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收入与保险需求的关系

2019-01-28李诗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险种居民收入寿险

李诗雨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0)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也逐渐增加,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在保险领域,有关其与消费关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第一,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意义,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并且保险的理赔作用可以让我国低收入者在发生意外时减少金钱的压力,在国民经济中均具备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我国保险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现在走向一个高潮,研究保险的性质,消费理念,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险事业,一定程度帮助保险事业的继续前进,也增加一些就业机会。

2 中国保险需求力

有学者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增长情况是:人身保险的平均增长率为15.6%,财产保险的平均增长率为16.9%,平均增幅为16.2%[1]。中国保险市场实际发展潜力更大,有可能会大于预测数值。但是目前中国保险行业也有些危险和硬伤,大体表现为居民对保险事业的不够了解和信任度不够。

就目前投保情况来看,投保财产险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财产保险包含的险种较多,影响众多保险的因素也不相同。所以对需求规模进行预测时,选取最关键的国民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将外在因素通货膨胀设定为(近5年)2.5%,对只含固定资产,只含GDP,两者都包括进行预测,得到平均增幅分别为11.9%,14.8%,16.9%。根据对保险的平均增幅计算,可以预测未来保险的增长形式十分明朗,并且根据GDP增长情况来看,GDP增长时,我国保险收入也增长。

3 城镇居民收入与保险需求

居民收入高低一定会影响保险需求,居民收入越高时,对其收入的支配能力就越高,个人对保险险种的选择越广,个人对保险产品支付能力越强,反之亦然。但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并不代表对保险需求是无限增大的,当居民对保险需求程度达到饱和时对保险需求就降低,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呈边际递减。所谓边际效用,即当保险需求量最大值时,再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保险需求量就会减少,保险的消费和居民的收入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居民收入的高低也决定着个人对保险需求的渴望程度,根据调查显示,中国保险收入中,寿险平均占66%,这么高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保险需求还是受低收入者的影响。

当居民收入越来越高时,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会跟着增长,并且增长的幅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将需求设定为两个临界点X1和X2(第一个临界点X1小于第二个临界点X2),在X1,是相对贫困国家进入小康阶段,保险需求弹性系数是十分大的。在X1的左侧,居民因为收入较低,可支配收入基本都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不会产生保险需求,而在右侧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收入用于日常消费之后还会有较多剩余,对保险需求开始大幅度增加。在这过程中保险消费结构也由低层次的寿险产品转变为高层次的,故保险需求迅速增加有时会大于国民生产总值[2],当增大到时X2,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会增加居民消费的负担,最后保险产品消费成为负数,故保险需求应维持到 X2。

4 经济对保险产业的影响

国外学者曾经将55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建立非寿险需求模型,得出非寿险需求同经济增长的关系,GDP每增长1%就会带来超过1%的非寿险的增长。我国很多学者也认为,在外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保险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保费支出收入都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故保险业的超常规发展完全取决于GDP的增长。

对保险业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环境,其中,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经济政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经济大环境对保险业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4.1 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物价上涨。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物价上涨[3],国民收入保持不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间接引起保险公司产业下降。对于寿险这种长期险种来说,采取的是固定预定利率,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时,寿险公司的竞争能力下降。例如,我国寿险的利率为2.5%,银行利率为1.98%,但是当我国在通货膨胀率超过10%时,银行利率高达到10.98%,从而使保险公司不得不增加利率以维持住收益。而往往是物价上涨,寿险增加保费,使得居民不得不减少对寿险的投资。

4.2 通货紧缩对保险业的影响

通货紧缩是一种经济运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相对于总供给而言,总需求不足并形成一个较大的缺口,使得商品和劳务价格不断下降,以及货币的供给量不断减少,这一系列的下降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4]。严重的通货紧缩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出现负增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生产相对过剩、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在通货紧缩时期,传统险种一般不具有投资险种的特性,所以传统的储蓄型险种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在这期间,利率水平较低,较低的利率险种收益过低失去了吸引力[5]。而储蓄型险种往往是我国保险的主要收益,这种类型的险种受到冲击后,我国保险产业的收入也相对减少。

4.3 利率对保险业的影响

从长期上看,利率主要是由对货币的需求、通货膨胀等因素决定的;从短期上看,主要决定于政府因素。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保险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于商品市场的,而市场的均衡取决于供给与需求、储蓄和投资。国民经济能稳步发展,市场必须均衡,要想做到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就得做到储蓄等于投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投资的多少,利率越高时,投资就会越少,国民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利率的变化对保险业还有着双面影响,有利的是政府通过调控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降低零售物价指数起积极作用。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促进企业的发展,拉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保险行业发展。不利影响则是针对寿险方面,因为利率的变化,寿险的利率不能轻易更改,故增大了寿险的风险。

5 结论

根据种种数据表明,经济和保险业相互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程度。政府通过调控经济,变化政策改变居民收入或物价间接影响保险业。因为居民收入与保险密度有线性回归关系,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有以下建议。

首先,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市场的发展再拉动市场的积极性,从而再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推行法定保险,倡导全民保险意识。全民风险意识不仅可以促进保险需求的增长,还可以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并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基础。增强风险意识不仅可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也可以增强其社会责任,只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险种居民收入寿险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公司险种结构优化调整思考
为什么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贵这么多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带投资的多险种复合风险模型及其破产概率的研究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哪个好
万峰痛批寿险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