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2019-01-28梁菊英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组分层理论

梁菊英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新华希望小学 江西 赣州 3425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素质和思想都在不断进步,对新形势的教学需求更大。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式的、成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方法,值得当今老师不断去以实际打磨。因此笔者根据相关调研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就分层教学的运用现状和分层教学的建议展开讨论。

一、分层教学的运用现状

随着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和普及,对于分层教学的理论根基的研究愈发完善,目前对于分层教学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化教育的情境下对于学生个别特性关注的教学策略,这是一种承认差别和层次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将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适当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而不是因为学生遗传或智力因素的制约。根据笔者对于相关文献的研读,当前对于分层教育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三大理论作为分层教学的系统的理论根基,共同呈现了儿童在认知和学习过程中,自我发展和周边因素影响的关系,换而言之,则是小学生在学习认知知识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这种引导体现出强针对性、相关性和独特性,从根本上否认了一刀切式的传统教育[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敦促下,当前新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已经开始运用一定程度的分层教学原理,逐步认识到了分层教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中,仅有极少数教师仍在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但通过笔者的调研,即使教师设定了分层教学目标,但真正可以实现目标的人还是在少数,主要原因在于分层教学目标设立过高过大,实际操作和理论存在明显差距和课堂课程规定的限制。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老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选出了心中的一批“小演员”和“小导演”,但由于表演人数的限制和课堂时间的规定,课本剧的展示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势必存有有着表演天赋或是鉴赏能力的孩子充当观众角色,因此分层教学在这节课堂的运用便是不够完善和系统的。

二、分层教学的建议

1.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最核心的部分便在科学的分层,只有在科学,可行,明确的依据下的分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指导方向才不会出现偏差。笔者建议,对于小学阶段的鹅语文学习,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语文学科知识能力来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2]。在课堂上将班级划分为三个大组,再在大组中构建小组,不用传统“A,B,C”或“1,2,3”带有序列感的词语命名,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行命名,使他们自然构建小组集体感,而非智力或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感。如在讲授《咏鹅》这一古诗时,老师按照分层教学的理论,开始组织大组之间的小猪讨论,对于层次较低的一组,老师安排了流利朗读和用通俗易懂的句子为同学介绍古诗的任务,对于层次中等的一组,老师安排下作者写作背景的调查和古诗的白话文翻译的任务,对于层次较高的一组,老师则安排了思考作者写作意图相关的问题,并在讨论过后,进行逐层展示。

2.分层对待,多层互动。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必要且关键的,许多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整个课堂僵化、固定,成为了一种教学的模板,这是必然会被实践淘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树立多层教学的理念,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做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及时互动以及不同分层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每一大组的学生之间进行大组互评,发现每一组讨论和最终回答中的优缺点,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的机会,而不是优等生说的一定都对,差生说的都不对的固化概念。同时教师也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彼此的认可,并挖掘彼此之间的优点,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落差感,运用努力的成败归因进行合理引导,逐步实现不同学生在分层教学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

现今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笔者通过有限的实践挖掘出一定的优劣并加以总结,以期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提供些许指导。分层教学基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尊重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猜你喜欢

大组分层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值日生的责任