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出版: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

2019-01-28

中国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出版物

新时代要有新思考、新作为、新气象。反映时代潮流,弘扬中国精神,坚持内容创新,多出精品力作,是出版机构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主题出版应当成为新时代出版的主旋律。主题出版既能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又能在引领大众阅读风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因而大有可为。

一、主题出版体现国家意志

原新闻出版总署从2003年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确立特定主题作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出版重点,集中开展重大宣传出版活动。其基本作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提升国家软实力。10多年来,主题出版在思想建设、文化创新、规模效益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政府顶层设计、出版单位策划出版、市场及读者反馈这三个层级构建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结构模式,共同谱就中国出版业的时代旋律。

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下发文件,确立当年主题出版的核心关键词,并对年度主题出版作出全面要求和周密安排。以2012年为节点,前一阶段主题出版的关键词以纪念性、历史性为主,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2003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5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2006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7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间或以当年重大事件的重点宣传为关键词,如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2012年围绕党的十八大,通过《关于报送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落实,主题出版首次直接、密切地参与到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建设中来。《历史的见证:中国是如何治理的》(中、英文版)、《解读十八大:十八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中、英文版)等出版物的策划推出,标志着主题出版首次被提升到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将逐渐发展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有机组成部分。[1]此后几年的主题出版关键词印证了这一转变:“中国梦”(201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6年)、迎接党的十九大及总结“砥砺奋进的五年”(2017年)。至此,主题出版的内涵侧重已逐渐由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向文以载道的多层次主题靠拢,其间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引导与支持则不言而喻。

除了赋予主题出版以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外,国家还通过奖励机制的倾斜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激励出版机构做好主题出版。一方面,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组织评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加以资助并统一宣传。如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精品展集中展销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出版物,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的“十八大以来辉煌成就”主题精品展则同时展出1000种相关出版成果。自2014年起,主题出版由国家出版基金予以资助支持。另一方面,精品主题出版物因其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承担国家使命、为弘扬主旋律尽职尽责,从而在各项评奖评优、榜单遴选中能够获得加分优势。同时,一些权威且影响力广泛的评奖项目单列“主题出版类”,聚焦主题出版精品,为其赢得更大关注度,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如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中国好书”等。

数据显示,自“十二五”以来,主题出版选题申报数量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1年全国出版单位报送主题出版相关选题1462种,2012年为1608种,2013年为2190种,2014年为3373种,2015年为4750种,2016年为2345种,最大年增幅达54%。[2]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等重要节点背景下,主题出版迎来了一个更高要求、做强做精、做大影响力的新阶段。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主题出版以其特殊的价值和使命为出版机构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政府、学校等集中采购的销售渠道使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从而主题出版领域内同类化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在力求“两个效益”相统一、以“品牌”为发展根基的出版业中,主题出版不再是一种政治任务,而成为出版机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板块,是统领出版工作全局的重要抓手。

二、主题出版引领阅读风尚

近几年,出版市场的一个现象令人欣喜,那就是读者的阅读趣味与主题出版高度契合。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广大读者对主题出版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强烈,家国情怀、政策理念、传统美德、理想信念等主题出版中常见的内容,为读者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出版物的销售情况往往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一段时期内社会的阅读风尚和读者的兴趣焦点,而主题出版物因其特殊使命,在初期曾给读者留下过刻板说教的印象,总体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但近年来,随着出版界对主题出版意义的理解愈加深入、重视程度愈加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主题出版物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了创新发展。主题出版的内容趋向多层次,开拓了主题出版物的边界,增加其内涵容量,笼括了对各种话题感兴趣、有需求的读者群;文风平易活泼、深入浅出,增加了对各文化层次读者的友好度,易获得认同感;形式新鲜多样,能在同类型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增加辨识度,助于品牌建设。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民众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参与度也日益提高,这一主人翁意识促使人们为进一步了解自己身处的时代和国家、根植的传统与文明主动寻求相关内容进行阅读。由此,读者与出版者不谋而合。

根据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畅销书销售数据显示,近年来,一些主题出版物凭借其良好的口碑跻身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如2014年有《之江新语》《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苦难辉煌》,2015年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大抗战”知识读本》《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2016年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谢觉哉家书》,2017年有《中国诗词大会》《良训传家》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大局的主题图书与大众普遍关注的图书逐渐有较高的重合度,读者更加关注国家形势的发展、大政方针的演变、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等。这一点可由搜索网站提供的大数据作为旁证。根据基于每天60亿次搜索请求数据的“2017百度沸点国人搜索榜单”显示,“一带一路”论坛开幕、2017全国“两会”、雄安新区设立、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多地出台户籍新政等国家大事占据了2017年度热搜榜“十大国内事件”;主旋律电影、电视剧 《战狼2》和《人民的名义》分别位列“十大热搜电影”“十大热搜剧”榜首;“十大国民骄傲”榜单则涵盖了经济、体育、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的重要成果,如一箭三星发射、女排再夺大冠军杯、国产航母下水等。[3]基于此,可以认为当代读者的关注点与主题出版内涵范畴越来越契合,主题图书将越来越受欢迎。

以三联书店为例,三联书店历史上一直是一家进步的、革命的出版机构,初创时期,邹韬奋、胡愈之等三联前辈就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使三联书店成为党的进步出版事业的堡垒,被誉为“红色出版中心”。“红色出版”的基因成为今天的三联书店做好、做强主题出版的动力。近几年,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正确导向、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出版了一大批优秀主题出版图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三联书店2017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全年发货量10万册以上的新书有4种,其中两种(《御窑千年》《良训传家》)都是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出版物。而在经由3000余位读者网络投票、30余位特约评委票选出的三联书店“十本好书”中,2015年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2016年有《我们的中国》《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2017年有《1944:龙陵会战》《古诗词课》《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等榜上有名。主题出版在三联书店历年好书评选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富有三联特色的主题出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可。

三、主题出版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出版应有的态度。对于出版机构来讲,文化自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不断推出代表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出版物。主题出版所具有的时代性、文化性、思想性的文化品格,正是出版文化自信的表征。

1.主题出版是时代经典的高地

纵观近年来主题出版的优秀成果,既有阐释和解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通俗理论性图书,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砥砺奋进的五年——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等,也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如《邓小平传》《抗日战争》《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等。而学术文化类主题出版中,一批优秀成果则很好地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悠久的文明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的中国》《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等,都是这方面优秀研究成果的代表。

主题出版就是时代的印记、时代的回响、时代的旋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出版的作用不可替代。面向新时代创作的优秀作品,对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成果,必然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思想文化的最新成就,必然能够更好地蕴含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文化魅力。可以认为,从主题出版中最有可能出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经典之作。

2.主题出版是融合发展的富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一论述为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传统行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大力推动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以大数据、智能化来推动文化建设和出版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优质图书的内容资源是出版融合发展的基础,主题出版因其导向性、创新性、经典性等特征,将成为融合发展实现多介质传播的宝贵数据资源。人民出版社以该社出版的权威党的思想理论图书为主要资源,设计开发了“党员小书包”移动智能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学习平台,同时满足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的学习、考评和管理需求,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广泛好评。《三联生活周刊》对“一带一路”的主题报道在启动之初即采用手机传播颇为流行的H5页面,富有创意性地介绍了历史上中国人的西行路径;此后,该周刊的封面文章结合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读者活动等,使“一带一路”的主题报道形成了立体传播结构,获得了良好效果。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读者对主题出版的高度认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出版机构在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内容创意商的角色转换中,会始终把主题出版作为重要资源开发、转化、使用,并以此形成融合发展坚实的核心内容资源,为出版融合发展时代出版效益不断提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3.主题出版是国际传播的首选

世界聚焦中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生的巨变、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时候,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我国发生的巨变、取得的成就背后的逻辑和特质,亦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传达出来、宣传出去?在中国的国际传播已经呈现出转向战略主动的新趋势下,主题出版的优秀作品应当是我们扩大国际传播的首选、必选。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出版业积极践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要求,在内容建设、海外传播等方面加大投入,作出了巨大成绩。2017年前三季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相关选题数量超过840种,选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自2014年出版以来,已输出21个语种、24个版本,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一书,自2015年4月出版以来,已成功输出版权至1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签约19个语种。

“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是国际传播的中心话题,让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在世界广泛传播,既要以内容创新准确表现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要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习惯、情感方式,进一步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出版既是国际出版的重点,更是国际传播的“使者”。

注释:

[1]庄庸,张瑞霞.追寻主题出版五年关键词[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06-30

[2]郝天韵.主题出版:重策划 瞄市场 出精品[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9-04

[3]2017百度沸点国人搜索榜单[EB/OL].http://top.baidu.com/2017

猜你喜欢

出版物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15835-2011)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Two circulation regimes of the wind driven Arctic Ocean
The central role of diminishing sea ice in recent Arctic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Future abrupt reductions in the summer Arctic sea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