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方法与技巧探讨
2019-01-28
新闻采访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准备一道菜肴的食材,只有掌握足够的方法与技巧精心选材,才能做出鲜美可口的菜肴。同样,一个新闻记者要想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必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下足功夫,才能在通往新闻事业的路上走得更远。
穆青作为新闻界的老前辈,曾经对新闻采访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这就要求一名记者在采访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记者而言,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知识、性格等差异,在新闻采访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往往大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很多共性。那么,笔者就结合自己10余年的新闻采访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足够的新闻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是对某一科学领域所作的系统解释的知识体系,由系列性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所组成,是人类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说体系。因此,在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中,一个记者离不开新闻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毕业于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在从事新闻这个行业之前,真正意义上没有读过几本像样的新闻理论著作,直接造成自己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的不足,甚至长期在摸爬滚打中小步前行,收效甚微。
后来,经过多次的碰壁和挣扎,才逼着自己慢慢接触一些新闻理论教材,比如《传播学教程》《外国新闻传播史》《比较新闻传播学》《新闻采访学新论》《现代新闻评论》《新闻写作教程》等书籍,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才有所提升。
因此,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闻理论知识,才能掌握足够的采访方法,才能在前辈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思得更远,为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足够的实践积累
从马克思主义原理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同样如此,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鲍·波列伏依在《我的记者生涯》一书中说:“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也就是说,是一个真心实意的新闻工作者,那他的生命就不是以年计算,也不是以10年计算,而是以通讯报道来计算的。报道一篇接着一篇,其中那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就成为他一生的里程碑。”
时光悄然而过,自己在多年的新闻从业生涯中切身感受到,坐在办公室是写不出生动而富有生机的新闻作品的,更探索不出好的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反而觉得,只有长时间地进行新闻实践,才能梳理和总结出更多的采访技巧,令自己的采访效率大大提高。
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一个记者有长期的、足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才是全面提升采访能力的重要法宝。
三、足够的准备工作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新闻采访同样如此,特别是一个记者对一些重大事件、重大题材、重要人物进行采访时,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
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举行,本人有幸参与了该运动会的大多赛事报道。由于自己并不是体育专业性的人才,在采访过程中对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赛事,往往摸不着头脑。
比如在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射箭比赛中,自己对于射箭赛制和各地选手的实力知之甚少,采访中无所适从。后来,为了更好地做好各项赛事宣传,采访之前,我往往会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到各个参赛队提前了解各选手的综合实力,才使各项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现在,我通过积累多年的采访经验认识到,采访前起码做到以下两项基本准备工作。一是通过便利的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素材备用,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列出具体采访提纲。二是在采访之前,利用现有掌握线索和素材,对新闻采访事件进行大胆的设想和科学推断,然后再到现场进行印证。
四、足够的交流技巧
交流与沟通,是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接触的一种方式,是记者顺利进行采访的关键。
如果双方交流与沟通顺畅的话,往往可以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记者抓不住关键,而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和被采访者进行交流,不仅浪费时间,往往也令被采访者产生反感。所以,采访中的交流技巧是一名新闻记者理论水平、知识储备、业务能力、交际能力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环境、不同的采访目的,运用灵活多变的采访技巧。
比如,针对采访不同的对象而言,有的采访对象善于交流,而且思路敏捷,能够足够把握记者采访的目的,这样的采访省时省力,就要尽可能多地向被采访者询问大量的素材。有的采访对象在交流时候不善言谈,这就要记者设定好问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令对方把知道的东西尽可能全面、真实、客观地表达出来。
总之,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掌握好的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必须在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积累等基础上,具备更多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处处留心,事事留心,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