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很关键
2019-01-28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
□ 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宁向东
如果把促进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引导科研院所产出高质量成果则可以认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前者包括对成果转化主体的奖励激励,完善中介服务,以及充分的市场保障等,后者则主要是科研导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等软环境。现实中,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往往强调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但倘若“最初一公里”不通畅,产出与需求脱节,则会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技术专利经济价值不高,难以转让,已经成为我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投入和产出数量,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专利,而很少真正关心它们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新问题,有没有价值。这就像考察工程技术效果时,不看是否解决了油田生产难题,而是看该技术申请了多少专利,刊发了多少论文,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离不开源头成果产出机制的支撑。只有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畅。基于此,有必要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以科研成果原始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与企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科技评价体系,推动科研管理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注重短期产出向注重解决企业发展重大问题转变。
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研产用”一体化撬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文价值点就在这里。该院围绕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需要,强化“研产用”一体化管理,即研究、生产、应用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共同体,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中试、产业化的有效衔接,从组织管理上确保项目成果的转移和承接,形成了科研单位、局内生产厂家及技术服务公司、油田生产单位共同参与技术的研发、试验和应用过程,加快研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需求在哪里,科研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采油院与采油厂建立起较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技术人员对现场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从来料检验到现场应用全程跟踪把关,做到单井个性化设计,努力达到单井服务最好效果。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定期与各采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在沟通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采油工艺,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更好地满足油田需求。实际上,我们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除极少数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外,绝大多数还都属于应用研究,基本上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该院定期回访制度建的好,科研人员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知道生产中的问题在哪儿,隐患在哪儿,技术攻关才有重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自然转化率不会低。因此,要解决当今科技转化率极低问题,就必须从立项入手,只有立项是切合实际的,设定指标是注重应用和能以让其产生效益的,最终的研究成果才能是真正成熟的。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走好“最初一公里”,后面的路也就通畅了。因而转变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速技术创新从“0”到“1”的突破,进而实现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