育问题,不断创新编辑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将编辑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编辑人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信仰。首先,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塑造编辑职业道德榜样。纯粹的道德理念、道德原则等往往是抽象难懂、空洞无物的,难以转化为个体的道德信仰、道德习惯等,这就需要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生动的道德形象,以真实可感的方式引导个体的道德实践和社会行为。所以,在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当通过塑造道德标兵、道德模范等方式进行道德虚构,将编辑职业道德理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道德人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编辑职业道德的功能。比如,编辑部或出版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编辑人员充分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道德评选的方式虚构道德榜样,创造编辑职业道德形象,这样能够较好地促进编辑职业道德建设。[7]此外,应当以道德虚构的方式强化编辑职业道德权威。道德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特定的外部约束,只有不断强化道德权威、增加人们的道德认同,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所以,在编辑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采用道德虚构的方式塑造编辑职业道德权威,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的社会认同度。比如应当通过职业道德环境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进行道德虚构,在编辑日常工作中增加人们对编辑职业道德的认同度。再如,应当经常开展编辑职业道德教育、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等,以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方式对编辑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将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编辑人员的道德信仰。

四、结语

道德虚构是道德生成、道德体系建构、道德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在社会道德发展和个体道德内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当将道德虚构作为编辑职业道德建构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则,以道德虚构的方式重塑编辑职业道德目标、内容和方式,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的时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虚构职业道德建构
虚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