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专创融合”的IT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9-01-28边玲霍利岭魏娜娣赵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思维能力

边玲,霍利岭,魏娜娣,赵彦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石家庄050091)

1 引言

基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开发,针对客户需求,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而更多的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是从客户角度出发,探索发现客户的隐藏需求,并做出快速反应,注重服务和产品的设计和体验。新时代应用的开发在涵盖现有用户需求的同时,对未来的用户需求要作出预判,即需要开发者具有发掘用户潜在需求的创新视角,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对IT 从业者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汇华学院的IT 类专业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步提升,就业优势逐渐显现,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学院各专业中名列前茅,薪资待遇也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达到较高水平。但面临新的时代环境,IT 类专业学生步入职场后,因创新能力的缺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因此,在IT 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业教育是专业深度改革的必经之路。

2 IT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陈旧,项目与社会脱节

汇华学院IT类专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进行了项目教学改革,教师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受传统思维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技术搬运工”,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训练,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思维理性但却刻板,在教师提出项目需求后能按要求完成,但是缺乏自主设计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激发,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教学过程中引入的真实企业项目数量有限、项目更新不及时,教学大纲陈旧。

2.2 教学方法僵硬,教学模式落后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支持学生的“学”为目的,教师会悉心讲解每个知识点。比如在Web 前端页面设计中,教师会讲解大量的准备知识(HTML标签、CSS元素),随后学生根据指定任务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按照管理思维的逻辑来学习的。学生一旦适应了这种方式,就会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在面对未知的问题、不确定的环境时,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3 “专创融合”的IT人才培养途径

IT 类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在原有人才培养方式上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3.1 注重师资培训,转变思维模式

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实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融合,首先要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创业的教师。因此,应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课程改革始终。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学习、在线自主学习、教学研讨等方式反复学习、消化、运用、反思、融合、再学习,完成自我提升培训。教师从转变思维模式出发,提高师者自身的创新精神。

3.2 围绕人才需求与学生发展,调整课程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以知识学习为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力不足。新课程以“知识的服务性”为目标,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为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思维,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在不确定情景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构建专创融合、双轨合一的课程体系

以学术型社团、兴趣小组为依托,搭建系统性的课外拓展训练平台,创造提高学生竞争力、自主性、创新性、冒险性、主动性的第二课堂训练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战略能力、表达能力、机会能力、交际能力等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养[3]。

3.4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融合思维能力训练

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为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采用“做中学”的方法,达到理论技术与实践演练同步开展的目的[2]。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如在IT 专业Web 系统开发系列课程中引入“用户体验设计思维”。

4 结语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教学改革和外部良好的环境支持以及教师的长期引导。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开课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综合课程设计效果分析、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方面显示出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