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站位 狠抓落实山东省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
2019-01-28刘维寅
● 刘维寅
地方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交给地方各级党委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山东作为全国第一批推进机构改革的省份,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强化政治担当,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目前,省级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市县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已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坚持政治引领,将“两个维护”转化为推进机构改革的具体行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山东省委提前谋划机构改革工作。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在北京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成立省委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协调小组,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任组长,要求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刘家义同志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当好改革“施工队长”,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协调小组会议、编委会会议共12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改革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省委编办等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作专班,2018年3月下旬开始集中办公,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中央改革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偏向。
坚决落实中央“规定动作”。坚持对标对表,省市县党政主要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中央保持基本对应,做到上下一盘棋,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落实到改革各方面、全过程。顺利完成党的纪检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任务,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的有机统一;省市县普遍设立了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市、县)、国家安全、网信、审计、教育、农业农村等党委议事协调机构,完善党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将各级机构编制、公务员工作、新闻出版和电影、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调整归口党委有关职能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对设立机关党组织的部门,单独核定专职党务干部领导职数,加强了党建工作编制配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职能,使各类机构在服务保障群众上有更大作为。
严格纪律规矩。将机构改革作为检验党性原则的重大考验,强化规矩意识,在调整优化机构职能、清理不规范设置的机构、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压减下放执法机构等方面,坚决把中央改革要求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各项改革纪律,加强巡视巡察和责任审计,严禁“讨价还价、纠缠不休”,做到令行禁止。各级各部门落实落细各项任务,做好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坚决拥护改革、全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因地制宜,全面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突出重大战略,统筹设置机构。在中央改革大框架下,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设置有关机构,体现山东特色。比如,围绕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山东省发改委和16市发改委均加挂了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牌子;围绕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组建了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和省海洋局,7个沿海市设置海洋发展局;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整合有关涉农机构和职能,组建了各级农业农村厅(局);围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首个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组建了山东省军民融合办和济南市、青岛市军民融合办;围绕加快建设“数字山东”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组建了山东省大数据局,10个市设置大数据局。
突出全面彻底,坚决清理不规范设置的机构。严格落实中央规定的各级党政机构限额,对不规范设置的机构一次清理到位,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留尾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各级限额外行政机构,原则上并入行政机关,保留设置的纳入限额管理,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清理撤并。全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完成改革,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后,加大与公益类职责整合力度,机构数量精简50%以上,彻底解决了政事不分问题。精简各级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减少45%。清理规范事业性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省级由19支整合为10支,统一调整为部门直属机构,实行扎口管理。
突出优化协同高效,合理调配职能和编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的要求,以解决问题为鲜明导向,大刀阔斧地调整理顺职能配置。一是坚持一类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对各级发改、工业和信息化、交通、商务、财政等方面的职责进行了大幅调整优化,确保上下打得通、左右衔接得好。二是厘清部门职责关系,在部门“三定”规定中对环保、应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等40余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逐一明确职责边界,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三是加大编制统筹使用力度,对多个机构整合组建的部门和职能弱化单位,收回部分编制,重点用于保障民生领域。2018年10月先行组建了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设立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了5个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完善全省应急救援体系;为切实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专门调剂150名事业编制建立了全国第一支省级职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
三、坚持刀刃向内,切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结合部门“三定”规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衔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和实施工作,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在16个市、136个县(市、区)和30个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行使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国土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行政许可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山东省委出台《关于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推进重点事权综合改革,实行市县同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出台《关于推广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合理划分基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综合设置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打造“一次办好”改革品牌。把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的“试金石”,创新性开展“一次办好”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企业群众。聚焦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编制公布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建设开通了省级政务服务大厅,省直26个部门、1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到97.5%,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在99.9%以上。
深入推动制度创新。通过深层次的体制创新,巩固改革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山东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增强有效制度供给,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围绕经济管理、双招双引①“双招双引”,指招商引资招财引智。主职主责,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去行政化,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创新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项目转化等平台建设,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山东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党群机关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山东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实施方案,突出党建质量、担当作为、创新创业等内容,奖优罚劣,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