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01-28郭云卿
□文│郭云卿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以人民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社会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也跨入新时代。如何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内涵和新思想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和剖析,为教育实践提供思想指导和精神指引。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等著的《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一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依据,从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就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教育发展中的共识与矛盾以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根源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权威解读,以专业的学理视角对“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清晰认知和科学定位。
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是解决教育基本矛盾的金钥匙。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解决教育领域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教育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该书直面社会上存在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上学难、上学贵”、城乡二元教育矛盾等社会问题,多视角剖析问题结症所在,并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既与客观上优质教育机会和供给不均、不公有关,更与主观上教育观念的不充分不平衡有关。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如何均衡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公平机制,却很少思考教育“文化消费”属性背后受教育主体的感知体验。书中“基于美好生活的教育之满意”的论述,将社会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主观情感认知联系在一起,从人民群众观的角度来理解“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由教育观念的不充分不平衡造成的教育问题。这为教育均衡的正义理念再解读、教育充分性的国家治理价值追求、多方共建的人民满意教育等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参考。
以人民为中心,方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要任务是厘清“人民”与“教育”的关系。作者深入、仔细地研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从5个方面对“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涵作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并作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的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方略,而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同的主体却有着不同的主观感受和解读。为此,该书将视角从理论探讨转向实证研究,尝试利用立体的指标体系等统计学方法,用数据诠释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从精准性和客观性角度为“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以更专业的学科理论、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推进教育改革步伐,探索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实现路径。作为一本跨学科、跨主体、多视角的专业学术研究论著,《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学科视角》一书打通了学科间的学术壁垒,以全面、发展、全域学科联动的方式,构建了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研究的理论架构,其对人民满意教育的心理学解读、教育期望模型的建构、教育热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以及教育动态特征的统计学监测,能够为多领域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权威的理论借鉴和别样的思考视角,这也是该书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