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需求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2019-01-28明希红任淑敏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明希红,任淑敏

数据素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新内容[1]愈来愈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数据素养教育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用户数据素养教育最佳的主体承担起了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重任。数据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和数据服务的重要内容,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的数据素养教育,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不断深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

1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较早,国外学者注重在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对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根据用户需求制定不同的数据素养教育策略。国内学者日益高度重视对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如“大数据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研究”和“高等医科院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式研究”等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的课题获得立项。有关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论文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比较研究、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策略和方式以及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现状和数据素养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从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看,用户需求在数据素养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较少。胡卉[2]调研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数据素养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和服务模式;徐海霞等[3]介绍了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实践中制定了符合不同年级和学科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决定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和途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高数据素养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数据素养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2.1 不同群体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包括高校师生、图书馆馆员及社会人员,不同群体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隆茜[4]调研了高校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4个不同群体的数据素养能力现状,发现不同群体的数据素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宋甲丽等[5]调研了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高校教育教学及科研人员和社会人员3类不同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科学数据素养需求情况,发现不同群体用户对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张敬敬等[6]提出不同群体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探讨了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图书馆馆员4个不同群体的数据素养培养路径。

2.2 不同学科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具有学科差异性的显著特征,不同学科背景的用户对数据素养的需求不同。黄如花等[7]调研了13个不同学科学生的数据素养现状及需求,发现不同学科的学生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数据素养需求的差异性与学科特点一致;秦小燕等[8]调研了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素养现状和需求,发现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的科研人员在科学数据管理和利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显著的差异性要求调研不同学科用户具体的数据素养需求,因此就迫切需要符合具体学科特点的学科专题型的数据素养教育。

2.3 不同时期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

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是动态的、变化的。数据生命周期有数据采集、数据生产、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保存和共享、数据引用和出版5个阶段[9]。用户在数据生命周期每个时期的需求是不同的,数据采集时期用户对数据驱动意识、数据资源的检索、数据挖掘技术有需求,数据生产时期用户对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和数据组织等数据技能有需求,数据存储和管理时期用户对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有需求,数据保存和共享时期用户对数据保护和数据共享意识及用户隐私保护意识有需求,数据引用和出版时期用户对数据规范、数据伦理有需求。

2.4 不同能力、层次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不同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数据素养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隆茜等[10]调研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现状,发现不同职称、年龄、学位、工作年限的馆员在数据素养能力上存在差异。这种能力水平的层次性导致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存在差异,呈现层次分明的特点。对于初步接触数据素养的用户,其数据素养需求通常是了解数据资源和数据工具,掌握基本的数据知识和技能等。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水平高,其数据素养需求会更高,往往要通过开发工具、数据建模等完成数据分析的实践,培养其批判性数据思维和高层次的数据素养能力[11]。

3 用户需求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策略

3.1 专业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

专业馆员的优势在于融入变化的用户环境和场景,基于用户现实需求提供服务[12]。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是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专业人才。程焕文[13]提出图书馆服务应由“嵌入式”转变为“合作式”,图书馆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才会长久;密歇根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学院合作,获得了资助的数据素养教育项目[14]。高校每个学科对数据素养教育的需求不同,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也就不同。图书馆与院系合作可以通过用户学科目标掌握用户准确的实际需求。高校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熟悉本学科对学生数据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具备的数据素养的水平现状,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与高校各学院的专业教师合作可以明确该学科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找到最适合该学科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精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馆员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合作,根据学科目标设计了2个层次的数据素养课程[15],课后反馈的情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3.2用户数据素养需求调研和分析

用户需求是数据素养勃兴的内在动因[16]。用户数据素养的需求决定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方式和途径等,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是开展精准数据素养教育的前提。用户数据素养需求的显著差异性要求调研用户实际的数据素养需求,根据调研的相关数据,在对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进行精准识别、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一种方法是可以直接获得用户需求,也可以从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评估中充分挖掘用户潜在的数据素养教育需求;另一种方法是将用户的具体数据素养能力与用户应具备的数据素养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需要开展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哈佛大学图书馆基于不同用户的数据需求构建了一系列特色数据库,根据不同学科的数据特性构建了数据检索系统开展数据素养教育[17];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了有关数据方面的课程,如“数据工匠”就是面向研究人员开发的特定学科的数据素养教育[18]。

3.3 构建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制定科学的数据素养指标,构建多维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需求导向的数据素养教育提供支撑。通过调查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对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等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中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剑桥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面向不同学科的数据管理培训模型[19];Carlson 带领的DIL团队建立了数据素养教育模型,用于图书馆进行课程规划、设计数据素养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和总结[20];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咨询团队设计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框架可以方便图书馆员从框架中选取不同内容加以组合,开展符合不同用户实际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21]。

3.4 多样化的数据素养教育形式

用户数据素养实际需求的差异性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注重多样化的数据素养教育形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培育良好的数据文化、开展多样的数据大赛等形式培养用户的数据意识,通过开设系统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应用MOOC开展图书馆公共教育、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能力,建立数据实验室为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实践基地,采用“私人订制化”的数据素养教育方式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素养教育多样化的个性化诉求[1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一流高校的图书馆开展的数据专题讲座,复旦大学图书馆建立的调研用户需求和反馈的数据服务平台,东南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指导用户各项数据资源与服务的学科服务平台,均对培养提升用户的数据素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2]。

4 结语

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加强对用户数据素养需求的实际调研工作,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评估,准确掌握用户真实的数据素养需求,以用户的数据素养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的数据素养教育,并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数据素养教育的方向,真正提升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数据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